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互聯網已遠去,我們都是待宰割的羔羊

四月初,瑞幸咖啡自曝高管偽造交易22億,一夜間市值蒸發350億,瑞幸終結了燒錢補貼換增長的神話。

往前回溯一年,曾經貼著免費、低價標籤的共享經濟漲聲一片,被人們稱讚。

免費互聯網已遠去,我們都是待宰割的羔羊

再把時間線拉回到現在:薅羊毛時代結束,共享經濟集體漲價。

共享單車平臺相繼調價,一次騎行費用幾乎趕上坐公交的費用。

滴滴實行分時段計價,高峰期北京網約車起步價漲到14元。

共享充電寶從1塊錢一小時漲到了最高8塊錢一小時。

視頻網絡平臺在VIP會員中收取“超前點播”付費,騰訊視頻和愛奇藝被人民日報指吃相難看。

即便在疫情期間,外賣行業的漲傭也悄悄抬頭。面對商家們不滿的情緒,美團外賣回應“不得不面對巨大的虧損壓力”。

免費互聯網已遠去,我們都是待宰割的羔羊

隨著移動支付的普及,人們曾經熟悉的那個抬頭低頭皆是免費服務的互聯網已經銷聲匿跡了。取而代之的是,越來越多、越來越貴的收費項目、會員和年費。

“不燒錢我們走不到今天這一步”是滴滴燒錢的打法。資本經過幾年的投入期,也開始向企業要求投資回報。在這種局面下,“免費模式”已經末路窮途。

視頻平臺的收費態度最堅決,因為近年影視劇集的版權費水漲船高,視頻平臺僅靠廣告收入抵抗不了成本的消耗。

的確,作為一種商業戰術,免費終有落幕的那一刻,互聯網付費是必然的趨勢。用一句現實的話來說,就是“不付費你養我啊,不付費我用來發電的愛也沒了。”虧損無法讓企業獲得收益,也就難以保持產品服務良性發展。

從免費、收費到漲價,長期習慣了紅包、補貼的消費者,對價格敏感的用戶會放棄使用。而能讓消費者主動付費的基礎,永遠是為更多更好的產品和內容支付費用。用戶紅利走到盡頭,企業把產品服務做好才是永遠的核心競爭力。

免費互聯網已遠去,我們都是待宰割的羔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