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女皇”疫情趨勢報告:新冠改變了哪些生活方式?

近日,有著“互聯網女皇”之稱的Bond Capital合夥人Mary Meeker發佈了疫情趨勢報告,詳細整理了疫情期間能夠觀察到的趨勢。

Mary Meeker指出,新冠疫情的迅速傳播和影響所帶來的震撼類似於1906年的舊金山大地震,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在次生災難中,經濟停滯不前,失業人數迅速增加。但新冠疫情的影響也使得部分領域加速增長,其中大多數都是近幾年既有趨勢的加速,且多數都與數字技術有關。

“互聯網女皇”疫情趨勢報告:新冠改變了哪些生活方式?

“互聯網女皇”疫情趨勢報告:新冠改變了哪些生活方式?

科學家/工程師/領域專家重新獲得更大話語權

Mary Meeker指出,科技行業及其創業者推動著美國經濟的增長和價值創造,在新冠疫情中該行業繼續成為市場的焦點。回顧美國過去10年市值增長最大的企業,它們存在以下幾個共同點:1)技術/創新;2)數字化業務,通常基於雲計算;3)CEO擁有工程/計算機科學學位;4)大約成立於過去30年。

其中,排在前列的是微軟、亞馬遜、蘋果、Alphabet/谷歌和Facebook。報告指出,最近三四個月的事件凸顯了以數據為驅動的大規模前瞻性計劃/執行的必要性,同時也凸顯出現代技術的必要性。

“互聯網女皇”疫情趨勢報告:新冠改變了哪些生活方式?

工作-生活再平衡

疫情發生後,面向企業的APP(移動聊天和協作平臺)出現了使用量的激增。

報告特別提到了視頻協作平臺Zoom。Mary Meeker 直言,“我們從來沒有看到一款面向企業用戶的軟件,能夠像視頻協作平臺Zoom那樣,在三個月時間裡活躍用戶從1000萬人增長到2億人。在科技行業紀錄冊中,Zoom已經獲得了一席之地。”

“互聯網女皇”疫情趨勢報告:新冠改變了哪些生活方式?

此外,Slack一季度新增的付費用戶數量增長了兩倍,每位用戶每天發送的信息數量增長了兩成。微軟公司的Teams獲得了4400萬日活躍用戶,在3月19日的這一週環比上週增長了3.7倍。

報告指出,新冠疫情的影響相當於開啟了一場大規模的試驗,可能會改變員工在辦公室進行工作的方式。許多人認為,在體驗了一次強制居家工作之後,未來他們會逐步轉向更加分佈式的辦公。

大規模居家辦公帶來的挑戰包括:確保員工創造在線並維持工作效率;判斷業務部門是否適合面對面線下工作;保持內外部溝通和企業文化,招聘/培訓/開發/再培訓員工,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好科技和信息安全;調整公司公務出差和娛樂。

“互聯網女皇”疫情趨勢報告:新冠改變了哪些生活方式?

數字轉型加速,“按需到門服務”取得永久性市場

報告認為,在2020年春天表現好的企業有以下特點:

1. 基於雲計算的辦公模式,員工可以拿著他們的計算設備,在任何地方工作。

2. 產品有著穩定的需求,在非常時期需求更強勁(從馬斯洛需求層次的食物、水、居所等,一直延伸到娛樂需求)。

3. 具備很容易發現的在線實體,可以無縫對接消費者。

4. 它們有很高效的方式,把產品在儘可能減少接觸的條件下配送給消費者。

5. 產品可以讓企業在數字化方面變得更高效。

6. 有廣泛的(或者正在成形的)社交媒體存在。

總地來說,許多業態都會在這個春天發生根本的改變。例如,本地餐館從堂食轉向了外賣;本地商店轉向在網上售賣商品;社區感到更有凝聚力;大品牌增加了在線服務或銷售;教培人員從面對面授課轉向了網絡直播和虛擬課程;學生轉向了網課;家庭和消費者正在轉向互聯網娛樂;食品/雜貨店的顧客轉向了訂單外送;食客們從“出去吃”變成了“在家吃”;醫生從面診變成了遠程醫療接待;公司的首席運營官或首席技術官正在增加在雲計算產品方面的IT開支。

與此同時,一些頭部按需服務公司受到負面衝擊,如網約車領域的Uber、Lyft等,民宿行業的Airbnb等。而配送食品雜貨和餐飲的按需平臺(Instarcart/DoorDash等)需求暴增,也推動了當地食品店、餐館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店鋪的生意。這種提供個性化(到家)服務的需求在這段不尋常的時光中獲得了永久的市場。

“互聯網女皇”疫情趨勢報告:新冠改變了哪些生活方式?

“互聯網女皇”疫情趨勢報告:新冠改變了哪些生活方式?

工作方式快速演變

工作方式方面,出現了“二戰”以來從來沒有發生過的大規模勞動力資源短期重新配置。人員需求暴增的領域有交通運輸、電子商務+倉儲、醫務人員。

在工作中,基於新技術的多方同步或者異步溝通和反饋會變得越來越重要。例如Uber司機可以通過軟件迅速獲得乘客訂單的信息;Slack也提供了內部通信平臺。企業通信甚至正在成為有效的培訓工具。

“互聯網女皇”疫情趨勢報告:新冠改變了哪些生活方式?

新科技在政府穩定和刺激經濟、就業中的應用

報告認為,(美國)政府日常使用的操作系統或者技術太過陳舊、太脆弱、低效率。新冠疫情暴露了這一點。希望新冠疫情能夠成為技術升級的契機。

各國政府必須:1. 理解何時讓民眾安全地離開家,繼續之前的生活,重啟經濟,但是與此同時要平衡個人隱私和公民權利。2)確保政府資金有效抵達正確的地方,幫助緩解突如其來的經濟放緩。3)幫助企業甦醒並且重新經營,同時還要考慮到未來可能再次出現的關閉。4) 確保通過創新或者多種足夠的方式讓人們重新返回工作(或接受幫助),從而確保長期經濟增長。5)管理政府債務(不幸的是,在正常時期政府債務也會攀升),這些金融風險不會拖累到我們的未來。

Mary Meeker稱,在全世界範圍,新加坡、韓國等政府已成為了成功例子,他們使用了科技基礎設施的優勢,以高度協調的方式來通知公民、監控新冠病毒的傳播。如新加坡運用WhatsApp、推特和Telegram向民眾廣播新冠疫情每日動態,以四種語言發出。在韓國,政府推出了“Corona 100M”軟件,如果民眾一百米範圍內存在新冠病毒確診人員,軟件將會發出警告。

“互聯網女皇”疫情趨勢報告:新冠改變了哪些生活方式?

2020=“醫療健康+科技”大舉落地之年?

這次疫情暴露出美國醫療系統的許多結構性問題。自從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疫情以來,美國的醫療服務系統幾乎未能變得更好,科技和創新並沒有影響到初級治療中病人的歷程。在美國的初級治療中,面對面的診斷和治療週期被重複了5億次,流程為:患者看醫生(這在疫情期間可能擴大傳染)——醫生主要通過外露的症狀進行診斷——醫生讓病人回家保持觀察——病人自己康復或病情惡化直到被送入急診室。

報告指出,受這次疫情影響,醫療場景“去醫院化”的趨勢將會加速,同時這一變化也將賦能病人以“消費者”的權力。遠程醫療、快速即時診斷、自動化AI等科技與醫療保健的結合的“創新趨勢”將進一步加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