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呆就是不認真學習?別忽視“醞釀效應”,給孩子發呆留時間

孩子發呆就是不認真學習?別忽視“醞釀效應”,給孩子發呆留時間

01孩子學習時發呆就是不認真學習嗎?

在生活中,人們往往很難集中一直全神貫注的在做一件事情,在遇到難題的時候,尋思無果的時候,我們也會發呆,而往往再回來解決他們的時候,彷彿有了新的方法。

孩子的成長學習過程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在孩子寫作業時,許多家長會選擇陪在孩子身邊,盯著孩子寫每一個字,做每一道題。而但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目光呆滯走神時,家長就會嘮叨幾句或者指責孩子。

孩子發呆就是不認真學習?別忽視“醞釀效應”,給孩子發呆留時間

而這時候,孩子往往會產生厭煩的情緒,做功課就會變成是外部壓力的驅使。

更嚴重的是,如果經常在孩子學習的時候,一不認真就提醒或指責孩子,會讓孩子把發呆走神和批評指責建立一定的聯繫,這樣就會導致孩子一開始學習就想到了家長的指責,就會產生厭煩的情緒。

孩子學習時發呆並不代表他的學習不認真,如果孩子做的功課比較簡單,幾乎不用過多的思考,孩子就會找到做題的快感,往往這個時候,孩子注意力時比較集中的,因為孩子們喜歡解決一些簡單,自己會的問題。

但是如果孩子遇到了難題,比如一道數學題沒有思路,或者是語文中有一個漢字忘記了怎麼去寫,這時候孩子就會思考。

而如果思考的時間過長,往往孩子就會發呆,想一些別的事情,可能會看著窗外的風景發呆,或者是盯著桌子上的一件小物品發呆,而靈感和頓悟往往就產生在孩子發呆的時候

孩子發呆就是不認真學習?別忽視“醞釀效應”,給孩子發呆留時間

這時候,家長應該給孩子一點走神的時間,這並不是代表孩子的不認真態度,而是說,他在另一件事情上也許會找到一些方法。這就是著名的“醞釀效應”

孩子發呆就是不認真學習?別忽視“醞釀效應”,給孩子發呆留時間

02.什麼是醞釀效應?

所謂“醞釀效應”,就是指當你在思考某一個複雜的問題或者想要找到某個難題的解決辦法時,往往會陷入毫無頭緒的困境,這個時候與其苦思無果,不如暫時擱置這個問題,去做其他事情,再回頭來思考這個問題時就會有靈感和頓悟的出現。

孩子發呆就是不認真學習?別忽視“醞釀效應”,給孩子發呆留時間

很多作詞家或者是作家坐在桌子旁邊準備工作時,如果百思不得其解,沒有靈感的時候,往往他們都會選擇出去走走,看看風景或者是做些其他與工作無關的事情。

而當他們再工作時就會從剛剛做的事情上發現靈感,從來更認真的完成自己的創作。

對於孩子們的學習,同樣如此,先不說人們的精力集中的時間有限,發呆可以給孩子的大腦一些休息的時間。

最重要的是,我們做的事情之間都有一定的關聯,往往一件事情陷入困境的時候,我們抽出身來去做另一件看似毫無關係的事情,就會讓大腦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問題,往往這時候,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孩子發呆就是不認真學習?別忽視“醞釀效應”,給孩子發呆留時間

孩子發呆就是不認真學習?別忽視“醞釀效應”,給孩子發呆留時間

03 如果我的孩子學習的時候一直髮呆,精力不集中怎麼辦?

我們在生活中往往會發現有些孩子,玩的時候瘋狂的玩耍,絲毫不去想學習的事情。但是他們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很強,這是什麼原因呢?

排除智力因素不說,往往這些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格外的投入和認真,這就是“醞釀效應”的作用,其實他們在玩耍的時候也並不是毫無頭緒,他們的忘我的玩耍,往往會使他們在學習的時候,大腦的思維十分的活躍。

而有的家長會問,我的孩子一坐在書桌前學習,就會煩躁,心不在焉,我們能不去提醒嗎?

這時候家長就應該巧妙地使用“醞釀效應”,家長可以給孩子制定一定的學習計劃,首先家長可以說“如果精力集中認真完成這些題目,你今天就可以放鬆的玩了”。

但是切記不要具體的告訴孩子怎麼樣玩,如果家長說“做完題目,你就可以下樓找**玩了”這時候,孩子往往腦海裡在憧憬的是做完題後的玩耍時間去做什麼。

孩子會想,我要去玩什麼?我要去和***買什麼玩具,這時候孩子也不會集中精力的學習。

如果孩子處於十分煩躁的時期,對學習毫無興趣,不妨家長領著孩子做一些其他的可以先讓孩子心靜下來的事情。

孩子在特別開心和特比煩躁的時候往往很難集中精力來學習,比如聽一些舒緩的音樂,或者是看一些孩子感興趣的書籍,為孩子的學習先做一下鋪墊,營造一下學習的氛圍。

孩子發呆就是不認真學習?別忽視“醞釀效應”,給孩子發呆留時間

“醞釀效應”其實就是家長給孩子在學習的時候給他們一點私人空間,如果你在陪伴孩子學習的時候。

發現他們在發呆,不如就當什麼也沒發生,不去過多的打擾,家長依舊在安靜地做自己的事情,也許成功的關鍵就在這看似不起眼的發呆時間裡。

孩子發呆就是不認真學習?別忽視“醞釀效應”,給孩子發呆留時間

04.暫時的轉移注意力,是為了更好的集中精力。

如果今晚上孩子的作業是完成一篇作文,或者是**道數學題。孩子如果說,媽媽我也不知道作文寫什麼,或者是這道數學題我怎麼也想不出來。

這時候家長就應該給孩子一些發呆走神的時間,不要去叨擾孩子,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剛剛他們有認真思考過這個難題,他們的腦子裡對那個問題會比較深刻,會有那個難題的影。

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那個影子還是會出現在孩子的腦海裡,這種效果和孩子在一直盯著課本題目,大腦神經緊繃是不一樣的。

著名學者弗朗西斯科.西里洛曾提出過一個著名的工作學習方法叫“番茄工作法”,就是設置上時間為25分鐘,這25分鐘裡完全的全身貫注,集中精力。25分鐘後,放下手上的事情,放鬆地休息5分鐘。

孩子發呆就是不認真學習?別忽視“醞釀效應”,給孩子發呆留時間

以此類推四個番茄工作時間為一個週期進行。往往這個時候,人們會特別高效地完成工作。

有些孩子本身的學習就有“番茄工作法”的影子,他們每當認真學習到一定的時間的時候,就會不自主的大腦休息一會,家長們應該瞭解孩子並尊重他們。

“醞釀效應”和“番茄工作法”都是在強調中途休息的重要性,所以家長不要逼迫孩子一直的全神貫注,當孩子在發呆的時候,給他們一點沉澱的時間。有些時候,暫時的轉移注意力,是為了更好的再次集中精力。

孩子發呆就是不認真學習?別忽視“醞釀效應”,給孩子發呆留時間

對於“醞釀效應”你的看法是什麼呢?歡迎加入我們一起來討論!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