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重在積累與運用,期末考試的題目似乎體現的並不是很滿意

語文重在積累與運用,期末考試的題目似乎體現的並不是很滿意

眾所周知,語文就是一個慢慢積累,厚積薄發的一個慢慢提升的過程,本次期末測試中怎麼體現語文的積累呢?我們知道從這次期末測試的語文試卷來看,五六年級都是測試偏重於說明文體的解讀,但是這個知識點在一張卷子上多次重複是不是就是一個問題呢?

語文重在積累與運用,期末考試的題目似乎體現的並不是很滿意

第一題考查的是一個名句,倒也沒有什麼問題,語言場景倒也合理。

第二題考查的是說明方法,常見的說明方法,在後面的閱讀題目中也體現了說明問題的測試。

第三題是對閱讀方法的判斷,如果要說有點水平的話,這個算是一個吧。至少這個對學生的學習會有些用處。但是學生真的掌握閱讀方法嗎?在實際中也是這樣運用的嗎?這個在試卷中是無法體現出來的。

語文重在積累與運用,期末考試的題目似乎體現的並不是很滿意

在五年級的積累運用中,對於說明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考查。一下子出了四個題目,其實在閱讀文本中,學生需要進行分析數據,比起運用,是不是更能體現說明方法運用的靈活程度呢?語文是一個十分廣泛非常豐富的科目,我們的語文學習不只是學習一個做題的方法,知道和了解一些文體常識那麼簡單,一張語文試卷所體現出來的內容更應該是豐富多彩的。

語文重在積累與運用,期末考試的題目似乎體現的並不是很滿意

​然而現實是出題人不敢那麼出,因為有老師會說出的題超綱,學生不會做。導致出題人也很為難,只能將語文測試的範疇侷限於教材的本本之中,學習了一個學期,學生難道就僅僅只看一本語文書嗎?那麼對於大量的閱讀量還怎麼保證呢?說到這裡,我感覺考試真的會誤導學生學習方向,甚至老師的教學導向。如果考什麼,我們學什麼,我不敢說,中小學九年,學生能學到多少真正的知識,是不是在浪費學生寶貴的花樣年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