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邑:蘋果試驗站助推果業轉型升級

旬邑縣以建設蘋果試驗站為契機,大力推廣早中晚蘋果品種,優化果業生產結構,促進果業生產升級換代。

旬邑:蘋果試驗站助推果業轉型升級

這幾天,隨著氣溫的上升,旬邑縣土橋鎮第一季現代蘋果示範園內一派忙碌景象。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團隊的指導下,幾十名前來務工的群眾正在嫁接、栽種蜜脆等蘋果苗木,這些苗木都是由旬邑縣蘋果試驗站選育的。據瞭解,旬邑蘋果試驗站是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咸陽市人民政府、旬邑縣人民政府“兩地三方”共同建設的高標準蘋果綜合試驗站。試驗站由旬邑縣出資建設綜合樓1000平方米,提供100畝土地作為試驗用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派出6名科教人員與旬邑縣和企業技術人員聯合組成15人的科技團隊,第一季農業公司負責試驗站的日常管理,最終選育出適合我旬邑縣生長的蘋果品種。

旬邑:蘋果試驗站助推果業轉型升級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園藝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教授馬鋒旺告訴記者,“旬邑是我們國家、特別是陝西省最佳的蘋果適生區,應當說他的品質到全國都是非常突出的,而且旬邑的蘋果發展潛力非常大,但是旬邑蘋果產業與全國的蘋果產業一樣,面臨著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關鍵問題,所以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學校與旬邑縣政府和第一季三方聯合建立 管理實驗站。這個實驗站的建立,第一創立了新的模式,學校、地方政府和企業共同管理這個實驗站,第二個,我們實驗站已經栽植國內外比較成熟的優新品種一百多個進行比較,這樣的話選育、篩選出適合旬邑縣的最佳的蘋果新品種,第三,同時我們進行新的品種選育,目前栽植了近500個蘋果的雜交優系從中選擇我們自主產權的蘋果新品種,第四個,我們進行蘋果栽培模式和蘋果栽種組合的比較,就包括喬化砧、中間砧、矮化砧的比較,包括不同砧木和品種的組合實驗,這樣的話我們篩選出適合當地的栽培模式,最後一個我們通過一些栽培的新技術,包括重茬建園的技術、包括新的覆蓋方式,肥水一體化等等來引領旬邑蘋果新技術的發展。我們蘋果實驗站會對整個旬邑蘋果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起到一個引領和帶動作用。”


旬邑縣是蘋果生產大縣,素有“中國蘋果之鄉”的美譽旬邑縣以蘋果產業轉型升級和果園提質增效為主線,以“挖、改、建、接”為抓手,以“四大群”建設和實現“四個轉變”為重點的發展方向,通過實施國家蘋果標準化示範縣建設、國家現代農業蘋果產業發展、省級果業專項資金項目等,重點發展蜜脆、瑞陽、瑞雪、秦蜜、秦脆等新優品種,實行“群眾購苗、政府考核、財政直補”的惠民政策,引導企業和群眾積極推廣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優化了產業佈局和品種結構,提高了規範化、標準化管理水平。
“目前我縣蘋果的品種比較單一,以晚熟的紅富士品種為主,採收、銷售壓力較大,果農收入有限,今後我們要提高早熟和中熟品種的種植面積,增加比例,實現品種的多元化,錯峰銷售,緩解銷售的壓力,增加果農的收入。”旬邑縣果業中心副主任董正元介紹說。
我們第一季公司從2016年開始建園,到2019年我們的規模已經達到1950畝,主要以富士、蜜脆為主,到2020年我們又開始建了200畝,總的規模已經到了2100多畝。土橋第一季現代蘋果示範園技術總監連世澄告訴記者。

旬邑:蘋果試驗站助推果業轉型升級

目前,旬邑縣先後建成了旬邑川盛中哈友誼園、陝西海越高標準矮化蘋果示範園區、陝西第一季矮砧密植標準化示範園等一批水肥條件充足、果園機械配套、科技水平較高的標準化示範園和張洪西頭村、職田萬壽村等百畝以上示範基地30多個,總面積7000多畝。同時,全面推廣落實“咸陽馬欄紅”蘋果標準綜合體,堅持規範化生產,實施了果園間伐,果樹整形修剪,果園覆蓋,強拉枝等標準化技術,抓建各級優質蘋果示範園86個,示範園面積2.2萬畝。
旬邑縣果業中心副主任董正元表示,我們要緊緊依靠蘋果試驗站的優勢,選培適合我縣早熟、中熟的品種,加大苗木培育的力度,鼓勵農民種植,企業、合作社種植,實現品種的多元化。(全媒體記者/張康 潘玉鵬 編輯/王曉婷 監審/井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