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北海道從防疫典範到重回封鎖,慘痛教訓

日本北海道曾經被視為抗擊疫情的成功典範,這個地區努力遏制、追蹤和隔離病毒,使感染人數大幅下降。但北海道再次成為聚光燈下的焦點,卻是因為應對第二波感染時的掙扎。


2月下旬,北海道成為日本第一個因新冠疫情而宣佈進入緊急狀態的地區。學校關閉,大型集會取消,人們被“鼓勵”待在家裡。當地政府決心積極抗疫,激進地追蹤和隔離與受害者有過接觸的人。

這項政策起了作用,到3月中旬,新病例的數量已經下降到每天一兩個。3月19日,解除緊急狀態,4月初,學校重新開學。


然而,緊急狀態解除僅26天后,又不得不重新實施。日本政府將東京、大阪和其他5個縣置於緊急狀態時,北海道一度沒有跟進,而是獨立行事。但在幾天後包括北海道在內日本全國都進入了緊急狀態。

日本:北海道從防疫典範到重回封鎖,慘痛教訓

幾乎快要成功了,可惜還是功敗垂成

4月中旬的第一週,北海道錄得135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與2月份首次爆發不同,沒有證據表明這輪感染從日本境外輸入的。新確診病例中沒有一個外國人,也沒有任何一個感染者在過去一個月內到過日本以外的地方。


這說明了什麼?北海道到底是如何應對疫情爆發的?


首先,如果能真正做到早發現早處理,就能控制住疫情。“相對來說,處理集群、接觸追蹤與隔離是比較容易的。”倫敦國王學院教授澀谷健司表示。


“政府在集群控制方面相當成功。當時,日本在疫情爆發的早期階段,疫情是局部性的,這是一個成功的故事。”


在這方面,北海道與韓國大邱市的情況有一些相似之處。在大邱,從一個邪教組織開始爆發的大規模疫情,被積極追蹤。感染者被隔離,疫情得到遏制。

日本:北海道從防疫典範到重回封鎖,慘痛教訓


但是,北海道的第二個經驗不那麼令人安心。


大邱疫情爆發後,韓國政府開展大規模檢測計劃,試圖追蹤疫情。日本的做法恰恰相反。


即使是在日本記錄到第一例病例三個多月後的今天,仍然只對極少部分人口進行了檢測。


最初,政府說這是因為大規模的檢測是“浪費資源”。現在,它不得不改變調子,表示將加大測試力度——但有幾個原因似乎拖了政府的後腿。


首先,日本衛生部門擔心醫院會因為檢測陽性但只有輕症的患者而過載。而在更大範圍內,檢測工作是由地方衛生中心負責,而不是由國家政府負責。


其中一些地方中心根本不具備大規模檢測的人員或設備。當地的熱線電話已經不堪重負,甚至找醫生轉診都很困難。

日本:北海道從防疫典範到重回封鎖,慘痛教訓


日本澀谷教授表示:這些原因綜合起來,意味著日本當局對病毒在人群中的傳播情況並不清楚。“我們正處於疫情爆發的中間階段,”他說。


“從北海道吸取的主要教訓是,即使你一開始就成功控制住了病毒,也很難長期隔離和保持控制。除非擴大檢測能力,否則很難確定社區傳播和醫院傳播。”

第三個教訓是,這個“新狀態”會比大多數人想象中要長得多。


北海道現在不得不重新實施限制措施,即使日本版的新冠病毒“封鎖”比其他地方的限制要寬鬆得多。


大多數人還是會去上班。學校可能會關閉,但商店甚至酒吧仍在營業。


澀谷教授認為,如果不採取更強硬的措施,日本幾乎沒有希望控制住正在發生的所謂“第二波”傳播,而且不只是在北海道,而是在全國範圍內。


“關鍵的教訓”,他說,“即使在當地成功地控制了,但在其他地區仍有傳播,只要人們四處流動,就很難保持無病毒狀態。”


即便如此,北海道的經濟已經受傷嚴重。這個島對旅遊的依賴性很強,日本已經禁止了來自歐美及亞洲大部分國家的旅客。

日本:北海道從防疫典範到重回封鎖,慘痛教訓


一位在千歲市開酒吧的朋友,現在已經被迫停業、裁員。在更北邊的旭川市,田村直樹告訴我們,他的酒吧還在營業,但現在幾乎沒有顧客了。“每天晚上都有一兩個人來,”他說。


“以前有很多來自中國和東南亞的遊客。現在他們已經完全消失了。現在我們在街上聽不到任何外語。小一點的民宿都要關門歇業了。旅遊業真的很掙扎。”


新的緊急狀態將於5月6日日本“黃金週”假期尾聲時才結束。但一位在北海道從事防疫工作的地方政府官員告訴我們,限制措施可能要維持更長時間。


“我們感覺必須要持續做同樣的事情,”他說。“我們的目標是儘量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以阻止病毒的傳播。”


那麼,這要多久?直到我們找到疫苗,他說。“我們必須繼續努力阻止病毒的擴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