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茶大縣昭平縣色選機的應用

近幾年廣西產茶大縣昭平縣在茶葉初制階段,依據茶葉初制技術特點及規模優勢,增加揉捻機數量、引入色選機初選,打造茶業工業園區,取得的經驗值得借鑑。

(—)、傳統常規茶廠在原料充足情況下,制約產量的是揉捻機,特別需要較長揉捻時間的茶類。傳統揉捻的作用和目的是塑造外形,緊結成條,擠出茶汁,使之附於葉表,有利沖泡。現在揉捻還起把—芽二、三(四)葉的原料揉斷成—芽(芽尖)、二芽(第二張嫩葉)、花條(第三張次嫩葉)、黑條(第四張成熟葉和嫩梗)。如圖:

產茶大縣昭平縣色選機的應用

在昭平縣從機器配置上來看主要是增加揉捻機數量來加大單次揉捻產量。以日處理5000kg鮮葉為例,傳統處理與新法處理如下:

產茶大縣昭平縣色選機的應用

傳統茶廠大部分統茶直接包裝出售,小部分用抖篩機和圓篩機配合來定質定級。優點機械簡單,投入低。缺點自動程度低,產生副茶率高,損耗大,導致經濟損失多。

現在除一小部分統茶直接包出售外,大部分用色選機處理。優點全自動化,幾乎無損耗,可定級提質,增加經濟收入。缺點購機投入大。

以一根一芽四葉鮮葉為例, 傳統茶廠經物理方法把統茶弄斷芽葉後用抖篩機定級,依據同一根鮮葉經揉捻烘乾製得統茶中,芽尖最尖細(全身帶白毫),第一嫩葉緊細次之(白毫多),第二葉較成熟葉緊結較大(黑多白少,顯花條),第三張葉條索圓粗(黑條),第四張葉扁條粗松。用三至四個篩孔大小不一的抖篩把統茶依條索大小分出1號最尖細(全身帶白毫)、2號緊細次之(白毫多)、3號緊結較大(黑多白少,顯花條)、4號圓粗(黑條)、5號扁條粗松。統茶依條索大小定級缺點是1號茶中個別粗壯的芽頭留在2號茶,相反相當部分 特別直細的2號茶混入1號茶中。同樣,2號茶中也混有少量3號茶;各號茶也有類似此情形。

仍以一根一芽四葉鮮葉為例, 傳統茶廠經物理方法把統茶弄斷芽葉後用抖篩機定級,依據同一根鮮葉經揉捻烘乾製得統茶中,芽尖最尖細(全身帶白毫),第一嫩葉緊細次之(白毫多),第二葉較成熟葉緊結較大(黑多白少,顯花條),第三張葉條索圓粗(黑條),第四張葉扁條粗松。色選機依據茶葉顏色不同選擇歸類。昭平的茶廠增加揉捻機數量, 靠長時間揉捻把一根鮮葉的芽、葉、梗分離,得到的統茶經色選機依條索顏色分出1號(最尖細)全身帶白毫、2號(緊細次之)白毫多、3號(緊結較大)黑多白少,顯花條、4號(圓粗)黑條、5號扁條粗松。統茶依顏色定級優點多,缺點少。像是1號茶中(個別粗壯的)芽頭留在2號茶的現象沒有,分得更清,甚至可以依顏色把2號茶中嫩度足夠的初展葉歸入1號茶,達到提高級別增加經濟效益。有些高檔色選機甚至可以區別茶條大小來輔助甌選。

傳統是依條索大小定質量之高低,色選機是依顏色差異為主,形狀為輔來定質量之優劣。

色選機配合長揉工藝,得到統茶分級處理優點是適應規模生產、提高自動化程度,損耗小,可定級提質,減少人工,增加經濟收入。但是不同的茶樹品種製得的統茶形狀大小、顏色差別很大,所以需保持各種茶的傳統特色前提下,改進工藝,適應色選機的應用。目前適應的有:全國福雲類茶樹制的工夫紅茶,直、曲的綠茶,地方品種的有廣西貴港覃塘毛尖等。據經驗適用的雲南大葉種制的紅、綠茶,廣西凌雲白毫種制的紅、綠茶。信陽毛尖、傳統的六安瓜片也可以試用,具體參數需實際生產中確定。

昭平這個模式相當成功,在茶季全國茶商擁蜂而至,不憂銷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