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少女奉命勸降日軍,犧牲後只找到她的頭巾,兩國為她建紀念碑

13年前,俄羅斯總統普京曾致信綏芬河的市民,並寫下一段題詞:“我們的友誼就是互相理解、信任、共同的價值觀和利益。我們將銘記過去,展望未來。”後來,名為“友誼和平天使”的紀念碑落成,這也是中國境內唯一由俄羅斯總統題詞的紀念碑。紀念碑上的人名叫嘎麗婭(全名為

嘎麗娜·瓦西里耶夫娜·杜別耶娃),她站在象徵要塞的花崗岩基座上,揮舞著頭巾,在火焰化成的翅膀中向人們招手告別。嘎麗婭到底是誰?她為何能夠成為中俄兩國的“友誼和平天使”?

17歲少女奉命勸降日軍,犧牲後只找到她的頭巾,兩國為她建紀念碑

1928年,嘎麗娜·瓦西里耶夫娜·杜別耶娃(愛稱嘎麗婭)出生在綏芬河市,她的父親是中國人,名叫張煥新,母親是烏克蘭人。嘎麗婭的父親是一個商人,因此她的家庭條件非常不錯,嘎麗婭在家人的關愛中成長起來的。13歲那年,嘎麗婭的歌曲還獲得了俄羅斯僑民音樂會金百合歌手獎,並在俄僑學校畢業。在學校期間,嘎麗娜非常勤奮,她掌握了三國語言(包括中、俄、日)。

17歲少女奉命勸降日軍,犧牲後只找到她的頭巾,兩國為她建紀念碑

嘎麗婭繼承了母親的優點,她歌聲優美,身材高挑,是一個十足的美人。1942年,嘎麗婭從綏芬河露西亞學校畢業後,便回家幫助父親做生意。不僅如此,嘎麗婭還留校代理音樂課和日語課。1944年5月,嘎麗婭替父親“勤勞奉士”三個月,被派往紅河市日本陸軍病院服務。次年,日本敗局已定,蘇聯紅軍向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發起總攻,綏芬河很快便被蘇聯紅軍佔領。

17歲少女奉命勸降日軍,犧牲後只找到她的頭巾,兩國為她建紀念碑

嘎麗婭與大哥張國烈

即便是敗局已定,日本關東軍仍然負隅頑抗。1945年8月9日,蘇聯紅軍向駐紮在天長山的日本軍隊發起進攻,可發起三次強攻都沒能拿下。起初,蘇聯方面考慮用重炮轟擊日軍駐地,可經過人道主義考慮後,最終還是決定用勸降的方式。眾所周知,日本侵華期間,日軍在中國所犯下的罪行可謂是罄竹難書,他們並且不願承認自己所犯下的罪行,並且手段非常殘忍,毫無人性可言。由於日本武士道精神和天皇的存在,日本軍人是不願意投降的,他們寧願自盡,也不願意向他人屈服。

蘇聯紅軍最終選擇勸降,可當時並沒有非常合適的人選,還需要一名精通俄語和日語的翻譯。嘎麗婭成為了最合適的人選,她臨危受命,成為了蘇聯遠東紅軍第88步兵獨立旅的特別軍使,上山勸降日軍。當時嘎麗婭才17歲,但她不怕危險,認為自己已經是一名合格的紅軍戰士,於是跟隨15名士兵一起上山勸降日軍。

17歲少女奉命勸降日軍,犧牲後只找到她的頭巾,兩國為她建紀念碑

嘎麗婭和15名士兵一路舉著白旗向天長山日軍陣地進發,在日軍陣地前沿,嘎麗婭高喊:“我們是來談判的,不要開槍!”可日本人根本不願意投降,甚至提出讓嘎麗婭一個人前往談判的要求。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日本關東軍已經是節節敗退,根本沒有提要求的資格,當時提出讓嘎麗婭隻身前往的要求,實在是沒有誠意,可是為了減少傷亡,嘎麗婭願意隻身前往日軍陣地。大約過了三個小時,日軍軍營內突然傳出一聲槍響,隨即日軍全部衝出軍營,並向蘇軍陣地發起猛烈進攻。無奈之下,蘇聯還是選擇用炮火淹沒了天長山日軍陣地。

17歲少女奉命勸降日軍,犧牲後只找到她的頭巾,兩國為她建紀念碑

戰鬥結束後,人們開始尋找嘎麗婭的蹤跡,她的家人、朋友和鄰居都來了,他們找遍了天長山的一草一木,可還是沒能找到嘎麗婭。最終,在一棵樹上,人們發現了嘎麗婭的紅頭巾,只能宣告嘎麗婭已經犧牲。在嘎麗婭犧牲96小時後,日軍宣佈無條件投降。嘎麗婭犧牲後,沒有人願意給她作證,她也沒有烈士的稱號,或許因為她的身份是蘇聯紅軍戰士。人們只知道,嘎麗婭上山勸降日軍,最終不知所蹤。嘎麗婭犧牲時年僅17歲,可是很少有人記得她。

17歲少女奉命勸降日軍,犧牲後只找到她的頭巾,兩國為她建紀念碑

直到近幾年,嘎麗婭才被追為抗日英烈,並且中俄兩國共同為她建了一座紀念碑。嘎麗婭已經犧牲多年,但她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銘記歷史,銘記先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