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川妹子的典範: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心的章獻太后劉娥

“原本蜀地一孤女,十五歲時,入三皇子(宋真宗)王府。”

最近幾天,電視劇《清平樂》熱播,裡面吳越飾演的大娘娘——章獻太后劉娥讓人印象深刻。

劉娥(969年—1033年),章獻明肅皇后,宋真宗趙恆皇后,宋朝第一個臨朝稱制的女主,常與漢之呂后、唐之武后並稱,後世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清平樂》川妹子的典範: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心的章獻太后劉娥


歷史中的劉娥本是祖籍太原人,父母都是為官的,但是劉娥尚在襁褓之中,便父母雙亡,只能寄養在四川的外婆家中,可能是四川水土養人的關係,隨著劉娥慢慢長大成人,她完美的繼承了川妹子能歌善舞的能力,長大後為了謀生成為了一個歌女。

不久之後,她便嫁給了一個叫龔美的銀匠,並隨夫君離開四川到了當時的宋朝京城——汴京。

《清平樂》川妹子的典範: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心的章獻太后劉娥


話說劉娥是一個歷經磨難的苦命人,宋朝第三個皇帝是宋真宗,也就是宋仁宗趙禎他爹,按理說皇家子弟應該是衣食無憂的,然而宋真宗卻也是一個有著幾段不幸婚姻的苦命人,他的前兩段恩愛婚姻均因妻子的英年病逝而被打斷。

宋真宗原配是大名人潘氏,忠武軍節度使潘美的第八個女兒。

潘氏是在宋真宗封韓王時宋太宗趙光義替自己的兒子聘娶的,封莒國夫子。宋真宗還沒登基前,年僅22歲的潘氏22歲就病逝了。宋真宗悲痛欲絕,登基為帝以後,追封潘氏為皇后。

宋真宗的第一任真正皇后是宣微南院使郭守文的第二個女兒郭氏。淳化四年(994年)宋真宗在襄王府邸,趙光義再次為他聘娶,冊封為魯國夫人,後晉封為秦國夫人。

宋真宗登基後,冊立郭氏為皇后。不料十年後,景德四年(1007年)郭氏病逝,年僅32歲。

史籍評價郭皇后廉恭儉約,厭惡奢靡。她的族人入謁宮禁中,只要衣飾華麗,她便加以斥責;有的族人想通過她來求宋真宗獲得官位,她總是堅決不許。宋真宗對她因而又敬又愛。郭皇后病逝後,宋真宗第二次受到巨大打擊,宋真宗不顧國家禮制,堅持突破七日釋服的禮制,特詔十三日釋服。靈駕發引後,又特命翰林學士楊億撰寫哀冊。

《清平樂》川妹子的典範: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心的章獻太后劉娥


經過兩次妻子的英年早逝,宋真宗一時間不想再冊封皇后,但是架不住士大夫群臣的勸阻。

這時候宮中有資格成為皇后的候選人有兩個,一個是宰相沈義倫的孫女沈才人,她的父是光祿少卿沈繼宗,可以說是真正的頂級白富美。沈才人是以將相家子人選後宮的,因而起點高,能以千金之身引起皇帝的注意。沈氏沒有官宦小姐常有的驕縱,而是文靜賢淑,很儉約樸素。她在宮中歷才人、美人、婕妤、充媛,最後成為德妃。

另一個是劉美人劉娥,一個出身寒微,襁褓而孤,還二婚的川妹子。

《清平樂》川妹子的典範: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心的章獻太后劉娥


可能是因為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緣故,宋真宗對知書達理的沈才人不感冒,卻迷戀民間女子劉美人,進而便立她為皇后。

劉娥15歲那年跟隨夫君龔美進汴京以後,機緣巧合之下被送進當時封為襄王的真宗府邸,宋真宗便被劉娥吸引的神魂顛倒,大加寵愛。

乳母秦夫人認為劉氏妖媚,偷偷向宋太宗奏報。宋太宗沒放在心上,但是還是命令宋真宗逐出劉氏。宋真宗捨不得,將她寄放在皇宮指揮使張耆家。宋太宗死後,宋真宗即位,這才將劉娥召回後宮,授為美人,旋進修儀,再進位德妃,寵冠後宮。

皇后位缺,沈才人立後的呼聲最高,幾乎眾口一詞,尤其是朝中大臣、皇親國戚,因為沈才人是出於相門。但宋真宗迷戀的是劉美人,要立劉氏為皇后,大臣們激烈反對。翰林學士李迪甚至公開進諫:“妃起於微寒,不可以母天下。”

宋真宗大怒,反而堅定了立劉娥為皇后的決心。

《清平樂》川妹子的典範: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心的章獻太后劉娥


劉皇后天性敏悟,通曉書史,對朝廷一應大事小事,都能熟記本末。宋真宗退朝以後,批閱全國章奏,直到深夜,總是劉皇后陪同,自然而然劉皇后接觸到了國家大事。宮中有什麼事,她都能援引歷朝歷代典故進行妥善解決。

真宗對她敬愛並重,逐漸讓她進行理政。宋朝後宮干預朝政便自此開始。

天禧四年(1020年)二月,宋真宗突然得風疾,不能理事,軍政大事多交給劉皇后裁決。宰相寇準、李迪以皇后干政,國之大忌,希望太子監國。但是所謀之事洩露,兩人被罷去宰相,貶知相州。

其實,太子趙受益(趙禎)是劉皇后的侍女李氏生的,李氏是杭州人,為劉皇后心腹,才成為宋真宗司寢,受孕後生下趙受益,李氏也進而為才人、婉儀、順容。

《清平樂》川妹子的典範: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心的章獻太后劉娥


劉皇后把趙受益當成自己的兒子養育,還把他推上了太子之位。

《清平樂》裡面說趙受益受到劉娥的管制這是真的,但是想奪權則屬於故事演繹,因為趙受益和劉娥不是母子勝似母子,趙受益只是鬧鬧脾氣,並沒有奪權的想法。

繼寇準以後,宦官周懷政以身試法,又謀立太子趙受益登基為皇帝,奉真宗為太上皇,罷免劉皇后干政。

謀事又一次洩漏,把劉皇后氣的半死,乾脆殺了周懷政,以儆效尤。

後來劉皇后覺得自己理政,天天被群臣嘀嘀咕咕,的確不太好,下諭讓太子參議朝政。以“太子幼,非中宮不能立;中宮非倚太子,則人心亦不附。”為理由,開資善堂,太子趙禎(這時候已經改名了)裁理政務,劉皇后則決於內。

一年後,宋真宗病逝,太子即位,為宋仁宗。

《清平樂》川妹子的典範: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心的章獻太后劉娥


宋真宗遺詔劉皇后尊為皇太后,權職處分軍國大事。

宋真宗一死,士大夫重新開始蠢蠢欲動,沒多久,權臣丁謂就以新皇即位,奏請太后御別殿,由宋仁宗趙禎理政。

當時的趙禎才13歲,親政後大權自然會落到權臣丁謂手裡。

劉太后洞若觀火,派張景宗、雷允恭宣諭丁謂,質問他:“皇帝視事,當朝夕在側,何須別御一殿?”太后開始了垂簾聽政,和宋仁宗同御大殿。

劉太后一直很厭惡寇準、李迪,後來再次貶寇準為雷州司戶參軍,李迪貶為衡州團訓使。隨後殺不忠的雷允恭,罷免丁謂的相職,任命呂夷簡、魯宗道為參知政事,王曾為同平章事。

至此,劉娥太后完全統攬了朝堂宮廷的所有大事。

她也由坐鎮後宮變成了臨御前朝。

一天,劉太后心血來潮,問參知政事魯宗道:“唐武后何如主?”魯宗道回答:“唐之罪人也,幾危社稷!”劉太后沒有再說話了。

後來方仲弓為了曲媚劉太后,上書請依武后故事,立劉氏廟。三司使程琳也獻上一幅《武后臨朝圖》,劉太后將奏書和獻圖扔在地上,不屑地說:“吾不作此負祖宗事!”

明道元年(1032年)二月,宋仁宗生母李宸妃病逝。李氏是劉太后的侍女。劉太后收仁宗為自己的兒子,李氏一直沉默,直到她死去,仁宗還不知道她就是生母,而不是劉太后。

宋仁宗雖然不知道,但朝廷大臣卻都知曉此事,因而在李宸妃入葬問題上,發生了爭執。

劉太后不想聲張此事。她覺得,身為自己的侍女,李氏能享受聖恩並順利的懷孕、生子,已經是足夠幸運的了,還想要什麼?由侍女而躋身嬪御之列,成為宮中幾位主子之一,還有什麼不滿足?因此,李氏死了,劉太后覺得沒有什麼,按照宮廷慣例走向去就像,以她的宸妃身份下葬就行。

但是宋朝大臣卻要求厚葬,這個勸誡的重任就落在當朝宰相呂夷簡的身上。

因此,宰相呂夷簡在朝堂之上奏事完了之後,垂手待立,恭敬地間:“聞有官嬪亡者?”

劉太后一聽就做火:“相亦預官中事耶?”說著,劉太后拉起宋仁宗趙禎就走,宣佈退朝。

過了幾天,劉太后獨坐簾下,再召呂夷簡問話:“一官人死,相公云云何也?”可見劉太后對此耿耿於懷,想問個究意。

呂夷簡從容地回答:“臣待罪宰相,內外事無不當御。”劉太后大怒:“相公欲離間吾母子邪?”

呂夷簡回答:“太后不以劉氏為念,臣不敢言。若念李氏,則喪禮宜從厚。”

劉太后恍然大悟,問道:“李氏,宸妃也,且奈何?”呂夷簡請治喪皇儀殿,用一品禮,強洪福寺,以皇后服人殄,用水銀實棺。

劉太后雖然知道呂夷簡的意思,但還是不想給她服皇后服,按一品禮下葬,而是吩咐不許出正門,以鑿宮城城垣出喪。

呂夷簡再次請求面見劉太后。

太后不見,派內侍羅崇勳前去。

呂夷簡上奏,鑿垣出喪不合於禮儀,應從西華門出喪。

羅崇勳回廩劉太后,劉太后再派羅崇勳去質問呂夷簡,難道卿意非此不可?

羅崇勳斷然回答:“臣位案相,理當廷爭。太后不許,臣終不退。”

羅崇勳來回跑了三遍,劉太后開始猶豫不決。

呂夷簡再次上奏:“宸妃誕育聖躬,而喪不成禮,異日必有受其罪者,莫謂夷簡今日不言也!”認為李宸妃不進行厚葬,以後一定會引發劉太后和宋仁宗趙禎的隔閡。

劉太后也是因為這種擔心,所以雖然心裡不情願,經過呂夷簡多次上奏,便順水推舟,不情不願的答應了。

果然,後來劉太后一死,荊王趙元儼告發劉太后,上奏宋仁宗說李宸妃是他的生母,宸妃死於非命,而且喪不成禮。

宋仁宗當時一直受制於劉太后,帝后之間已經有了很深的隔閡,於是下詔自責,親自到洪福寺祭告,並吩咐更易梓官,重新下葬。國舅李用和奉命開棺驗視,由於棺實水銀,宸妃身穿皇后服,一切符合皇后下葬禮制。

宋仁宗趙禎心中大安,對劉太后也只剩感恩之情,對劉太后家族待之更厚。

《清平樂》川妹子的典範: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心的章獻太后劉娥


劉娥出身寒微,自美人到皇后到太后,垂簾聽政十幾載。

史書評述:“雖政出宮闈,而號令嚴明,恩威加天下。左右近習亦少所假借,宮掖間未嘗妄改作。內外賜與有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