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這三個請求,父母不可以拒絕,別讓“小氣”變成孩子的災難

生活中會發現有兩類家長,對待孩子的請求走兩個極端:要麼是有求必應,要麼是有求無應。有求必應是溺愛,有求無應是缺愛。

孩子的這三個請求,父母不可以拒絕,別讓“小氣”變成孩子的災難

但絕大部分家長並非是走極端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有拒也有不拒。拒絕也要分情況的,有些時候,家長真的不能拒絕孩子。

父母為何會拒絕孩子?

其實家長拒絕孩子的時候,也會有自己的出發點:

1、孩子提出無理要求,家長不能聽之任之

2、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看孩子的反映,希望孩子能有所歷練

3、假意拒絕,實則鼓勵,從而激發孩子的鬥志

以上情況可以看出,家長拒絕孩子都希望鍛鍊孩子的意志,讓孩子在社會上能從容地面對各種困境。但

請家長們注意:

孩子的這幾個請求,父母不能拒絕

1、請求安全感

當孩子受到驚嚇、威脅、難過的時候,需要媽媽安全的懷抱,這時候孩子內心極度需要安慰。

如果孩子向家長請求安全感被拒絕時,會造成很多不好的影響,比如親子關係的疏遠、形成自卑的性格等等。

孩子的這三個請求,父母不可以拒絕,別讓“小氣”變成孩子的災難

所以,當孩子向家長請求安全感時,作為家長要做的就是給予保護與安慰,讓孩子從內心深處覺得安全。

2、請求認同感

每個孩子的未來,都藏在父母的嘴裡。

心理學上有個“皮格馬利翁效應”,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在實驗中隨機抽取了18名普通學生,讓老師提高對學生們的期望值,另外對他們進行正面引導(如鼓勵、表揚等)。


孩子的這三個請求,父母不可以拒絕,別讓“小氣”變成孩子的災難

研究結果表明,被老師所期望的學生,不僅智商得到了提高,綜合能力也變得更強。

羅森塔爾由此得出一個結論:期望和讚美是人的內在需求,也是激勵的一種有效手段!

所以,在孩子向家長請求認同感的時候,家長們一定不能拒絕孩子,要去重視孩子們所珍視的東西,給予孩子肯定與讚美。

對孩子做出適當的肯定和讚美,會讓孩子更有自信,而且也會讓孩子與家長更親近。同時能激發孩子探索未知世界的情緒。

3、請求原諒

人人都會犯錯!孩子更不例外,但犯錯之後能及時改正並做自我反省,這樣的行為是值得表揚的。這就是所謂的“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孩子的這三個請求,父母不可以拒絕,別讓“小氣”變成孩子的災難

在孩子在請求家長原諒的時候,請家長不要故意擺架子,這樣會讓孩子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到底應該怎麼辦……其實如果家長拒絕孩子原諒的請求,會讓孩子變成一個不知悔改的人,這樣的結果並不是家長們想看到了!

孩子的這三個請求,父母不可以拒絕,別讓“小氣”變成孩子的災難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家長的指導,只有用心呵護,才能在風雨之後見到彩虹!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也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在引導教育孩子的同時,自己也要不斷進步。

孩子的這三個請求,父母不可以拒絕,別讓“小氣”變成孩子的災難

在孩子成長的這條路上會出現很多的問題,家長經常疏於引導,從而導致孩子養成壞習慣,外在表現為:叛逆、頂嘴、孤僻、暴力。

面對孩子這些壞習慣,父母可能感覺有點力不從心,那就可以試試繪本的引導,雙管齊下,會省力的多。

孩子的這三個請求,父母不可以拒絕,別讓“小氣”變成孩子的災難


父母可以藉助《兒童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3-6歲期間,父母可以把繪本當做孩子習慣養成的枕邊書。

通過對繪本的學習,不僅孩子體驗到了生活中的恐懼、焦慮、擔心、羨慕、生氣、沮喪、無助等負面情緒。也學習到了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的處理辦法,逐漸改掉身上的壞毛病,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孩子的這三個請求,父母不可以拒絕,別讓“小氣”變成孩子的災難

童年所養成的習慣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壞習慣會毀掉孩子的一生,好的習慣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巨大的幫助的,家長一定要耐心教導孩子,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

孩子的這三個請求,父母不可以拒絕,別讓“小氣”變成孩子的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