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智商高的孩子,3歲前會給家長些“提示”,全佔的恭喜

很多家長都覺得3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最難帶,帶孩子比干活還累,為什麼3歲的孩子這麼讓父母們頭疼呢,3歲是一個很特殊的年齡,孩子擺脫了咿呀學語的稚嫩,但還沒有達到理性思考的地步。

孩子的自我主觀意識開始"甦醒",做事都有自己的習慣和節奏。如果父母的命令不符合孩子的行為習慣,孩子就會和父母頂嘴。但是他們的語言能力不強,只能通過哭鬧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


兒科醫生:智商高的孩子,3歲前會給家長些“提示”,全佔的恭喜


英國的精神學家卡斯比曾對上千名兒童進行調查,結果顯示3歲是孩子們性格和智商形成的關鍵期。

如果父母想讓自己的孩子變得聰明優秀,必須抓住3歲這個黃金時期。

但是很多父母對於孩子的一些行為感到疑惑,很多時候,我們認為的"壞習慣",其實是孩子在開發自己的智力。

1、 喜歡"吃手"


兒科醫生:智商高的孩子,3歲前會給家長些“提示”,全佔的恭喜


寶寶在百天左右的時候,家長就會發現孩子喜歡"吃手"了。

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在2歲前,寶寶經常會將手中的東西往嘴裡塞,家長要時刻注意寶寶身邊的東西是否被塞進嘴裡。

這個階段寶寶會用嘴感知周圍的一切。

寶寶不斷"吃手"、用嘴"品嚐"食物的過程需要大腦協調感覺系統和運動系統,能夠刺激大腦的發育和思維的運轉。

3歲前的寶寶有吃手的習慣,家長不用刻意制止,儘量保證寶寶入口的東西乾淨、安全即可。也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牙膠、軟質的零食,幫助寶寶更安全地度過這段"口欲期"。

2、喜歡撕紙


兒科醫生:智商高的孩子,3歲前會給家長些“提示”,全佔的恭喜


其實撕紙對寶寶益處良多,當寶寶進入"手的敏感期"時,寶寶會發現自己的小手能做很多事情。撕紙的時候需要大腦下達命令,雙手肌肉、手臂肌肉和手腕相互配合,從而鍛鍊寶寶的手部運動能力和手腦協調能力,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更強,雙手也更加靈活。

3、經常扔東西


兒科醫生:智商高的孩子,3歲前會給家長些“提示”,全佔的恭喜


寶寶喜歡扔東西,除了因為在"手的敏感期"時不斷通過用手"扔"的動作鍛鍊自己的手腦協調能力之外,還有一個原因是寶寶進入了"空間敏感期"。

在扔東西的時候可以幫助寶寶感知周圍的空間,理解前後左右、遠近、高低等概念。所以在寶寶扔東西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陪孩子玩扔東西的遊戲,並且讓孩子知道哪些東西可以扔,哪些東西不能扔。

說起來其實都是在寶寶平時生活中家長比較容易忽視的細節,其實越是日常表現越是寶寶聰明與否的體現,你家寶寶中了嗎?全中的要恭喜家長了。

李玫瑾教授推薦一套《兒童情商培養繪本》,《情緒管理和人格培養》(10冊)。

這套書一共有十個主題,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講述不同的故事:做最好的自己、誠實守信、不亂髮脾氣、自我保護、克服恐懼、團結友愛、知書達禮、分享快樂、我能行、形成好習慣

孩子可以藉由繪本可以進入自身的內心世界。繪本作為人生中的第一本書,它的生動趣味滿足了孩子好奇的天性,為孩子打開了通往世界的大門。

兒科醫生:智商高的孩子,3歲前會給家長些“提示”,全佔的恭喜

3-6歲是孩子的閱讀敏感期,這個時期好好培養,準備一些認知類、行為習慣類、情緒處理、入園小故事類的繪本,還有助於讓孩子形成終生的閱讀習慣!

兒科醫生:智商高的孩子,3歲前會給家長些“提示”,全佔的恭喜

在3歲之前,父母可以讀給孩子聽,當做睡前故事書。在3-6歲當做好習慣養成的故事書,用來幫助孩子管理情緒,養成好性格。

兒科醫生:智商高的孩子,3歲前會給家長些“提示”,全佔的恭喜

情商對於人的重要性,李玫瑾認為情商與智商不同,孩子的智商往往是天生註定的,而情商更多的來自於後天的培養。

想購買的家長點擊下方“去看看”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