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電商 產業帶“打包”轉內銷

電商與產業帶的關係,或許正逐漸從若即若離變成強綁定。北京商報記者近期採訪發現,產業帶上的工廠商戶們正舉家“喬遷”至電商。產業帶上“原住民”在原有基礎上加大力度開拓內銷市場,尤其是電商平臺,把積壓的庫存通過促銷快速銷售出去,但消費者從哪來是產業帶商家們頭疼的問題。於是,當下正火的拼購與直播成為了工廠打開銷路的快捷方式。

轉遷線上

從義烏的日用小商品到東莞的小家電,從諸暨大唐鎮的襪業到晉江陳埭鎮的鞋都,分佈著眾多特色鮮明的產業帶,聚集了大量產業鏈上中下游的配套製造工廠。據瞭解,產業帶是一條帶狀的鏈條產業集中區域,是相關或相同的產業的基地,在此區域內可以形成產業集聚效應。據業內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已形成200多個產業帶,形成了中國製造業大本營。

廣東汕頭澄海的玩具產業帶就是其中一個典型。在全球,有70%-80%的玩具來自中國出口;在中國,80%左右的出口玩具來自於澄海玩具產業帶。疫情期間,很多海外客戶取消訂單,基本沒有賠償,大批澄海玩具外貿企業陷入困境。

為快速從泥潭中抽身,不少傳統外貿企業開始謀求轉型,整個澄海玩具產業帶都在積極開拓內銷市場,而電商恰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渠道。“目前大概八成的外貿訂單已經取消,基本沒有新增的採購訂單,已經生產的庫存只能轉內銷市場。”億創空間負責人陳卓越急於為積壓在手裡高達500萬元人民幣的外銷備貨庫存在電商上找到出路,於是億創空間與京喜一拍即合。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線上銷售會產生大部分的市場份額,而線下和外銷受到的衝擊依舊很大。”陳卓越更願意在電商平臺尋找銷路,“反應快是線上渠道的價值,電商上架新品後可快速曝光,帶來訂單的高速增長;在線下,新品至少需要兩個月才能得到市場的認可。”

改造產品

在撲向電商前,產業帶上的商戶們基本對既有的銷售有著強依賴,例如做國際品牌的代加工、批發銷售,這就導致近幾個月的銷售頗為冷清。以出口為主的億創空間就有明顯感受。疫情前,億創空間2019年銷售額達到5000萬元,外銷佔比40%,可達2000萬元。全球疫情暴發後,外貿訂單急劇下降。今年1-3月,外貿佔其銷售額尚不足5%,同比去年下滑25%。

“國際物流基本停擺,大部分國外客戶都取消了採購計劃,特別是歐美市場。導致積壓了500萬元人民幣的外銷備貨庫存,對公司現金流造成很大影響。”陳卓越很無奈。

無論是外部環境的改變還是自身所需,走出舒適圈自然也就成為產業帶上商戶們共同努力的方向。當產業帶商家進駐電商,尤其是出口轉內銷的外貿型企業,的確需要重新熟悉國內市場的商品結構,針對新需求改造產品線。

京東集團京喜事業部商品運營總經理楊紹暉稱:“國內外市場對產品的要求存在較大差異,其實國外的積木玩具市場更為成熟,國外消費者更注重產品的精細化,而國內消費者更傾向考慮性價比。因此,在轉內銷的過程中,產品開發就要在價格制定上更適合國內銷售。”

實際上,對於外貿型企業,想要順利適應電商上的消費客群,的確需要作出眾多調整。廣東偉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維群在接受採訪時就舉例稱,海外疫情導致庫存積壓,後續要在國內電商上消化這部分客群,至少要對包裝作出更改。“線下包裝與線上包裝存在很大區別,因此,產品從以線下銷售渠道為主改為線上後,除產品本身外,改變最為明顯的是包裝。由於產品線下發貨時包裝都比較大,而線上需要考慮到物流運輸的成本,因此要縮小包裝尺寸。”

向直播靠攏

“消費者不能出門,動動手指就能送貨上門的電商反而成了更高效的方式。”李紀旺於2019年底創辦了創爾女裝品牌,從清河羊絨產業帶生長起來,併入駐了拼多多。李紀旺對比各大渠道的銷售情況後,確認了電商的可塑性,尤其是拼多多的“拼單+直播”方式,為清河羊絨商家和工廠提供了新的思路。

李紀旺介紹稱,拼單與直播捆綁後,一方面通過分享的方式精準找到消費者,並降低了商家的獲客成本;另一方面,直播可以更清晰明瞭地介紹商品,讓消費者看到更多產品細節,降低了消費者的決策門檻。此外,李紀旺正憑藉“拼單+直播”帶有社交屬性的方式,降低獲客成本並提高店鋪轉化率。

實際上,電商與產業帶商家早已將直播視為標配,雙方努力直播常態化。京東、拼多多都在努力推廣直播帶貨,溯源主播、縣長直播層出不窮。

得益於直播、電商,工廠的產品轉化率和售罄率都快速提高,最大限度降低庫存風險,工廠與消費者似乎能夠順暢對話。實際上,電商與工廠能否順利握手,看的還是雙方是否能在流量轉化上達成共識。一位不願具名的電商經營者認為,流量的黏性、多寡關乎直播成效,直播是工廠以低成本吸引流量的工具,電商要做的是讓工具放大流量的效果。

本文源自北京商報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