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城:舉綱執本 做好“項目為王”大文章

舉綱執本,做好“項目為王”大文章

——全市“1311”重大工程項目推進情況綜述

記者 陳永年

  4月14日,市委書記丁小強主持召開會議,專門聽取全市“1311”重大工程項目進展暨市級領導“一聯五”工作責任制落實情況彙報。

  同日,省政府辦公廳發出通報,對全省加快推進復工復產工作情況督導調研發現的7個方面32項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我市4個方面5項經驗位列其中。

  4月15日,我市舉行2020年第三批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全市13個縣(市、區)集中開工項目98個,總投資180.3億元。

  兩天之內3個重大消息,昭示著我市今年年初以來,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經濟社會發展的邏輯鏈條:領導親歷親為高位推動,項目建設紮實高效推進,社會反饋良性正向。

運城:舉綱執本 做好“項目為王”大文章

4月15日,我市舉行2020年第三批項目集中開工儀式

精準發力,精準服務 齊心聚力服務項目

  “綱舉而目張,執本則末從。”項目建設決定著區域經濟發展的節奏和速度,對我市來講,“1311”重大工程項目就是決定經濟社會發展的“綱”和“本”,起著重要的引領、帶動和支撐作用。

  “1311”重大工程項目,即以黃河流域(運城段)創建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建設為牽引,聚焦先進製造業和新材料、現代農業、文化旅遊四大優勢產業,重點推進牽引性強、戰略意義重大的100個產業轉型升級項目,重點推進帶動性強、示範意義重大的100個社會民生和基礎設施項目。

  這200個項目,總投資2081.3億元,年度計劃投資343.5億元。這200個項目,也就是運城2020年經濟發展的大盤,落實得好不好直接影響著運城經濟的基本面。

  歷史經驗表明,任何一項工作,目標越精準,越有利於精準發力、靶向出擊、直達目標,也越有利於實現人、財、物投入產出效益最大化。

  在一份《全市2020年“1311”重大工程項目表》中,200個項目的責任單位、總投資、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計劃開工時間、計劃竣工時間,全部標註得格外精確,印發到各縣(市、區)委和人民政府,市級各部門及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和管委會。

  一位市直部門負責人直言:“這就算倒排工期了,到時間沒有開工或竣工,責任單位的主要領導對市委是要有個說法的。”

  目標精準,服務也要精準。

  我市從2月份開始,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項目前期手續集中辦理活動,著力推進解決重點項目建設用地、融資、環保等要素制約,努力為項目落地、開工、建設、投產提供更好的服務保障。

  2月25日,市政府辦印發《關於開展“千人千企”精準幫扶活動的通知》,要求幫扶企業的黨員幹部“主動靠前服務,提升服務效率,堅決做好全市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工作”。一聲令下,市直有關部門、各縣(市、區)和運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抽調約1000名機關幹部,包聯1000餘戶重點企業及項目,開展精準幫扶活動,確保應復產盡復產、應復工盡復工。

  突破項目建設痛點堵點,強化全要素供給,提供精準個性服務……在全市形成了上下齊心抓項目、凝心聚力促轉型的強大合力。

高位推動,強力推進 領導包聯破解難題

  “五位一體”總體佈局中,經濟建設是根本,項目建設又是經濟建設的主引擎,自然要高度重視。

  我市成立了以市委書記和市長為組長,常務副市長和市委秘書長為副組長的項目建設領導組。市委常委會每季度聽取一次專題彙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每季度參加簽約、開工、觀摩有關活動,各縣(市、區)和開發區成立相應領導組及辦公室,市縣兩級黨政主要領導從項目謀劃儲備、招商簽約、開工建設、投產達效,全階段、全流程跟進。

  同時,我市在推進項目建設中,還充分發揮領導幹部的表率作用,通過領導幹部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建立高位推動機制。

  市委、市政府建立、實施了市級領導“一聯五”工作責任制,即一名市級領導包一個重點企業、一個民生(基礎設施)續建項目、一個民生(基礎設施)新建項目、一個產業續建項目、一個產業新建項目。這些包聯項目都是從“1311”重大工程項目中篩選出的推進難度大、對全局影響大的項目,都是最難啃的“骨頭”。

  這項制度實施以來,包聯領導發揮“頭雁”引領作用,深入一線、靠前指揮,每月至少到包聯企業和包聯項目進行一次現場辦公,及時瞭解掌握包聯企業生產經營情況和項目推進情況,加強分類指導,確保新建項目按計劃有序推進,續建項目按期限投產達效。

  運城市LNG應急儲氣調峰中心項目,建成後可實現“不低於保障本行政區域3天日均消費量的儲氣能力”。針對該項目面臨的用地手續辦理難問題,包聯市領導與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鹽湖區人民政府溝通,督促協調調整用地指標,落實完善相關審批手續,加快了項目工程進度;

  關公文化景區項目進展緩慢,包聯市領導多次召集市區兩級負責人座談研討,並就相關事項向分管副省長和省文物局作專題彙報,得到充分肯定。目前景區的體制機制已經理順,可研報告已經通過專家評審,發改部門立項、入庫以及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備案等工作已經完成;

  ……

  包聯領導在落實“一聯五”工作中,深入項目工程一線,親自調研發現問題,親自協調解決問題,有力地推動了項目進展。同時,他們還與各項目和企業加強溝通聯繫,堅持每月入企督導調研,每週電話瞭解項目建設和企業生產情況,協調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確保我市重點項目建設和企業生產順利進展。

  “一聯五”工作實施以來,市級領導深入包聯企業和項目現場辦公,共梳理各類問題146個。其中,現場辦公解決30個,協調市級層面解決36個,取得了明顯效果。

落實為王,效果為上 全力推動達產增效

  保障“項目為王”,要有“王法”。這“王法”,就是嚴格落實項目建設的規章和制度。

  今年年初以來,我市在項目建設中,體現著明顯的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效果導向。要求更嚴格,抓得更細緻,落實得更認真,“真抓實幹,馬上就辦”在全市上下已成為新的工作常態。

  只有“落實稱王”,才能“項目為王”。為此,我市連續出臺了一系列配套性、保障性規章制度。

  落實領導包聯工作,有“一個項目,一位領導,一套班子,一個方案,一抓到底,直至達效”的工作機制,以確保重大項目工作高位推動、強力推進。

  推進項目建設,有“一季一簽約、一季一開工、一季一觀摩、一季一考核、一季一通報”的“五個一”制度。以考核結果排名次、排座次、定優劣、定獎懲,並開展督辦問效,抓好末位剖析,倒逼工作落實。

  項目建設綜合考核有《運城市2020年項目建設綜合考核辦法》,根據不同縣市的經濟發展基礎,以不同的標準按照簽約項目、在建項目、竣工投產項目、入規項目、優化環境5個方面綜合考核。

  解決入企幫扶中發現的問題,有“13710”限時辦結制度。“1”即一般性問題不過夜;“3”即有一定難度的問題3天內反饋辦理情況;“7”即一般性問題原則上7天內要解決;“1”即重大問題1個月內解決,確實解決不了的,要拿出解決的時間節點和方案;“0”即所有事項都要跟蹤到底、銷號清零,事事有著落,件件有結果。

  工作出色也有激勵,市委、市政府拿出獎金每季度給予獎勵補助,也會對錶現出色的單位或個人進行記功獎勵。

  “1311”重大工程項目包括續建項目73個,新建項目112個,前期準備項目15個。今年一季度,新建項目計劃開工45個,實際開工41個,佔應開項目的91.1%;續建項目復工67個,復工率達91.8%。其中,運城市城區建築垃圾清運處置及資源化利用項目、河津市禹門口焦化有限公司172萬噸/年炭化室高度6.8米搗固焦化項目、稷山縣勞動路拓通項目、絳縣人民醫院增容擴建項目、平陸縣峰都年產130萬噸淨水材料建設項目、中心城區人民路下穿鐵路橋等11個項目提前開工。

  如今,全市上下各責任單位正通過掛圖作戰、清單管理等方式,制定時間表、任務書,動態跟蹤項目進度,及時提供精準服務,全力推動企業達產增效,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努力把疫情影響的時間搶回來、進度補上來,促進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