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願填報四種模式解析,志願填報的這10大誤區你都知道嗎?


高考志願填報四種模式解析,志願填報的這10大誤區你都知道嗎?


Hello,艾瑞博迪

各位剛剛逃出高三“地獄”的童鞋們

再過兩天,就到了激動人心的時刻咯!


高考志願填報四種模式解析,志願填報的這10大誤區你都知道嗎?


好了,今天樹洞除了來送上對各位的祝福以外

還有就是和大家聊聊即將面對的大事兒

那就是志願填報問題



高考志願填報四種模式解析,志願填報的這10大誤區你都知道嗎?


2019年,除了改革省份、提前批、特殊類型批次以外

大多數省份依然是平行志願填報模式

為便於大家深入瞭解

樹洞整理了目前高考實行的幾種志願模式

並就每種志願的特點和填報技巧作了一些說明

僅供各位考生朋友與家長朋友參考

高考志願填報四種模式解析,志願填報的這10大誤區你都知道嗎?

高考志願填報四種模式解析,志願填報的這10大誤區你都知道嗎?

志願填報的四種方式


01平行志願

特點

平行志願,即一個志願中包含若干所平行的院校。

是指考生在填報高考志願時,可在指定的批次同時填報若干個平行院校志願。

錄取時,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願”的原則進行投檔。省級招辦按上線考生成績從高到低進行排序,分數高的學生先投檔。

某一個考生投檔時,先看其成績是否夠A院校提檔線;如不夠,再看B院校;如此類推,直到檢索到考生分數符合的志願院校後,將其投檔至該院校,檔案一旦投出,即不再檢索該生其它志願。


填報技巧

在檢索考生志願前,首先將所有考生分科類按總分從高到低排序。

投檔檢索時,先檢索排在第一位考生所填報若干個院校志願,依志願順序確定投檔。

再檢索排在第二位考生所填報的若干個院校志願,以此類推。

考生所填報的若干個院校志願有邏輯順序。

檢索考生所填報的院校志願時,是按邏輯順序即A、B、C、D……院校依次進行的。

當考生總分符合首先被檢索到的A院校投檔條件時,且A校有計劃餘額,該生即被投到A院校。

可以採取“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的策略,各志願院校之間拉開適當梯度。


02順序志願

特點

順序志願是指在同一個錄取批次設置的多個院校志願有先後順序,如第一志願、第二志願等,每個志願只包括一所院校。

順序志願的投檔原則是“志願優先,從高分到低分”,把考生的高考志願作為錄取投檔的第一要素,最大程度地滿足考生的志願要求。

順序志願投檔時,對選報同一志願院校的考生按院校確定的錄取原則、調檔比例從高分到低分進行投檔,也就是說每所院校各排各的隊。


填報技巧

順序志願的投檔原則是“志願優先,從高分到低分”。

對選報同一志願院校的考生按院校確定的調檔比例從高分到低分進行投檔,第一志願錄取結束後再進行第二志願投檔錄取。

舉個例子來說,一旦考生將某高校放在第二志願,即使你分數再高,如果該校一志願已經招滿了且不預留招收二志願的名額,你的檔案也不會投向該校。


03院校專業組

特點

院校專業組由院校根據人才培養需要和不同專業(含專業或大類)的科目要求設置,是本科志願填報與投檔錄取的基本單位。

一所院校可設置一個或多個院校專業組,每個院校專業組內可包含數量不等的專業。

同一院校專業組內各專業的科目要求須相同。

同一院校科目要求相同的專業可分設在不同的院校專業組中,但這些院校專業組的科目要求必須相同。

目前上海施行院校專業組志願模式。

未來福建、江蘇、廣東、湖南、湖北等5省也將實行此種填報方式,具體以本省當年規定為準。


填報技巧

傳統的志願設置是以一所學校為一個志願單位,每個學校下可以填報若干個專業志願和是否服從專業調劑意願;“院校+專業組”模式則以一個院校加一個專業組為一個志願單位。

將每一個志願細化到專業組。考生根據自己的意願可以直接選擇志願為某個學校的某個專業組,專業調劑限於同一專業組內調劑。

考生可以根據本人實際情況,結合興趣、愛好,合理選擇各批次具備填報資格的志願,填報時應仔細閱讀相關院校的招生章程規定,須對照院校專業組的科目要求填報志願。


04專業(類)+學校

特點

“專業(類)+院校”模式,採取一所院校一個招生專業(類)為一個志願,實行平行志願投檔的統一錄取模式。

考生既可以選擇不同高校的同一專業,也可以選擇同一所高校的不同專業,還可以選擇不同專業下的不同高校。

目前浙江高考普通類實行專業平行志願。未來河北、遼寧、重慶等省也將實行此種填報方式,具體以本省當年規定為準。


填報技巧

“專業(類)+ 院校”平行志願模式。是新高考招生同一類別、同一段次中若干具有相對平行關係的專業(類)志願,以一所院校的一個專業(類)為志願單位,按照“分數優先、遵循志願”進行投檔。

不同於以往以院校為志願單位投檔的院校平行志願,專業平行志願投檔時,直接投檔到某院校某專業(類),不存在專業服從調劑,考生也不用擔心被調劑到自己不喜歡的專業。


高考志願填報四種模式解析,志願填報的這10大誤區你都知道嗎?

高考志願10大誤區


誤區一:一門心思奔名校

正解:“名牌”大學並非所有專業都是優勢專業


對於成績好的考生來說,填報志願肯定是想選心儀的名校。

打算只在重點院校裡選擇一所學校,其他志願放棄。

筆者認為,這種填報志願方式欠缺考慮,風險較大。

不可否認,“211”和“985”高校在硬件、軟件上都較優越。

能考上名牌大學固然是好事,但完全從“名牌”出發選高校,不考慮其他因素,特別是專業因素,則是不明智的。

更何況,“名牌”大學並非所有專業都是優勢專業,普通高校一些專業也有特色,具有很強的實力。

因此,填報志願時,父母不要只考慮“名校”,要走出非“名校”不報的誤區。


誤區二:不仔細看招生章程

正解:高考志願別冷落了招生章程


教育部明確指出:“高校的招生章程是高校向社會公佈有關招生信息的必要形式,其內容必須合法、真實、準確、表述規範。

高校的招生章程經主管部門依據國家有關法律和招生政策規定進行審核備案後方能向社會公佈,不得擅自更改。

學校法定代表人應對學校招生章程及有關宣傳材料的真實性負責。高校依據招生章程開展招生工作。”

因此,招生章程具有很強的規範作用,既是對高校的一種約束,也為考生創造了更加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環境。

同時,它也是考生了解招生政策的主要途徑,是填報志願不可或缺參考資料。


誤區三:志願之間不用拉開梯度

正解:不同志願填報方式要區別對待


同一批次院校不同志願之間拉開梯度是非常重要的。

就全國來講,目前除高考改革省份外,基本分兩種情況:一種是實行平行志願,在拉開梯度這個問題上,風險有所減小,但也不是不考慮。

平行志願的實行大大降低了考生落榜的風險,同時更突出了高考分數的作用。

在考慮梯度問題時,可以使用“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的原則。

第二種志願模式是順序志願,院校梯度就非常重要了。個人認為要把握兩個方面。

首先,第一志願最關鍵。其次,第二志願應該重點考慮往年報考人數不足,曾經招過非第一志願考生的學校或對二志願有預留計劃的高校。


誤區四:全部填報熱門、緊俏專業

正解:“冷熱”結合對考生更為有利


考生在選擇專業時,另外一個誤區是:盲目擁擠熱門專業,筆者在諮詢時經常被問道“今年什麼專業熱”“什麼專業是好專業?”

實際上專業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冷熱的差異。盲目擠熱門專業,對考生長遠發展非常不利。

首先,熱門專業分數高,競爭激烈,如果成績不太突出,競爭實力並非很強的學生在擠熱門專業時,容易落榜。

即使僥倖被院校錄取,由於熱門專業里人才濟濟,自己實力不是很強,在就業選擇和以後的工作中也很難佔得優勢,搶得先機。

正確的做法應是選擇“熱門專業”而又不忽視“冷門專業”,“冷熱”結合對考生更為有利。


誤區五:只憑學校(或專業)名稱來選擇,不關注學校實際情況、專業內涵

正解:有些專業雖然名稱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異


考生在填報志願選擇專業時,還有一個誤區是,喜歡憑著專業的名稱來選擇專業,而對專業內涵不瞭解。

實際上,不同專業之間所學的課程、發展方向的差異是非常大的。有些專業雖然名稱相同,但仍存在一定的差異。

如許多高校都開設材料工程專業,但由於學校的不同,其發展方向有差異,如哈工大材料工程專業實力很強,因為它研究的材料和航天有關,既有金屬材料,還有高分子材料和複合材料;北京科技大學的材料工程,則更強在金屬材料上,因為其前身是北京鋼鐵學院;天津工業大學的材料工程強在紡織材料上,因其前身是天津紡織工學院;浙江理工大學的材料工程,主要研究絲綢材料,因為它是由浙江絲綢工學院發展而來,其前身可以上溯到19世紀末的蠶學館。

因此,考生在看專業的時候,一定要詳細瞭解專業的內涵,一般應該瞭解以下幾方面內容:該專業的主幹課程是什麼,是否屬於特色專業,專業的實力如何,有無碩士、博士點,是否是國家重點學科,在國內同類專業當中居於什麼位置,專業發展前景和學生就業去向如何,專業對學生的相關科目成績和身體狀況有無特殊要求。


誤區六:不服從專業調劑(認為服從專業調劑會吃虧)

正解:服從調劑可以增加被錄取的機會,但可能被不喜歡專業錄取


當考生在報考某院校時分數不佔優勢(夠了院校提檔線,但不夠所報專業的專業錄取線),不填寫“服從專業調劑”就意味著學校將會作退檔處理。

每年高招錄取過程中,都有相當一部分考生在填報志願時,專業志願沒有拉開梯度,沒有掌握好專業級差,或全部填報熱門、緊俏專業,且不服從專業調劑而落榜。

對待是否服從所報院校專業調劑,考生要統籌考慮。服從調劑可以增加被錄取的機會,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歡專業錄取的思想準備。

如果不服從專業調劑,雖然你夠了院校提檔線,但不夠所報專業的專業錄取線時,則會失去進入這個學校的機會。


誤區七:平行志願沒有風險

正解:“投檔後又被退檔”是最大的風險


平行志願雖然減小了志願填報的風險,但仍然存在一定風險。具體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投檔後有被退檔的風險。

平行志願的投檔比例在105%以內,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檔後可能會被退檔。退檔的考生,將直接進入徵集志願。這是平行志願最大的風險。

被退檔的理由大致有:高考分數在所有被投檔到該學校考生中偏低;填報專業志願太高,且不服從專業調劑。當然,如果高校實行“進檔即取”的原則,那麼,只要分數達到投檔線,服從專業調劑,就不會退檔,落榜風險將大大減少。


誤區八:選擇專業時,不考慮考生的興趣和特長

正解:選擇符合考生特性的專業,揚長避短,才能促進其學有所成


在選擇高考志願時,父母固然要考慮孩子將來的職業規劃,但更重要的是要考慮到他的自身特性。

選擇符合考生特性的專業,揚長避短,才能促進其學有所成,為將來獲得一個理想的職業創造條件,這才是最佳選擇。

考生自身特性包括個人興趣愛好、個人性格特徵、個人能力所及、個人身體條件等4個方面。

如果父母選擇孩子不喜歡的專業,就是違背了考生的個人興趣愛好。

試想,面對一個自己根本不感興趣、完全不喜歡的專業,又如何要求他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深造。

再比如,一個考生性格內向,平日少言寡語,不喜歡與陌生人打交道。

如果父母選擇讓孩子學醫,將來當醫生勢必要面對各種各樣的患者。

醫患接觸是必不可少的診療環節,而孩子的性格特徵不適合當醫生,父母沒有考慮到這點。


誤區九:填報志願是家長的事,孩子只負責學習就行

正解:把志願決定權還給孩子


每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學,而且最好能進名牌大學讀書。這種願望會在孩子填報志願問題上充分表露。

有些父母還固執得有些過分,主觀決定考生的志願,忽略孩子的興趣、愛好,導致父母與孩子之間在填報志願的問題上分歧很大,給孩子造成不小的壓力。

在填報志願的整個過程中,父母的角色定位是參謀。應該把填報志願的決定權還給孩子。

高考決定著近千萬考生的命運和前途。考入什麼樣的學校,上什麼專業,將來從事什麼樣的工作,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上大學的是孩子,而不是父母。

如果父母給報的專業他不喜歡,甚至一點興趣都沒有,將來的學習積極性會受到打擊。

父母關心孩子的未來發展,並對志願填報十分重視的心情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父母畢竟閱歷豐富,有社會經驗,把該說的話都說到了,也完全應該,但同時也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見,爭取達成共識。


誤區十:照搬往年的錄取分數來報志願(以為高校錄取分數線一成不變)

正解:高校錄取分數線存在波動


“老師,今年學校最低錄取分數線多少啊?”“我這個分數,能上你們學校嗎”……在諮詢會上,分數是家長們諮詢得最多的問題。

類似的問題把招生老師也給難住了,他們只能告訴家長“錄取分數不是學校決定的,要看考生報考的情況”。

“你們學校往年不是570分錄取嗎?”一名家長的小孩今年考了570多分,對招生老師的答覆“這個分數有些風險”,她表示質疑。

在諮詢會上,不少高校會粘貼出該校近幾年的錄取分數線,以供考生和家長查閱參考。

本是一個參考系數,不少家長卻誤把它當成衡量的“尺子”,拿孩子的分數和以前的錄取分數線“對號進座”。

實際上,高校的最低錄取分數線是自然形成的,錄取結束前無法準確知道。另外,高校的錄取分數線存在波動,有的還有“大小年”現象,即一年高,一年低。

考生要多分析幾年的錄取情況,還可關注分數線與批次線的差值、分數線對應的考生“位次”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