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談,父母真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每逢節假日,奇葩新聞總是層出不窮。

為拍照,三代人猛搖海棠樹

在北京陶然亭公園,一女子給身穿中國傳統服飾的孩子和老人在海棠樹下拍照。為了營造出拍照效果,孩子和老人不停地搖晃海棠樹,大量花瓣散落,一旁拍照疑似媽媽的女子毫無勸阻,倒是拍得有滋有味。


高速路上亂停車,顯釀車禍

在山東某高速路上,一對夫妻公然在路邊撕扯,將私家轎車就停在了行車道上。關鍵是,此時他們的孩子還一直坐在車內,全程觀看著父母激烈的爭吵和互相暴力的行為。

類似的新聞還有不少,沒想一個小長假,就暴露出家長這麼多問題。不過,倒也是老生常談,還是家長行為對孩子的影響。

先說說第一則新聞,全家三代人只顧照相,全然不顧公園裡植物的感受。就算不是自家的花花草草,也經不起這樣的摧殘吧。

家長主動或提示孩子搖晃海棠樹的行為,會直接誤導孩子這種行為是無害的,是可行的,甚至是正確的。

而在孩子的意識中種下這種認可的行為,只會將錯誤誤以為是理所當然。

第二則新聞,也是父母釀的惡果。將說了千百遍的交通準則拋之腦後,只要火氣點燃就要立馬停車開始爭鬥。這種錯誤的行為都被孩子看在眼裡,種在心裡。

且不說,父母的爭吵會對孩子造成怎樣的心理影響,單說錯誤地停車,顯些釀成交通事故,就夠讓人擔驚受怕的。

我們總是強調,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是孩子身邊的榜樣。可真正執行起來,恐怕還真難為了父母。

老生常談,父母真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1

之前看過一檔親子觀察類節目,鏡頭記錄了父母陪伴孩子做作業的過程。

孩子總是東張西望,一會咬咬筆頭,一會玩玩橡皮,還時不時找爸媽詢問題目。

老生常談,父母真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結果,自然是意料之中,一個小時過去了,作業並沒有完成多少。此時一旁的爸媽,表現該是怎樣?

☞ 暴跳如雷,怒吼:“你都在幹嘛這一小時!就知道玩!” 明顯,這是甩鍋型父母,將所有的責任都怪罪在孩子身上。

☞ 愁眉不展,疑惑地問:“怎麼才寫了這麼點,是很多題不會嗎?” 好在,相比暴怒的父母,這類型父母還算有耐心,但也是迷迷糊糊,不知根源。

無論哪一種,為了探個究竟,看看父母都在幹什麼?鏡頭裡記錄的父母,有的在玩手機鬥地主,有的在和朋友語音聊天,還有的默默看電視劇不停咯咯地笑。

說好的陪伴孩子做作業,卻變成了你我互不干擾,各得其樂。

孩子做作業時的分心,多動,無法專注,總尋求幫助,想必和家長一心二用的行為有著直接聯繫。

追溯根源,還是父母的行為影響著孩子。想想那個陪孩子做作業考出教師證的媽媽,想想那個帶孩子寫作業像帶博士生一樣爸爸,也就找到了自己的問題。


老生常談,父母真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2

然而,父母的行為並不一定是要教會孩子多少知識點,多少正確的行為規範,關鍵還在於對孩子品質和品德潛移默化地灌輸和指引。

泰國有一個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的公益廣告,賺足了不少人的眼淚。

一對相依為命的母女,媽媽每天以鮮切水果謀生。自己沒讀過什麼書,也不知如何教女兒。

老生常談,父母真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但這並不影響她用自己的所做所為教會和引導女兒,如何切菠蘿,甚至如何獨立自主地學習。

當女兒渴望地看著一旁小夥伴有冰棍吃時,媽媽為她準備了鮮菠蘿冰條。沒想到女兒靈機一動,建議媽媽把這好吃的冰條拿去售賣。

當女兒辛辛苦苦在市場上售賣一天,卻毫無所獲時。媽媽則鼓勵並引導她去觀察市場上其他人的售賣方式。

老生常談,父母真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沒想到,女兒學著大叔運用了專業的促銷話語,學著阿姨多買多優惠的售賣方式,讓自己的生意紅火了起來。

毋庸置疑,故事的感人除了母女倆的相處方式,還有一個美好的結局,那就是小女孩最終考上了泰國最知名的大學。而她的媽媽或許還不曾意識到自己言傳身教的驚人力量。

老生常談,父母真的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不要因為很小的事情,就忽略了它對孩子的影響。

不要因為道理千萬種,就輕視了行動起來的力量。

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往往是父母留給孩子最大的財富,也是幫助孩子積攢能量,儲備美好品德的便捷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