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小眾音樂“降臨”《歌手》的舞臺,是湖南衛視的隱藏使命

《降臨》和《神樹》一樣,是不可能在歌手舞臺拿到好名次的。

我在上一週的回答裡就已經強調過,華晨宇是一個小眾歌手。我認為小眾是好事,但是眾多華晨宇的粉絲並不這麼認為。我能理解粉絲們非常急切的想把華晨宇推上大眾視野,認為越多人喜歡他,越多人喜歡他的歌越好。

但,明顯華晨宇本人並沒這個打算。

他自己難道不知道《降臨》和《神樹》拿不到好名次嗎?以他前面幾期對舞臺,觀眾心理把握這麼深的能力,他一定知道,這兩首表演性非常弱的歌是難以引起共鳴的。既然他堅持要唱,而且要把這兩首歌當成上下兩集連續來唱,已經說明他不在意名次,他只是想把這兩首歌唱了!

可能很多人沒有在電視臺工作的經歷,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湖南衛視讓華晨宇唱這兩首歌是有一定風險的,從這兩首歌唱之前的前採,和歌詞改的一塌糊塗就知道電視臺的求生欲有多麼強了!《神樹》的前採,硬推環保主題,生怕大家把這首歌跟末世,諾亞方舟,大洪水等元素關聯起來,再通過魔改歌詞,小心翼翼的在紅線邊上起舞。

《降臨》更是,後採一段極其突兀的介紹,說明歌曲用了雅樂調式,硬往中國風上解析這首歌……高天鶴是真好用啊,由他引入“雅樂調式”的概念,再讓華晨宇解釋什麼是“雅樂音階”,但為啥當華晨宇說:“我一開始用了雅樂音階,一開始是很中國風的,但是我突然加了一個變徵音,然後,就是突然……”……你倒是讓他說完啊!你這剪的也正是夠欲蓋彌彰的了。只要不是聾子,都能聽出《降臨》這首歌裡聖樂的味道。

《神樹》的滅世,繼而是《降臨》的創世。這才是這兩首歌的最本質含義,也是為什麼華晨宇堅持要把兩首歌連續兩場唱的原因,因為《神樹》和《降臨》這兩首歌缺少任一,都是不完整的。(其實我覺得華晨宇應該把這兩首歌合二為一,在一場比賽裡唱完,先滅世再創世,結合兩首歌的變化,史詩感會極其強烈)

我不知道華晨宇為了能讓這兩首歌登上歌手的舞臺做了多少妥協,但我知道,他應該只是想讓這兩首能唱就行,名次什麼的,他考慮不了那麼多!

這兩首歌,拆開來,任意一首在歌手的舞臺上,都是缺少“音樂性”的。五六七名,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上一週,我評價《神樹》的時候,就說了《神樹》缺少音樂性,很多粉絲留言反駁我,說《神樹》很好聽,編曲很好,意境很好等等,這些我都同意,而我說的音樂性是針對這個舞臺的,不是這首歌本身好不好聽。

歌手舞臺的音樂性是綜合的,燈光,物美,音域跨度,戲劇張力等等,都包含在音樂性裡。在華晨宇前幾期拿第一的歌曲中,無論是《寒鴉少年》還是《鬥牛》,音域跨度大,張力十足,結構複雜,物美燈光編曲都可以說是鶴立雞群的,所以拿第一理所當然。

而《神樹》和《降臨》,前者為了營造悲愴和壓迫感,後者為了營造神性和聖潔感,都犧牲了音樂上的複雜性和衝突性。這兩首歌是做了極強的減法的,就是為了只突出一種感覺。華晨宇希望聽者只關注歌曲裡表達的意境和內涵,而不被複雜的編曲,花哨的舞臺表現蓋掉。所以,這也是華晨宇為數不多的歌曲中,他全程站著不動,唱完整首的。

我相信華晨宇是真的很愛這兩首歌,所以他才會不惜一切代價要在歌手舞臺呈現這兩首歌,他都不在乎有多少人能理解和接受,粉絲們,我覺得也就不必強求了。

排名的話,是真打不動米西亞的《請別走》,lala的《last dance》,周深的《有可能的夜晚》,這三首歌在大眾審美上,已經是無可挑剔的了。

特別是米西亞的《請別走》,唱到中間,我甚至看到了,二戰後,在西伯利亞做苦工的丈夫,和富士山下等候的妻子同望一片星空,卻彼此都不知道對方在哪的畫面。這種強烈的共情能力,簡直就是直接打在了聽眾的G點上。我閨蜜在旁邊邊擦眼淚邊說,聽別人唱《秋意濃》是滿滿的愛恨交織,聽米西亞的《請別走》,感受到的是大時代背景下,被歷史無情碾過的愛意悲涼。

所以,如果問我自己心中的名次,歌手舞臺上,我會投給米西亞,周深和lala,但在我自己的音樂偏好裡,《神樹》和《降臨》一定有著極其重要的位置。

其實有時候我在想,湖南衛視真的是一個挺偉大的電視臺,它一直在探索大眾審美的邊緣,試圖塞進去一些小眾的,另類的音樂人。挺難的事情,劉歡在《中國好歌曲》中就說過,中國急需音樂市場的分眾化,讓很多小眾歌手吃得上飯,能夠繼續創作他們的音樂,讓更多人感受到不同的音樂魅力。然後他失敗了,《中國好歌曲》這個我最愛的節目也停播了,大眾不愛,收視率不高,沒有廣告商爸爸為中國的音樂分眾化道路買單。

很多華晨宇的粉絲,在上週的回答裡一直說,歐美很多歌曲也很小眾,但不影響他們在大眾市場大放異彩。對,這就是音樂市場分眾化的結果和好處,每一種音樂分類都有自己大量的受眾,這樣在小眾圈子裡極其優秀的音樂,才有機會出圈,被大眾市場接受,並且有資本為此買單。這是人家音樂分眾市場發展了這麼多年的結果,而中國還遠遠沒有邁出第一步,像太一這樣的寶藏音樂人要被大眾市場認可並接受,完全沒有機會,所以對於太一來說,埋頭做音樂是他唯一的選擇,其他的,還有什麼輪得到他來做呢?每年一波波的男團女團,分食大眾市場,連一點渣都漏不出來給太一這樣的音樂人。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華晨宇是一個希望,他以快男偶像身份出道,身邊天然聚集海量的粉絲,而他一直在致力於把很多小眾歌曲帶給粉絲,粉絲又拼命安利大眾來接受華晨宇,這樣,小眾歌曲的出圈才成為了一種可能。雖然這個過程肯定是痛苦的,大眾對很多小眾歌曲的排斥性非常的強,而且華晨宇又頂著偶像的光環,討厭他,黑他的人不會少,將來可能還會越來越多。

但,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我希望看到劉歡希望的那個分眾市場的到來,太一能出圈,秦凡淇能出圈,更多小眾音樂人找到屬於自己的市場,而且這個市場裡有飯吃。

至於華晨宇這樣的偶然性的產物,愛他的就玩命愛唄,恨他的就玩命恨唄,反正他也不在乎。

在他的市場裡,不但有飯吃,還有大把的錢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