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張載千年誕辰獻禮“關學大戲”秦腔劇本《大儒張載》劇情簡介

大型新編秦腔歷史劇《大儒張載》

大儒張載千年誕辰獻禮“關學大戲”秦腔劇本《大儒張載》劇情簡介

大儒張載像


編劇: 李亞利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張載這四句話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概括為“橫渠四句”。

大儒張載千年誕辰獻禮“關學大戲”秦腔劇本《大儒張載》劇情簡介

橫渠四句


北宋大儒張橫渠的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既是對知識分子面對新時代謀求新作為的褒獎,更是在民族復興偉大事業中作出更大作為的期許。

劇情簡介

宋真宗天禧四年,張載出生於長安,父親當時任長安縣令,後擢升涪州知州(今重慶市涪陵區)。

15歲那年,父親去世,在護送父親靈柩回老家大梁時(今河南開封),走入陝西眉縣橫渠鎮盤纏用盡,於是將父親葬於鎮南的大振谷迷狐嶺,從此全家定居於地;青年時正逢亂世,西夏國大舉入侵北宋西北邊陲,為報效國家他開始研習兵法。

21歲時,向時任陝西經略安撫副使,主持西北防務的范仲淹上書《邊議九條》,陳述自己欲奪回洮西之地的設想。看完《邊議九條》,范仲淹便召見了張載,勸他棄武從文,日後必成大器。可嘆范仲淹獨具慧眼,一語成讖,張載從此開始研讀各家學派,逐步形成自己的關學體系。

38歲時,赴汴京(今開封)應考,時值歐陽修主考,與蘇軾、蘇轍兄弟同登進士,拜祁州司法參軍,授雲巖縣令,遷著作佐郎。神宗召見張載,問他治國為政的方法,想派他到二府(中書省樞密院)做事。張載認為自己剛調入京都,對朝廷王安石變法瞭解甚少,請求等一段時間再作計議,後被任命為崇文院校書。當時王安石執政變法,想得到張載的支持。張載一面贊同政治家應大有作為,但又含蓄地拒絕參與新政的行為,辭官回鄉。在橫渠,耕讀講學,著書立說,並親自帶領學生進行恢復古禮和井田制兩項實踐,其務實的精神取向,以“經世致用”的治學方法和“民胞物與”的生活準則,注重理想意識與使命意識的結合,將理想境界的“四為”思想、“六有”精神和規範具體言行的“十戒”等關學理念,在現實生活中予以實施踐行,並嘗試進行推廣和不同向度的拓展。

大儒張載千年誕辰獻禮“關學大戲”秦腔劇本《大儒張載》劇情簡介

張載家規家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