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拍通:中國人為什麼必須有家譜?

旅拍通:中國人為什麼必須有家譜?


旅拍通:中國人為什麼必須有家譜?

民族的文化就是世界的文化,世界的文化更應理性地融匯各民族最優秀的文化。

中華民族擁有非常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需要把它完整地發掘出來,接續到現代社會,與當前的國情、民情很好地結合,體現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創造出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新文化。

對於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尤其是對於民族道德根文化的認知,在人民群眾當中是有深厚基礎的,它深植在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心靈深處。


旅拍通:中國人為什麼必須有家譜?


中國的文化基因在最初始建立的時候,就建在每個家庭、每個村落。

宗親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特點,也是世界上其他國家所沒有的文化根植現象。

比如說,每一個同姓氏的村莊,必定有一個祠堂,裡面供奉著家訓、族訓,訓導後人如何做人,如何管理家庭等等。

但是,令人遺憾的是,這個延續了兩千五百多年乃至五千多年的氏族文化傳承形式,在現代被當作封建文化徹底地掃地出門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現象,就是家譜的衰落。


旅拍通:中國人為什麼必須有家譜?


家譜,被中國人丟了!

中國家譜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在中國,家譜有約3000年曆史,素來與國史、方誌並稱為三大歷史文獻。

古語云:三世不修譜為不孝。家法壞,譜諜尚有遺風;譜諜壞,人家不知來處。故譜不可不修。

古人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中國人重孝道,最根本的是講求慎終追遠,飲水思源,不忘血脈傳承,不忘祖宗先人。尋根問祖,是中國的文化傳統,中國人自古重視家的根系源流。


旅拍通:中國人為什麼必須有家譜?


家譜,延續著家族的血脈,更傳承著祖上的遺訓和期望,一代代地接續,或綿延家風,或與時俱進,而為人孝悌,始終是治家的根本。

如今,一本本家譜已成陳跡,流入廢品收購站、古玩店,或被圖書館收藏,很難再與家族的後人重逢。

現在還講究這些的人不多了,於是起名字不按字輩,各地親戚回鄉過年,叔叔侄子相互分不清,長幼全都亂了套。


旅拍通:中國人為什麼必須有家譜?


只在一些鄉村,還保留了這一文化習俗,修譜人也大多是老人。他們走了,誰再來接續呢?

旅拍通:中國人為什麼必須有家譜?

國有史,方有志,家有譜。自古以來,家譜承載著倫理規範,塑造著人格精神,維繫著社會秩序。

縱觀歷史,國家可滅,朝代可替,家庭可散,個人可亡,惟有家族歷久長存,生生不息。只有一個個家族存在和延續,才有整個民族的存在和延續;只有一個個家族團結,才能構成整個民族的團結,保證一個國家的團結;

只有一個個家族興旺和穩定,才能維繫民族與國家的興旺和穩定。而家譜就是一個家族得以延續的唯一存在證明。


旅拍通:中國人為什麼必須有家譜?


因此自唐代以來,歷代都對撰修、研究家譜大力提倡和支持。“凡國必有史,有家必有譜。”家譜就是一個家族的生命史,一個家族的百科全書,一個家族、家庭的歷史文化彙總和歷史檔案。

後人可由此瞭解家族的歷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變遷、居地變遷、每個人的生卒年月與婚姻狀況,以及本家族成員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蹟。

同時家譜也為地方誌和正史的可信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佐證,對歷史學、人口學、民俗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等方面的研究有著不可替代的獨特功能。

因此,續修、新修家譜既是一個家族的頭等大事,也關係到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的繼承和發揚。


旅拍通:中國人為什麼必須有家譜?

旅拍通:中國人為什麼必須有家譜?

家譜到底有什麼用?那種價值,是根本性的。

明辨世系,尊宗敬祖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是每一個人在人生過程中都要遇到的問題。孩童時代,疑問我是從哪裡生出來的。而成人懂事之後,關心的是我的祖先是誰,為何生活在這裡?而能準確、清楚回答這個問題的,只有家譜。

通過家譜,可以查證自己的血統,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之間血緣關係的親疏遠近。“親我者,我親之。”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心繫血緣,才能孝敬父母、尊敬長輩。

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長久存在和不斷復興,就是要告訴人們不忘根本,使尊宗敬祖、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得到發揚光大。


旅拍通:中國人為什麼必須有家譜?


尋根留本,承前啟後

古人曰:“譜諜身之本也。”意思是說譜能告訴你,你是誰?你從哪裡來?有了譜書你就能夠追根溯源。

樹高千丈,落葉歸根,你的根在那裡?萬里江水源起何處?一個人連自己的根源都不瞭解,豈不負先人養你?古人曰:“子孫不知姓氏所從來,以昧昭穆之序者,禽獸不如也。”意思說姓氏是一種血緣關係的標誌,人獸之別就在於他們對於血緣關係的本族人,有一種生生相息的尋根意識,使這個家族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一個人,無論他漂泊有多遠,總是忘不了他的家鄉,因為那裡有曾經養育他的親人,那裡埋葬有他的祖先。因此,家譜就是“根”的代名詞,是中國人尊宗敬祖的一種信仰,是一種證明自己家族歸屬的身份證明,是一個人根本意義上的“身份證”。


旅拍通:中國人為什麼必須有家譜?

敦親睦族,凝聚血親

一個家族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形成凝聚力,但是修譜建譜是最有凝聚力的途徑。古人認為,家譜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作用。

通過修撰家譜過程中的反覆登門拜訪,不斷了解情況,追根溯源,尋祖問宗,加強了家族內部人員和家庭之間的交流溝通,增進了家族內部的彼此瞭解和信任,凝聚了人心,使得族人受到深刻的族系傳承親情教育,激發起對祖輩的敬意與懷念。

因為修撰家譜和逢年過節中緬懷先祖的各種儀式,使得子孫後代能更加自覺地做到尊老敬長,憐惜孤寡幼小,在族中崇尚親熱之氣,倡導和睦之風,有利於家庭的團結和幸福,有利於家族以及社會的和睦與和諧。

“親不親,故鄉情”,今天,人們紛紛走出家門甚至走出國門,遍及天涯海角,這也是今後我們子孫們的必行之路,難免有時一家人不認識一家人。

有了族譜聯宗,本族同一血脈的同胞就能更進一步加深瞭解。人在他鄉,路人不如鄉人,鄉人不如親人,有了家譜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可能聯接到那份血肉親情,並且更溫暖、更深厚。


旅拍通:中國人為什麼必須有家譜?

治家齊國,教化子孫


家譜中包含的許多祖訓家規,都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如敬父母、尊長者、睦族人、和友鄰、恤貧孤、尙節儉、戒賭博、戒奢侈、戒懶惰、戒酒色、戒淫逸等內容。

有的家譜中記載有先輩族人們孝敬老人、忠君愛國、造福鄉梓、刻苦學習、奮發拼搏的典型事蹟,都是對族人和後代進行人生教育的生動教材。

治國先治家,治家先育人,正人先正己。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家族,一個家庭,要想自立於世界,自立於社會,最根本的還是要培養教育出眾多品德高尚、能力出眾的人才,好的祖訓家規就能彌補現代教育只重知識才能卻忽視品德的不足,用心良苦、精心修撰的家譜正有著這樣的功能。


旅拍通:中國人為什麼必須有家譜?


傳承歷史,問祖憑證

家譜都有姓氏淵源、始祖源流、支派遷徙、世系繁衍、人口變遷等諸多內容。家族的歷史,反映的就是民族的歷史、國家的歷史。瞭解、熟知自己家族的歷史,也就是了解熟知中華民族的歷史、國家的歷史、人類的歷史。

近年來,許多海外華人熱心回國尋根問祖,造福鄉梓,他們尋根問祖最信得過的就是查閱家譜。對於因各種原因遷居他鄉的普通人,家譜就是他們與祖籍、族人溝通的橋樑,是他們思鄉念祖的精神象徵。

因此,家譜不但是家族歷史的記錄,也是天涯遊子落葉歸根的精神寄託和尋根依據。

只有從根上正確恢復了優秀傳統文化,並且開枝散葉深入到民心,民眾當中的這些文化細胞才能夠正常地發展。而不是簡簡單單地復舊,照抄照搬,因為我們畢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來源:選自《東方治理學》 中央編譯出版社 熊春錦先生著 ISBN:9787511728111

參考: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

圖片|選自網絡

整理|德慧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