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寺廟系列—大鐘寺》靜休

【七律】· 永樂大鐘
歷數滄桑五百年,如初完好睹真顏。
遍身佛教銘文鑄,通體經書漢梵言。
工藝造型精湛美,聲音洪亮動京天。
珍稀國寶今何在?永樂大鐘寺館懸。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長樂鐘聲花外盡,龍池柳色雨中深。”古往今來,鐘聲為詩人所愛,留下了很多關於鐘聲的名篇,而在北京也有一座專門為鍾設立的博物館,這就是大鐘寺。也是我們今天的拍攝地。

北京有著太多的古寺,可也正因為是首都北京,去過太多的寺廟已物是人非,有被改作國家的行政機構,有被改造成特色餐廳,有的則成了民眾居住的大雜院,正是這樣寸土寸金的地方,還能留存下來的寺院實屬難得。

大鐘寺本名叫覺生寺,始建於雍正11年,因雍正篤信佛教而建。民國期間這裡又以廟會而聞名。不過這裡面如今早已沒有佛教的具體功能,倒是把鍾文化講解的淋漓盡致,大鐘寺更因“鍾”而聞名~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覺生》-靜休·楊耀強

大鐘寺內部的結構,和基本寺院沒什麼區別,中軸線由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藏經樓--大鐘樓組成。各個殿宇和兩側的東西配殿,被佈置成了不同主題的展覽。殿內的微縮版大鐘寺,讓佈局更加一目瞭然~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重現歷史》-靜休·阿文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左右對稱》-靜休·阿文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守衛》-靜休·阿文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朝拜》-靜休·阿文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院》-靜休·阿文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歷史縮影》-靜休·阿文

藏經樓裡的展覽主題是“妙境梵音”。展出的都是北京各大寺院有歷史源流的鐘,附有詳細的介紹,雖然沒有永樂大鐘知名,但是各具特色,而且非常精美,可以近距離細細觀賞~

藏經樓東配殿作為“外國鍾鈴”展廳,這裡展出的是各國與中方交流的各種鍾鈴。雖然在造型上有類似的地方,但是也相異其趣。特別是來自荷蘭的鐘琴,還可以演奏,是這種樂器首次在中國展示。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門中門》-靜休·楊耀強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歷史的光線》-靜休·楊耀強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一抓萬年》-靜休·楊耀強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一抓萬年》-靜休·楊耀強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歷史金鐘》-靜休·楊耀強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發光的鐘身》-靜休·阿文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讀史》-靜休·阿文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記憶》-靜休·阿文

大雄寶殿殿內已經沒有佛像,這裡的展覽主題是“禮樂迴響”,介紹先秦以來的禮樂文化,並擺放著中國最有名的樂器--曾侯乙墓編鐘複製品。顯然,鍾作為古代的重要樂器,承載的不只是音樂職能,而是“禮”的一部分,代表了權力、秩序。

參觀期間,有幸邀請了工作人員用曾侯乙墓編鐘演奏了一曲,果然鐘聲悠揚,不同凡響~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文化的結晶》-靜休·楊耀強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曾侯乙墓編鐘》-靜休·楊耀強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奏古樂》-靜休·楊耀強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歷史的回聲》-靜休·楊耀強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古樂名器》-靜休·楊耀強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流光溢彩》-靜休·楊耀強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千年的聲音》-靜休·楊耀強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禮》-靜休·楊耀強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傳統秩序》-靜休·楊耀強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從小到大》-靜休·楊耀強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禮制》-靜休·楊耀強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工藝精湛》-靜休·楊耀強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歷史的光暈》-靜休·楊耀強

大鐘樓是寺內最有特色的建築--大鐘樓,上半部分是圓柱形帶尖頂,有垂脊十二道。下半部分建築為方形,面闊三間。匾額為乾隆御筆“華嚴覺海”。永樂大鐘就陳設其內。這口鐘是中國最大青銅鐘。通高6.75米,口徑3.3米,重46.5噸,很難想象,這樣碩大的一口鐘居然有過三次搬遷經歷。

目前雖無法近距離觀看,但是可以清晰的看見鐘錶面密密麻麻的刻著各種佛教經咒銘文,用漢子和梵語刻成,有22.7萬字。永樂大鐘用於大典,真正詮釋了什麼叫做餘音繞樑,這樣的鐘,鑄造之難,可想而知。這也是明成祖遷都北京的一系列重大營建工程之一,也體現了明成祖朱棣的雄心!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天圓地方》-靜休·楊耀強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發光的經文》-靜休·阿文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架起》-靜休·楊耀強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一懸百年》-靜休·楊耀強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永樂大鐘》-靜休·楊耀強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百里傳聲》-靜休·楊耀強

萬籟此俱寂,但餘鐘磬音-大鐘寺-靜休

《舉頭望月》-靜休·阿文

大鐘寺

大鐘寺原名覺生寺。位於海淀區北三環路聯想橋北側,建於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大鐘寺本為皇家佛教寺廟,於1985年闢為古鐘博物館,館內展示中、外古代鍾鈴共400多件。大鐘寺在1996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正式成為受國家保護的古蹟。

覺生寺最初為皇家佛教寺廟,到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帝將位於萬壽寺的永樂大鐘移到覺生寺,故覺生寺又被俗稱為“大鐘寺”。乾隆帝在位期間,曾多次親赴覺生寺祈雨,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更下令闢覺生寺為祈雨場所之一,此後祈雨活動一至持續至清末。

※版權聲明,以上圖片著作權歸靜休人文視覺工作室所有,任何組織或個人要使用圖片請與靜休人文視覺工作室聯繫。未經授權,任何刊登、發佈、轉載、複製、翻拍、印刷等方式使用本推文作品均屬侵權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