俯瞰這個世界69: 伊斯法罕

伊朗第三大城,位於扎格羅斯山和庫赫魯山的谷地中、扎因代河畔。


伊斯法罕是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於公元前4、5世紀的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多次成為王朝首都。為南北來往所必經之路,著名的手工業與貿易中心。


“伊斯法罕”一名源自波斯語“斯帕罕”,意思是“軍隊”,古時這裡曾是軍隊的集結地,由此而得名。伊斯法罕不僅風景優美,擁有11世紀~19世紀的各種伊斯蘭風格建築,而且它作為“絲綢之路”的南路要站,更是東西方商貿的集中地。南來北往的商客都彙集於此,各種商品也琳琅滿目,伊斯法罕一時富甲天下,所以民間有“伊斯法罕半天下”的美稱。


另外伊朗主要的核設施也建在這裡。

俯瞰這個世界69: 伊斯法罕


俯瞰這個世界69: 伊斯法罕


圖3,伊瑪目廣場和阿里卡普宮,廣場是世界文化遺產,位於市中心,革命前稱國王廣場,長510米,寬165米,面積80000多平方米,始建於1612年薩法維王朝的阿巴斯皇帝時期,當時是馬球場。阿里加普宮,位於伊瑪姆廣場西側的6層建築,建於17世紀初,是薩法維王朝的皇帝們用來招待外國使節的宮殿,看臺是皇帝和王室客人觀看馬球和焰火以及檢閱軍隊的地方。

俯瞰這個世界69: 伊斯法罕


圖4,伊瑪目清真寺,位於廣場的南端。始建於1612年阿巴斯一世時期,1630年竣工,佔地面積17000平方米,是伊斯法罕最大的雙層拱頂清真寺。清真寺裡外均由精美的瓷磚鑲嵌而成,清真寺的大門是鍍銀的,門上寫有許多詩文,由當時著名書法家用美麗的波斯文納斯塔利克體書寫。

俯瞰這個世界69: 伊斯法罕


圖5,聚禮清真寺,又稱“禮拜五清真寺”,可以看作對自公元841年以來1200多年間清真寺建築發展史的令人歎為觀止的直觀展示。它是伊朗現存此類建築中最古老的一座,也是其後整個中亞地區清真寺設計的原型。

俯瞰這個世界69: 伊斯法罕


圖6,八重天宮,比較小的一座薩法維時代宮殿-園林建築。始建於十七世紀六十年代,後來一度損毀嚴重,至今重修工作尚未結束。

俯瞰這個世界69: 伊斯法罕


圖7,四十柱宮,該宮始建於阿巴斯一世,阿巴斯二世時建成,是當時接待貴賓和外國使節的地方。二十根柱子和水面下清晰的倒影組成了四十柱宮的由來。

俯瞰這個世界69: 伊斯法罕


圖8,Takht-e Foulad,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墓地。該墓地至少有800年的歷史。在伊爾汗國時代的13世紀,所有著名人物都在該墓地建有陵墓。旁邊的清真寺也很漂亮。

俯瞰這個世界69: 伊斯法罕


圖9,郝久古橋,建於薩法維二世時期,是當時人們遊玩和乘涼的場所。

俯瞰這個世界69: 伊斯法罕


伊斯法罕半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