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人生能走多少步或許是個定數,走太快未必值當

01龍泉青瓷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浙江龍泉青瓷令人著迷。

一個山區小縣,在華夏民族史上產生了龍泉青瓷和龍泉寶劍兩大瑰寶,令人震撼。2500前,歐冶子在此鑄出龍泉劍,剛勁威猛,寒光畢露。800年後,龍泉人燒造的青瓷,卻又溫文爾雅,玲瓏剔透。一剛一柔,相得益彰。

龍泉青瓷經漢唐,至大宋,終成大器。

人在旅途:人生能走多少步或許是個定數,走太快未必值當

哥窯瓷器達到巔峰,成為中華民族最經典的文化符號之一。可惜這次龍泉之行,沒有淘到中意的哥窯藝術品,但淘到幾件粉青瓷器和梅子青瓷器,著實欣喜。

靜靜地觀賞龍泉青瓷,猶如看遠山晚翠,平湖秋水。一杯一器,融山水為一體,宛如青玉凝成。沒有一筆一畫,為你留白;沒有一絲繁華,為你留心。山水在柔情裡,不附太多言語,無聲的心境,頓時消失了世間嘈雜。

人在旅途:人生能走多少步或許是個定數,走太快未必值當

放下萬千浮華,只要雲淡風輕。

02縉雲仙都

讀初中的時候,曾經好多次夢到過仙女。

山水煙雨間,朦朦朧朧中,一仙女站在河岸邊,伸出芊芊細手,讓我牽著,還說長大了要嫁給我,像田螺姑娘一樣跟我好。

醒了才知道,是電影《天仙配》看多了,心裡留下了仙女夢。

人在旅途:人生能走多少步或許是個定數,走太快未必值當

今日來到縉雲仙都,山明水秀,山下九曲練溪,十里畫廊,山水飄逸,好似仙境。

仙都山原名縉雲山,南方道教敬奉軒轅黃帝昇仙之所,以黃帝靜修的縉雲堂,定名此山為縉雲山,以黃帝制九鼎安九州的荊山鼎湖,定名主峰為鼎湖峰。山中建有黃帝祠,敬著華夏民族共有的人文始祖。後唐玄宗聽聞此山有彩雲仙樂,祥瑞之兆,驚歎“仙人薈萃之都也”,親書“仙都”二字,由此改仙都山流傳至今。

仙都最美在起霧時分,似島非島,似湖非湖,恰如蓬萊仙境。在這裡,隱隱約約能看到我的仙女夢中的場景,很是感慨。

仙境是找到了,可我已不復少年。青絲白髮轉眼間,驀然回首,幾許失落在心間。夢中娥媚披霓裳,百轉柔腸,歲月悠悠情飛揚。

此次秋遊仙都,猶如畫中游。山峻天高煙水朦,碧雲天,葉初黃,秋色連波,波連相思夢。

他日再遊仙都,我一定做一回神仙眷侶,天上人間,秋水盪漾。攜手走過丁布橋,倒影綽綽。遠望巍巍鼎湖峰,默默依偎。

03山村炊煙

我一直很喜歡山村嫋嫋的炊煙,白白的,有些飄逸,那是孃親的召喚,永遠刻在我心裡。

人在旅途:人生能走多少步或許是個定數,走太快未必值當

孩提時代很少有敞開吃飽飯的美好日子。半飢半飽的歲月裡,飯香就是人間最好聞的氣味,如果再帶點鍋巴的焦香,那就美妙無比。無論孩子們在哪裡玩耍,只要看到嫋嫋的炊煙,就立刻向著孃親的方向,嗷嗷叫著,跑步回家。

每每進入古村落,我都習慣性地抬頭看看,有沒有炊煙升起,那是心中最美的風景。

人在旅途:人生能走多少步或許是個定數,走太快未必值當

今天來到蘭溪的諸葛村,有點像我兒時生活的老村,白色的磚牆,黝黑的瓦片,古樸的氣息,沁潤到心底的溫馨。

諸葛村是諸葛孔明後裔聚族而居的古老村莊,以八卦村的神奇設計而聞名。而我尋覓的依舊是古村古宅,古道古巷,寧靜的村莊,寧靜的心。

人在旅途:人生能走多少步或許是個定數,走太快未必值當

出村後的路途中,不斷閃過一個個山村,美麗而安詳。偶爾看到白白的炊煙,溫情就會瀰漫整個心房。

孃親的炊煙,在心裡升起永遠的懷想。

04新安江畔

新安江畔白鷺飛,秋色秋景印秋水。

新安江,遇見秋天,遇見你。少兒讀書時,知道有條美麗的新安江,與自己的名字有緣。

人在旅途:人生能走多少步或許是個定數,走太快未必值當

工作後第一次出差,即是到徽州新安江畔的屯溪老街。清晨,坐在新安江邊的青石板上,看年輕女子用棒槌洗衣服,一捶一聲,聲音格外悅耳,場景格外美麗。

那以後,每次到新安江流域,都喜歡到河邊坐一坐,看一看,聽一聽。

這次再遊新安江,驅車漫遊千島湖。沿江而行,心隨秋水盪漾。山路樹葉初黃,印照十里湖光。

六十年前,為了發電、防洪、灌溉、發展漁業,建成了新安江水庫,水域覆蓋方圓百里,平均水深34米,古老的淳安縣城、遂安縣城及1377個村莊靜靜地躺在深水之下,水上露出的1077個山頭,成就了今天的千島湖風景區。湖水使新安江寬闊了許多,船行江上,兩岸綠樹成蔭,楓葉秋黃,粉牆黛瓦點綴其間,水墨畫一般,宛若天成。遠處青山蜿蜒,峰巒疊翠,欣賞兩岸秋色,看水中倒影,恰如“人在明鏡中,鳥度屏風裡”。

百里新安江,在錦峰秀嶺間流向遠方。從休寧到屯溪,從淳安到建德,水色始終碧清,農夫山泉有點甜,絕非浪得虛名。

新安江養育了世世代代的徽州兒女,也成就浙江西部的富庶繁華。

人在旅途:人生能走多少步或許是個定數,走太快未必值當

在這樣匆匆忙忙的時代,來到新安江,可以沁潤我們的心神,也能滋養人的心靈。

新安江,心安江,新安江是可以安放心靈的地方,人生無常,心安歸處即是吾鄉。

05邊城古鎮

千百年來,中原漢人遷徙福建,一條重要的路徑,就是由江西信州、安徽徽州、浙江衢州,經江郎山,穿過仙霞關,在關下廿八都鎮歇歇腳,再到福建建州。

有些人以為,江郎山是南朝文學家江郎(江淹)的家鄉。生於中原的江淹,以詩文才華享譽四方。但出仕為官以後,仕途得意,官事擾心,文章日漸遜色,《南史·江淹傳》稱其江郎才盡。

人在旅途:人生能走多少步或許是個定數,走太快未必值當

江郎山其實是浙西江山一景,曾吸引許多文人墨客,為之寫詩作賦。

今日初到江郎山,驚險陡峭的郎峰天遊,千年古剎開明禪寺,知名學府江郎書院,讓人流連忘返。江郎山算不得雄峙天下,但確實奇特。一片平川之上,佇立丹霞奇峰,顯得蔚為壯觀。

特別是清晨,山霧瀰漫,有煙嵐迷亂、霞光陸離之感。白居易讚歎:“安得此身生羽翼,與君來往醉煙霞”。

人在旅途:人生能走多少步或許是個定數,走太快未必值當

江郎山往南,便是浙閩雄關仙霞關。一條浙閩古道,書寫著中原漢人衣冠南渡的遷徙史。關下一座駐軍營盤,常年駐軍,拖家帶口,逐漸發展成一座商貿邊城——廿八都古鎮。

今天第一次跨過廿八都門戶珠坡橋,甚是驚詫。這個鄉鎮級別的行政區域,武官衙門的主官竟然是三品遊擊,遠高於周邊的州府,可見中央政權對廿八都的特別重視。行走在古鎮的長街短巷,遊興甚濃。

這個邊城小鎮,從武官衙門到文昌宮,從關帝廟到大戲臺,從隆興錢莊到客商會館,店鋪鱗次櫛比。抗戰時期,生於此地的戴雨農在此秘密設立電訊特殊訓練班,培養了一批諜報人員。

最奇特的是,古鎮萬餘居民,卻有一百多個姓氏,流行近十種方言,建築上呈現出徽浙贛各地風格,有些建築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成就。

廿八都,隱居深山的文史邊城。

06芹川村

時光是可以變慢的。芹川村就是一個慢時光的村莊。

人在旅途:人生能走多少步或許是個定數,走太快未必值當

這座750年前建成的村莊,隱藏在淳安西部的山裡。入村處是一個轉拐,兩山夾著一條小溪,幾棵巨大的樟樹遮擋住村口。只有順著小路,折過拐角,透過古樟茂密的枝葉,才能看到裡面隱藏著一個千人大村。

五百多戶人家,三百多座徽式大宅沿河蜿蜒,隔河相望。白牆斑駁,寫滿風雨。三十多個小橋,連接溪邊兩條青石板路,小橋流水,山村格外幽靜。村頭村尾,各有一座似廟非廟的房子。

據老人們說,一座是獅樓,一座是象樓,守護芹川,威武鎮村。

上了年紀的村民三五成群,坐在門檻處,閒聊著,說話節奏很慢。兩個小丫丫在溪邊洗鞋子,村民過得很安逸。

可能是這幾年經常見到遊客,村裡的土狗對陌生人熟視無睹,聽不到一聲狗叫。幾群鴨子在溪裡捕捉小魚小蝦,自顧自地忙著,也不叫一聲,懶得搭理遊客。

一時間,寂靜似乎讓時光慢了下來。我走著走著,突然覺得沒有必要走那麼快,人生能走多少步,或許是個定數,走太快,未必值當。應當像芹川村民一樣,慢慢地活著,不急。至少也得學學芹川村的土狗和鴨子,與其抱怨遊客一驚一乍的紛擾,還不如坦然接受,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享受狗狗和鴨子自己的時光。

人在旅途:人生能走多少步或許是個定數,走太快未必值當

走在村裡的青石板路上,就像在時光中漫步,品味遠去的歲月,悠長的寧靜。

原來時光真的可以變慢,關鍵看你如何善待時光,善待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