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航僅20小時即被擊沉,史上最短壽命航母“信濃號”

上期我們瞭解了“太和號"戰列艦,今天的主角原計劃是“太和級”的3號艦,滿載排水量高達7.2萬噸,是二戰時期最大的航空母艦,就是著名的信濃號。

出航僅20小時即被擊沉,史上最短壽命航母“信濃號”

太和級超級戰列艦

信濃號一開始建造的時候本來是大和級戰列艦的三號艦。但由於信濃號在建造的過程中正趕上日本就海軍作戰思想轉變,於是就從戰列艦變成航母了。

命運坎坷的倒黴之旅

1944年11月28日凌晨3時,信濃號在瀨戶內海進行處女航時被美軍射水魚號潛艇擊中四枚魚雷。本來四枚魚雷對大和級戰艦不構成太大威脅,同級的武藏號在萊特灣海戰被擊中二十條魚雷後才沉沒。艦長阿部俊雄連航速也沒有減繼續行駛。但信濃號上的損管人員遠沒有武藏號上的有經驗,中魚雷後因為處置不當無法制止進水,有些船艙連密封門也沒有安裝,11月29日上午十時十八分,信濃號急劇傾斜,半小時後沉沒。這艘當時最大的航空母艦沒有發過一炮,也沒有起飛過一架飛機。

出航僅20小時即被擊沉,史上最短壽命航母“信濃號”

信濃號性能

出航僅20小時即被擊沉,史上最短壽命航母“信濃號”

信濃號動力主鍋爐12座,有蒸汽輪機4臺,150000馬力,最大航速28節,續航力18節時10000海里。動力和大和級相當,而信濃號的續航能力超過大和級的前兩艘很多,1萬海里的續航能力也是可以滿足實戰需要的。

其28節的最高航速對於這種裝備重裝甲的艦艇已經非常不易,至於高速作戰也是航母發展的主流。

信濃號的艦載火炮防空自衛能力很強,它把原先大和級標準建造的主炮和副炮取消或者修改,最終保留了大口徑的雙聯裝127mm高平炮8座 還有小口徑三聯25mm高射炮37座另外還有13mm高射機槍22座。

127mm高平炮,可以作為艦炮平射攻擊敵方艦船,也可以作為高炮使用,其平射和高射射程都超過1萬米,射速每分鐘超過15發,最大仰角十90度到-10度,採用半自動裝填,主要用來對付中高空的敵機,威力較大,但是實戰中作用一般。

25mm高射炮主要對來對付中低空目標,射速很快,準確度也不錯。缺點在於威力較小,因使用15發固定彈藥架供彈,每次換彈藥時必須停止射擊,使防空效率大打折扣。各方面性能都不如美軍主力40mm高射炮,對於距離較遠的敵機往往只能將其擊傷而不能將其擊落。

至於13mm高射機槍的威力很弱,雖然射速高,但是殺傷力明顯不足,加上美軍飛機一般有裝甲保護,經常出現美機中彈數發仍然能夠繼續作戰的情況,高射機槍仍然沒有主要對付貼近戰艦的敵人飛機。

總體來說,信濃號的防空火力配置比較合理,而且各種火炮數量眾多,火力強大,有很強的防空能力。

至於艦載機,最初設計為搭載38架烈風式戰鬥機,18架流星式攻擊機,9架彩雲式偵察機,一共65架,這個數量偏小。同時代的美國列克星頓號和黃蜂號艦載機達到80多架,加賀號等日本早期航母也超過這個數字。

後期因為信濃的作戰需要發生改變,又改為20架戰鬥機和27架攻擊機,一共47架。

雖然為了提高整艦的防禦能力造成艦載機數量較少,但是這些飛機的性能已經有大幅度的進步,一定程度彌補了數量的不足。

戰鬥能力強大的戰鬥機在外圍防禦,近距離則有大量的艦載高射武器,信濃號的防空火力是值得稱道的。

至於攻擊能力,強有力的流星高速攻擊機也是能夠滿足需要的,其高速讓其很容易擺脫美軍的護航機群。

但是,艦載機數量的不足,嚴重的限制飛機性能的發揮,面對龐大的美軍護航機群,單靠18架攻擊機是沒有什麼作用的。

出航僅20小時即被擊沉,史上最短壽命航母“信濃號”

信濃號仍然是日本海軍歷史上的重要戰艦,它的誕生和覆滅都從某種程度上預言了日本在二戰中的必然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