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量滿滿!發改委“官宣”新基建範圍,衛星互聯網、區塊鏈被納入,一季度經濟形勢怎麼看、如何應對疫情衝擊也都有迴應

信息量滿滿!發改委“官宣”新基建範圍,衛星互聯網、區塊鏈被納入,一季度經濟形勢怎麼看、如何應對疫情衝擊也都有回應

4月20日,國家發改委舉行4月例行新聞發佈會。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聞發言人袁達介紹當前經濟形勢,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對一季度經濟形勢、應對疫情衝擊、脫貧攻堅、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外資、CPI漲幅等近期熱點問題一一作出回應。

來看會議要點:

1、今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同比下降6.8%,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6.5%。4月1日-15日,全國發電量同比增長1.2%,實現了正增長。

2、目前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絕大多數已經復工。從電網企業監測的用電情況看,有色金屬、醫藥、電子、化工、鋼鐵、機械等工業行業用電量已基本達到或超過去年水平。

3、強大國內市場正在有力發揮託底支撐作用。在疫情應對中,醫療救治和衛生防疫等行業快速發展,線上課堂、網上辦公、遠程醫療等新業態成長迅猛,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大幅增長13.2%。

4、發改委將在財政金融、投資消費、就業民生等方面,抓緊推出一批更有力度、更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

5、今年以來,發改委分批下達2020年以工代賑資金56億元。通過實施以工代賑,預計將吸納約30萬受疫情影響滯留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參與工程建設,實現就業增收。

6、發改委初步研究明確新基建範圍,衛星互聯網、區塊鏈被納入。

7、外資基本盤總體穩定,今年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將進一步放寬外資准入。

8、3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4.3%,漲幅比上月收窄了0.9個百分點,環比下跌1.2%,是近10多年來環比最大降幅。CPI漲幅有望繼續回落,全年將呈現“前高後低”態勢

4月發電量實現同比正增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多數已復工

在發用電情況方面,袁達介紹,今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同比下降6.8%,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下降6.5%。分地區看,全國7個省份用電正增長,其中雲南、新疆2個省份增速超過5%。據電網公司調度數據,4月1日-15日,全國發電量同比增長1.2%,實現了正增長。

投資項目審批方面,3月份,發改委共審批核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8個,總投資773億元,其中審批6個,核准2個,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等行業。

在復工復產方面,目前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絕大多數已經復工。從電網企業監測的用電情況看,有色金屬、醫藥、電子、化工、鋼鐵、機械等工業行業用電量已基本達到或超過去年水平。

從物流情況看,鐵路裝車數已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民航、港口、水運均正常運營,快遞業務量已明顯超過去年同期水平。

從重大項目情況看,各地堅持分類指導、分區分級精準施策,加大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力度,協調解決難點堵點問題,有力有序推動重大項目開復工提速擴面。

一季度經濟下行並非正常反映,強大國內市場支撐經濟有序恢復

今年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下降6.8%,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出現明顯下滑,引發社會熱議。

發改委國民經濟綜合司司長嚴鵬程表示,首先,今年一季度經濟下行並非中國經濟發展基本面的正常反映,而是突發嚴重事件帶來的結果。其次,在疫情防控過程中難免要付出一定經濟代價。“相比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經濟短期承壓這個代價是必須承受的,也是值得付出的。” 嚴鵬程說。

嚴鵬程指出,當前經濟運行正常秩序正在有序恢復。從3月份以來的情況看,各項經濟指標正在逐步好轉。生產方面,用電量、貨運量等實物量指標明顯恢復,3月份工業降幅比前2個月大幅收窄12.4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產指數降幅收窄3.9個百分點,4月上旬用電量已同比增長1.5%。需求方面,內需正在不斷恢復,一季度投資、消費降幅分別比前2個月收窄8.4個、1.5個百分點。預期方面,3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分別回升16.3個、22.7個百分點,雙雙重回榮枯線以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指出,中國經濟出現的復甦趨勢令人鼓舞。

嚴鵬程強調,強大國內市場正在有力發揮託底支撐作用。在疫情應對中,不少企業順應防控需要,迅速開展技改擴能和轉產擴產,一些滿足群眾基本需要的工農業產品生產和銷售保持了正增長,醫療救治和衛生防疫等行業快速發展,線上課堂、網上辦公、遠程醫療等新業態成長迅猛,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大幅增長13.2%。一批重大外商投資項目建設正在加快推進,一些國際知名企業也在就區域總部落戶中國等加快洽談進程。這些逆勢成長的新增長點增長極,都展示出中國經濟的巨大發展潛力。

將在財政金融、投資消費、就業民生等方面推出一批更有力度政策舉措

為應對疫情衝擊,前一階段在幫扶企業、穩定就業、擴大內需等方面,各地各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目前這些政策正在逐步落地。

嚴鵬程介紹,發改委注意到,受國際疫情“二次衝擊”等影響,各類市場主體遇到的困難和挑戰。下一步,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在財政金融、投資消費、就業民生等方面,抓緊推出一批更有力度、更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著力幫助企業渡過難關,提高生存發展能力,切實穩定經濟運行。

具體而言,嚴鵬程表示,發改委將重點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復產達產。抓緊落實調整完善後的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措施指南,總結推廣各地好的經驗做法,加快清理取消不合時宜的臨時管制措施和各項不合理規定。

二是抓宏觀政策對沖。主要是提高赤字率,發行抗疫特別國債,大幅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加大對保基層運轉的支持力度,加大補短板重大項目資金支持力度,加大對抗疫穩定的支持;通過降準、降息、再貸款等多種方式,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引導貸款市場利率下行,把資金用在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上。

三是抓擴大內需。在促進消費方面,積極穩定汽車、家電等居民傳統大宗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同時順應居民消費升級大趨勢和疫情期間湧現出來的新需求,大力培育綠色消費、信息消費、數字消費、智能消費、康養消費等新興消費增長點,推動線上消費乘勢成長,促進線下消費加快回補。

在擴大有效投資方面,重點聚焦短板領域特別是疫情防控暴露出的短板弱項,加快公共衛生防控和應急醫療救治能力建設,實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大力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推進環境衛生設施提級擴能、市政公用設施提擋升級、公共服務設施提標擴面、產業配套設施提質增效,加強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投資,促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四是抓企業幫扶。加快落實已經出臺的各項援企政策的同時,進一步研究出臺相關支持政策,推進減稅降費,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和房屋租金,提高中小微企業首貸率、信用貸款佔比,加大創業擔保貸款貼息支持力度,千方百計幫扶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穩住經營。全力促進外貿外資企業恢復正常生產經營秩序,保障國際物流暢通,幫助企業保訂單、保市場、保份額;大力支持和鼓勵出口企業積極開拓國內市場,幫助渡過難關。同時,持續優化外資營商環境,進一步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範圍,積極推動重大外資項目落地。

五是抓就業民生,聚焦高校畢業生、農民工、貧困地區勞動力等重點群體,實施好援企穩崗政策,加大職業技能培訓支持力度;以創業創新帶動就業,促進新業態發展和靈活就業;拓寬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渠道,復工復產中優先使用貧困地區勞動力。

預計吸納約30萬貧困勞動力參與以工代賑工程建設

2020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有關部門如何對沖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備受關注。

袁達介紹,疫情發生以來,發改委積極推動搬遷安置區統籌防控和復工,充分發揮以工代賑帶動作用,大力開展消費扶貧行動。

其中,在以工代賑方面,今年以來,發改委分批下達2020年以工代賑資金56億元,重點投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和湖北等受疫情影響較重地區,廣泛組織貧困群眾特別是受疫情影響無法外出就業的貧困群眾參與以工代賑工程建設,帶動其就近就業,並及時足額髮放勞務報酬,提高工資性收入水平。通過實施以工代賑,預計將吸納約30萬受疫情影響滯留貧困勞動力在家門口參與工程建設,實現就業增收。

袁達表示,下一步,發改委將繼續強化政策支持,加強督促指導和工作調度,及時幫助地方協調解決項目復工復產、滯留勞動力就業、農畜產品賣難等方面的突出困難和問題,堅決打贏打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場硬仗。

明確新基建範圍,衛星互聯網、區塊鏈被納入

對於近期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改委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司長伍浩表示,發改委經初步研究認為,新型基礎設施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伍浩介紹,目前來看,新型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

具體而言,信息基礎設施主要是指基於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比如,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以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

融合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的融合基礎設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礎設施、智慧能源基礎設施等。

創新基礎設施主要是指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製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教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基礎設施等。

“當然,伴隨著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新型基礎設施的內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伍浩表示發改委將跟蹤研究。

伍浩表示,下一步,發改委將聯合有關部門加強頂層設計,優化政策環境,抓好項目建設,做好統籌協調。其中,將加快推動5G網絡部署,促進光纖寬帶網絡的優化升級,加快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建設。穩步推進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智能+”升級。同時,超前部署創新基礎設施。

外資基本盤總體穩定, 今年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將進一步放寬外資准入

近期,“美日企業撤離中國”的消息引起各界廣泛關注。

對於外資企業撤離,袁達表示,隨著中國迅速控制疫情、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外資基本盤總體上是穩定的,外資企業在華生產經營逐步走向正常,訂單完成情況不斷好轉,外國投資者信心逐步增強,一批外資新項目即將落地,這充分說明中國投資環境的穩定性和堅韌性。調查顯示,3月份以來,在華美資、日資企業生產經營趨於好轉,投資意願比2月份明顯增強,考慮調整產業佈局的企業數量很少。

袁達介紹,在吸引外資方面,發改委將出臺2020年版外資准入負面清單。2017年至2019年,我國連續三年修訂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限制措施由93條減至40條。這次修訂將進一步放寬外資准入,進一步提升服務業、製造業、農業領域開放水平,繼續在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

同時,袁達透露,發改委還將出臺2020年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本次修訂鼓勵條目將只增不減,重點是促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更好發揮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潛力,使更多領域的外商投資能夠享受稅收等有關優惠政策。

此外,袁達介紹,發改委還將進一步推動外資項目和企業復工復產,各項援企政策同等適用於內外資企業。繼續抓好重大外資項目落地,在實施好前三批重大外資項目的基礎上,今年將推出第四批重大外資項目。全面落實《外商投資法》及實施條例。

CPI漲幅有望繼續回落,全年將呈現“前高後低”態勢

對於近期CPI同比漲幅重回“4時代”引起的物價擔憂,嚴鵬程表示,疫情對我國居民消費價格的影響是短期的,我國物價平穩運行的基礎仍然堅實。3月份我國CPI同比上漲4.3%,漲幅比上月收窄了0.9個百分點,環比下跌1.2%,是近10多年來環比最大降幅,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疫情對我國主要農副產品和其他消費品產銷的影響正在較快緩解。隨著全社會生產生活秩序的進一步恢復,CPI漲幅有望繼續回落,全年將呈現“前高後低”態勢。

嚴鵬程介紹,今年以來,發改委會同有關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確保重要民生商品價格基本穩定。包括強化豬肉保供穩價,強化糧油市場供應,強化民生兜底保障。

下一步,嚴鵬程透露,發改委將繼續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重點做到強監測、促生產、暢流通、增供應、兜底線。

(實習生賀覺淵對此文亦有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