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導致企業“年度目標、計劃與政策失靈”,怎麼辦?

信大哥專欄:新冠疫情下,企業如何自保、自救和自新(六)


疫情導致企業“年度目標、計劃與政策失靈”,怎麼辦?


新冠疫情對大多數企業帶來的衝擊是眾所周知的;疫情將給絕大多數企業帶來一系列的“次生問題”,如市場銷售、流動資金、成本壓力、員工管理等等,也是眾所周知的。本文專門關注的是:企業如何直面並解決疫情所導致的“年度目標、計劃與政策失靈”問題?

在疫情給企業帶來的所有“次生問題”中,這個問題居於中心地位;企業只有設法解決了這一中心問題,其他次生問題才有可能得到緩解。因而,這是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問題,值得各企業高度重視。


“失靈”是指什麼?

為了使大家快速瞭解什麼是“年度目標、計劃與政策失靈”,請各位看一看2月2日(歷大年初九)我與蘇州一家公司的董事長簡短的微信對話:

疫情導致企業“年度目標、計劃與政策失靈”,怎麼辦?

這裡所說的“年度目標、計劃與政策失靈”是指: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年前公司已經制定的年度銷售目標、計劃以及與之相配套的績效管理政策已經不再有效了。正如上述案例中已經體現的那樣,當疫情使得一家公司既定的目標和計劃不再有效時,會出現三個棘手的問題:

1、疫情打亂了既定的經營目標和計劃,但由於疫情還在繼續,以及即便疫情結束,年度的經營結果也無法預知,所以雖然既定的目標和計劃失效,但卻又無法制定出新的年度經營目標和計劃來。

2、過往的人事管理政策,如工資、考核、提成或獎金,均是與各部門及崗位的業績目標掛鉤的,那麼既定的目標與計劃失靈並無法在短期內重建時,就勢必使得既定的員工管理政策也因之而失靈。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將如何激勵和確保員工努力工作,並創造出儘可能好的業績來,這會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3、當上述兩個方面的問題出現以後,如果企業不能有效地予以解決,那麼企業的經營管理便會雪上加霜,一系列的不良次生後果就會出現,這將對企業接下來的發展極為不利。

新冠疫情還沒有出現拐點,即便出現了拐點,這一問題也必將是本年度困擾許多企業經營與管理的大問題。建議你的公司從現在開始,便要思考並出臺應對之策或預案,最好不要等到問題已經十分嚴重後再“臨時抱佛腳”。


為什麼會失靈?

怎麼來具體理解這一問題呢?下面通過舉例來加以分析和說明。

假定有這麼一家公司,它是生產和銷售超市貨架的。去年年底,基於存量客戶可能的訂貨額,以及開發新客戶可能帶來的銷售機會,該公司制定的2020年度的銷售目標是3.5億元,利潤目標為5250萬元(利潤率為15%)。它的生產計劃、採購計劃、資金計劃、物流計劃、成本控制計劃以及人員管理(招聘、培養、人工成本支出)計劃等等,都是依據3.5億元的銷售目標分解而來的,它對各部門和崗位人員的績效考核,以及與績效考核掛鉤的績效薪酬政策,也都是基於3.5億元的年度銷售目標而制定的。

現在,由於新冠疫情的發生,該公司的上述既定目標和計劃,全部被衝亂了:首先,存量客戶今年是否會維持既定的採購計劃,是無法預計的;其次,潛在客戶的銷售目標是否能夠實現,也是無法預計的;再次,存量客戶和潛在客戶的採購行為將因疫情而發生怎樣的變化,同樣是無法確定的。

在上述三個不確定因素下,該公司管理各部門、各層級和崗位員工的既定方式,也必然不再有效或部分失效:所有的生產經營計劃都會因此而部分失效,所有的管理方式會部分失效,所有人員的績效考核方案都部分失效。當這些方面都部分失效以後,一個嚴肅的問題也就擺到了該公司的面前:應該如何確保公司的年度經營與管理效能?

由於上述問題的出現,進而一定又會派生出另外兩個層面的問題:其一,由於不能按照既定的目標和計劃工作,又無法制定出新的有效的目標和計劃,一部分管理者和員工可能就不知道怎麼在既定的工作經驗和邏輯之外進行有效工作,公司也無法告知他們有效的工作邏輯與方法;其二,既然無法按照既定的目標、計劃和邏輯進行工作,一部分管理者和員工就有可能會傾向於為不能產生好的業績,甚至為不能努力工作找出足夠的理由,而公司又無法有效地進行鑑別,因為公司也不知道新的工作邏輯與方法是什麼。

有人可能會說,該公司可以基於疫情來重新調整其年度經營目標與管理計劃呀!然而,實際上是無法做到這一點的,因為該公司無法知道疫情將持續到什麼時候,也無法預知存量客戶和潛在客戶的需求規模和採購行為將發生怎樣的變化。這樣一來,該公司過往的經營與管理邏輯便已經脫軌;這意味著,該公司即便重新制定出了年度目標和計劃,也極大程度上只是想當然。

由於無法制定出新的和有效的年度經營目標和計劃,而公司的運營和人員管理又需要依據特定的目標和計劃來確保有效,那麼如果解決不好這一問題,2020年該公司便極有可能在經營管理上打亂仗,而打亂仗的大概率結果將會是損失慘重。


對哪些公司衝擊較大?

可以預見,絕大多數企業都會不同程度地面臨“年度目標、計劃與政策失靈”問題。但是,不同的企業因這一問題而導致的被動程度和損失程度將會有所不同。

大致分析判斷,以下五類企業受這一問題的衝擊相對較小:

1、對年度目標和計劃依賴度中等偏下的公司。當一家公司經營與管理活動受目標和計劃的影響程度較低時,便意味著疫情導致的目標和計劃的不確定性,對企業經營與管理構成的衝擊也會相應較低。

2、企業文化強大的公司。當一家公司的管理文化十分強大,並且公司的經營與管理對目標和計劃的依賴程度較低時,便意味著其經營與管理具有較強的敏捷性,這進一步意味著即便在經營動盪的年份,其也能維持較高的效率。

3、本次疫情為之帶來了發展機會的公司。這類公司將因為市場機會超過此前的市場預期而有可能獲得較好的發展。儘管面對超過預期的市場機會,也會存在某些方面的經營與管理問題,但那只是因機會增加而派生出的小問題,比如叮咚買菜因訂單激增而導致的貨源和人手不足問題。

4、員工薪酬不與績效高度掛鉤的公司。因為員工薪酬並不與績效結果高度掛鉤,那麼目標和計劃的不確定性對員工管理的影響就會相應較低。

5、此前重視過程績效管理的公司。由於這類公司重視過程管理,那麼在面對疫情衝擊既定目標和計劃的情況下,它們將具備較高的管理敏捷性,因而這一問題對其年度經營與管理結果的影響程度,也會相應較低。

換言之,當一家公司的管理效能對經營目標與計劃的依賴度較高時,當一家公司缺少強有力的管理文化時,當一家公司的市場機會因疫情的衝擊而出現較大的不確定性時,當一家公司的員工薪酬與績效考核結果掛鉤程度較高時,當一家公司此前不重視過程績效管理時,“年度目標、計劃與政策失靈”這一問題,就一定會給其帶來一系列麻煩和較大或重大損失。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如果一家公司存在“年度目標、計劃與政策失靈”問題,那麼它應怎樣著手予以解決呢?信大哥我的回答是:企業按照下述步驟和方法,有望最大化地解決這一問題。

第一步:分析確認本公司是否面臨這一問題

經過分析,若是覺得本公司不存在這個方面的問題,那麼可以忽略(這樣的話,也就無需繼續閱讀本文了)。如果經過分析,認為本公司的確存在上述“年度目標、計劃與政策失靈”問題,就要設法予以解決。下面的內容就是信大哥我對此給出的方向與策略性建議。

第二步:建立必要的認知

你有必要建立以下兩個方面的認知。

其一,所謂“年度目標、計劃與政策失靈”問題,是相對於“年度”考核週期而言的。通常,考核週期越長,經營管理或工作活動的結果越是難以預測。換言之,如果縮短經營管理或工作活動的考核週期,則其預測的精準度將會提高。比如,雖然前述貨架公司無法確定其本年度既定的經營目標是否有效,但是它可以根據每月面臨的具體問題和機會,來相對精準地制定月度經營目標,並以此為依據來制定工作計劃;如果它進一步地將考核週期縮短至每週甚至於每天,那麼其預測的精準度將會進一步提高。

其二,雖然較長週期的目標和計劃是否能夠實現不得而知,但如果能夠確保過程中的工作行為有效,則也有可能確保經營管理或工作成果的最大化。比如,當前述貨架公司不知道在本次疫情發生後能否實現既定的年度經營目標時,它可以通過關注和強化全公司各部門、各層級和各崗位人員的每月、每週和每天的工作過程管控,來儘可能地爭取公司本年度產出相對最佳的經營結果。

第三步:形成決策動意

在有了上述兩個方面的認知以後,如果認為有必要,你可以通過同時縮短考核週期和強化過程管理來解決“年度目標、計劃與政策失靈”問題。當你準備著手這麼做時,就意味著你已經有了解決“年度目標、計劃與政策失靈”問題的正確方向和基本策略。

第四步:嘗試在一個部門優先進行績效管理創新

最好先從銷售部門開始。具體方式是,暫時擱置此前已制定的考核目標和計劃(不宜重新調整目標和計劃),將考核的重心縮短到每月、每週和每日(切記:不是年度目標分解)。

在此基礎上,探索出管理該部門所有工作者工作過程的制式化管理模式。如果你的企業在進行此項管理創新的過程中存在疑問或需求,信大哥我所在的專家團隊可以提供幫助:可添加微信EVAP002,添加時請註明“管理創新”。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由於這項活動不僅關係到公司的年度經營管理全局,而且如果能夠做好,其必將有助於持續地提升公司未來的管理效能,所以公司領導務必親自主導或參與這一應對時艱的管理創新活動。

第五步:形成決議並逐步覆蓋到全公司

如果在一個部門嘗試上述管理模式創新是行得通的,該公司便可以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將相似的管理創新模式及成果在其他部門進行復制。你有必要相信,採取信大哥我所主張的新的管理模式,無論如何,一定會比單純地採取年度目標導向式管理更具效率和質量。

第六步:形成全面可持續的管理模式

創新後的管理模式,在應用中必然會存在這樣和那樣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一部分管理者或員工會因為“嫌麻煩”而草率應付,甚至有人可能會直接或變相抵制,因為這超出了其經驗和習慣邊界,他們會感到不適應。對此信大哥我強烈建議: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都應該堅決地往前推進,並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直到形成新的全員性工作和績效管理模式。


結 語

丘吉爾曾說,“不要浪費一場危機”。這次新冠疫情,短期內帶給中國企業的是災難,但長期來看,它卻也在迫使企業通過應對危機來建立和提升相應的經營與管理能力。

按照本文建議的步驟和策略,去應對本次疫情帶來的“年度目標、計劃與政策失靈”問題,不僅在疫情持續期間,你公司的管理效能會相應提升,而且在疫情過後,你的企業還將迎來更大的競爭優勢和更多的發展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