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居家總是玩手機、作息不規律?

  • 孩子在家沒精神怎麼辦?

這段時間明明居家隔離,父母準備好各種好吃好喝,學習、運動等各種居家活動多多,但是明明總是提不起勁,沒什麼精神,也不想幹其他的事情,白天想睡,晚上又睡不著,有點無聊、有點煩,心裡總是靜不下來。

【建議】

孩子日常生活內容的單調而程序化,擔心自己或家人被傳染的恐懼,因為身體不適而產生疑病,過度關心海量信息而感到精疲力竭等等……幫孩子找到情緒問題的原因,對自身狀態有一個較全面的認識,從而對症進行自我調節,安穩度假。

規律生活安身心

孩子可以選擇如何度過自己的24小時,通過有規律、有計劃的生活可以幫助他提升自己內在的掌控感。計劃中要包括必要的運動時間,聽音樂,和家人朋友聊天,繪畫,運動,寫作以及有限制地使用手機等。

正念練習來靜心

家長可以教孩子進行正念練習,正念練習有4步驟:

第1步,深呼吸:慢下來,把注意力帶到呼吸上。做幾次深長的腹式呼吸;

第2步,感受當下:感覺一下雙腳跟地面的接觸,身體跟椅子的接觸。動動手指頭和腳趾頭。環顧一下四周,快速地命名一下你所看到的各種東西,或者哼唱你喜歡的童年歌曲;

第3步,改變:站起來,伸展一下身體,走動走動。給自己留幾分鐘,安靜地坐一會兒;

第4步,補充能量:如果你覺得情緒化、迷惘、疲憊或者脾氣有點急,你可能是餓了或者渴了。暫停一下,花五分鐘時間休息一下,喝一點溫水,或者吃一點健康的小吃。

孩子居家總是玩手機、作息不規律?

  • ​孩子總跟電子產品“難捨難分”?

小羅已經居家十多天了。最初幾天小羅還想著學習,制定了一個嚴格的學習計劃,可才堅持了一天,小羅就把注意力轉移到了電子產品上,刷著刷著一週就過去了。小羅內心很愧疚,但電子產品真的很吸引他,放下它們,他就感到空虛沒勁。

【建議】

家長要讓孩子認清他對電子產品的真實需求,據此制定強度合理的電子產品使用計劃,給孩子3天的適應期,在計劃試運行階段要做優化和調整。為了更好地履行計劃,也可以適當地增加一些獎懲。

善用電子產品功能進行自我監控

很多電子產品一般都有使用時間的統計功能,讓孩子每天睡前關注一下自己的使用情況,評估一下自己的使用表現,做好自我監督。有些軟件具有定時和健康保護功能,也可以在使用前設定一下,讓軟件陪孩子一起監督。還可以使用鬧鈴功能做一些重要的提醒。

關注電子產品的學習功能

電子產品上有很多幫助學習和促成長的軟件,家長要建議孩子們將注意力集中到這些軟件上。但要切記不要長時間忘我的使用。軟件植入廣告的時候,不妨閉眼或者眺望遠方。任務完成的時候,做些室內運動或者吃些東西調劑。還有很多學習網站值得去體驗一下,比如慕課、研究性學習自適應平臺等等。

親子溝通代替線上交流

很多中學生過度使用電子產品是出於在家感到孤獨感。藉此全家在家之際,正是親子溝通的良機。我們也可以發起一些有趣的家庭話題,讓親子溝通代替線上交流。比如召開家庭會議、打打撲克、一起做家務、一起看新聞、共讀一本書等等。


孩子居家總是玩手機、作息不規律?


孩子居家總是玩手機、作息不規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