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和英國前首相點贊,提倡全英美學習的中國式教育

獲得英國前首相卡梅倫和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點讚的中國虎媽教育,讓你的孩子考進世界頂級名校,這幾種教育方式你需要。

最近在看《虎媽戰歌》,這本書是一位美籍華人的自傳式育兒書,這位虎媽是耶魯大學教授,畢業於哈弗大學,虎媽就是運用這些教育方法把兩個孩子送進世界頂級名校走上人生巔峰。培養這幾樣能力孩子的未來不會差!

作為一個六歲孩子的媽媽,我像大多數孩子的媽媽一樣,焦慮,不能接受孩子的平凡,有著典型的中國式媽媽特點,嚴厲,暴躁,死死的掐著孩子的一舉一動,有時也會安靜思考,到底什麼樣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很多人羨慕西方的教育方式,覺得西方的孩子更自由,西方的教育方式讓孩子更優秀,你如果問她為什麼西方教育方式下的孩子會更優秀,而她又什麼也說不出來。不管東方教育還是西方教育,其實都有好壞,教育孩子主要是教育方法,而且在用一種教育方法的時候,還要考慮這個教育方法是否適用於自己的孩子。

美國前總統和英國前首相點贊,提倡全英美學習的中國式教育


一、西方教育的特點

歐美國家是一個比較崇尚自由的地方,這和他們的傳統文化有關,他們是西部牛仔的後代,擁有灑脫,崇尚自由和探險的精神,在教育上孩子如果不喜歡那就會允許他們放棄,喜歡的就可以開始,這個教育好嗎?好,好在哪裡呢?好在孩子有自己的選擇,父母也尊重孩子的選擇,但是這樣的教育卻有很大的缺點,缺點就是孩子很容易放棄,不喜歡的就可以不去做。

也是由於這樣的教育方式,所以西方國家才會有“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這樣的詩句。

其實我們只看到了西方教育的一方面而已。

他們從小學開始也開設很多學科,但是很多家長並不要求孩子一定要把每門課都拿到A,這也造成了一些孩子是偏向於自己喜歡的方向發展。

二、中國教育特點

而這點和中國式的教育剛好相反,中國媽媽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每門功課都拿滿分,看看國內開滿大街小巷的培訓班就知道,中國媽媽在各科目耗費的金錢和精力,其實中國式的教育不單單是要每個科目滿分還有很多方面,而《虎媽戰歌》這本書裡就記錄了很多中國式的教育方法。

《虎媽戰歌》,她所運用的就是真正的中國式教育,完全不給孩子懈怠的機會,這個教育方式和主張“自由”的西方背道而馳,與其說是虎媽的育兒回憶錄,不如說是一個生活在美國的中國媽媽用強硬的中國教育方式對抗西方教育的完勝戰爭。而虎媽的教育理念也曾被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和英國前首相卡梅倫點贊,並且倡導英美教育改革,向虎媽學習嚴格教育的育兒方法激起孩子的潛能不給孩子懈怠的機會,那麼中國的父母應該怎樣教育孩子呢?虎媽又是用了怎樣有效的育兒方式。

我們國家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每門功課都滿分,很多人認為這是國情,高考在那裡等著,如果沒有高考也可以放縱孩子,喜歡的多學。不喜歡的少學,或者放棄,而高考卻要全考所以不得不學。那麼學習真的只是為了考試嗎?當然並不全是。

讓孩子學習是為了成就他們的未來,而不是很功利的只為考試。在羨慕西方教育的時候也請家長看看西方教育下的階級分層,任何一個國家改變生活階層,讀書都是最快而且最有效的方法。

三、教育帶來的好處

任何一個國家讀書都是最快而且最有效改變命運的方法,英國有一部紀錄片《人生七年》普通階層的孩子大多數是沒有上大學,很早結婚步入社會,工薪階層,他們的人生可以說很早就被固定,而他們的孩子很多還是沒能上大學,再次持續著工薪階層的生活。

而精英階層的孩子從小就已經把道路規劃的很清晰,目標就是名校,每一步該怎麼走都很明確,而他們的孩子最後大多數也都是上名校,最終會踏入律師,醫生,外交官之類的職業中。名校不管是在歐美還是在中國都有,階級分層在哪裡都存在,而讀書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捷徑,那怎麼培養孩子讀書?

四、教育的偏誤,以前和現在教育的差別

1. 激發孩子的潛力,教育啟蒙越早越好

近十年來國內的教育有了很大的變化,十年前孩子生下來很多是直接丟給老人,而老人只要把孩子餵飽,穿暖就好了,到了上學的年齡送到學校,放學後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後就可以肆意的釋放天性,,而近年來中國出現了一個詞“早教”,早教是什麼?從字面意思看是早教育,但是早教真正包含的含義卻很多,也有很多家長不理解孩子那麼小不就是應該玩嗎?這麼小能學什麼?即使學了也學不出什麼名堂來。

其實,早教就是早點啟蒙,根據孩子生理的發育特點進行合理的智力開發和行為習慣的養成,而早教中有一種能力是必須從小培養的。

2.培養閱讀習慣

我們首先來說說讀書,現在中國在倡導全民閱讀,閱讀習慣影響孩子的一生,拿說話來說,有的孩子18個月開始就特別的能言善辯,而有的孩子到三歲了還只能說簡單的詞彙,無法說句子,其實孩子的語言需要積累,孩子在24個月之前是語言的積累期,24個月以後是語言的爆發期,有了足夠的積累才能更好的表達,那麼我們遠點說,以後孩子作文寫的好不好首先取決於孩子的詞彙的積累,孩子在幼兒時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愛上讀書,不間斷的閱讀,那麼他不僅會是個說話常帶金句的孩子,未來他的作文也會得心應手,閱讀可以積累經驗,讓人更有智慧,孩子在小的時候培養閱讀習慣最好,閱讀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2. 自律,行為習慣

對人一生影響很深的還有行為習慣,說到行為習慣很多媽媽可能不太理解,什麼是行為習慣?

其實我們說的行為習慣就是孩子平時的作息,有沒有養成良好的作息和正確的做事方法,一個孩子每天晚上沉迷於電子產品不肯睡覺,早晨又賴床喊不起來。不喜歡讀書,不喜歡學習。另外一個孩子每天早上6:30起床,7:00吃完早飯,即使是在週末也能做到8:00開始讀書,準時午飯,準時休息,他們把自己的學習生活安排的很妥當,那麼兩種孩子誰的未來更有競爭力?

關於自律和行為習慣,我們不用去想象孩子行為習慣相差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影響,就在成人身上也是一樣,著名作家村上春樹每天凌晨4點起床,寫作四小時跑步10公里,也是這樣強大的自律和習慣,才最終成就了村上春樹在寫作上的成就,其實很多事情並不難,每個人都能做到有效利用時間,但是很多人缺乏強大的自律,浪費好時光,沒有良好的習慣,。

就拿這次疫情來說,同樣隔離在家,相信在疫情結束後差距也就出來了,有的孩子在疫情中變的更加優秀,而有的孩子放縱自己可能電子遊戲打的更溜了,書中的知識還記得多少。

所以有的孩子在疫情期間堅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家安靜學習,不辜負自己,這樣自律的孩子他的未來還會難走嗎?

我們吃過行為習慣的虧,也吃過不夠自律的虧,真的還要孩子再重蹈覆轍嗎?一個好的行為習慣成就一個孩子,一個壞的行為習慣毀掉一個孩子。

如果有人在你小時候逼你一把,那麼你的今天還會是這樣嗎?

那麼總結一下,作為父母我們要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可以更加自律;不浪費孩子成長中寶貴時間,在孩子大腦發育最快的幼兒時期,早啟蒙激發孩子的潛能;培養閱讀,積累詞彙的同時也可以培養孩子的情商和同理心;這些方面做好了,相信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