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99%的婚姻悲劇,錯把慾望當愛情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

——《安娜·卡列尼娜》卷首語

偉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曾評價《安娜·卡列尼娜》:"這是一部盡善盡美的藝術傑作,現代歐洲文學中沒有一部同類的東西可以和它相比!"

100多年來,各國導演相繼把《安娜·卡列尼娜》搬上銀幕,使其大放異彩,受到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追捧。

有人問託翁《安娜·卡列尼娜》的創作靈感?

託翁答:

“某天中午他正在與瞌睡作鬥爭,突然有一條非常漂亮的貴婦人的光胳膊在我面前掠過,我不由得仔細看看這個幻影。接著出現了肩膀、脖子,最後是一個美麗的女人的形象……為了擺脫它,我必須給它找個化身。”

當然,這也許只是託翁的一個玩笑。

另一種說法是:當時託翁聽到一個婦女因愛情問題而臥軌自殺的消息,使託翁感到非常震驚。這也許就是他創作《安娜·卡列尼娜》的直接原因。

最近重溫《安娜·卡列尼娜》,

又有了一番全新的領悟。

說實話當年讀此書時,特別喜歡安娜敢愛敢恨的個性,崇拜她敢於衝破傳統道德倫理追求浪漫愛情的真性情。

時過經年,我也漸入中年,再次重溫此書,心境已全然不同。因而我對安娜的看法也發生了質的變化。

當我褪去青澀真正步入婚姻,我才發現:婚姻不只有激情與慾望,還要有責任與擔當。

我不認為安娜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另一個男人(丈夫)的痛苦之上,是一件多麼道德的事。

我也不認為安娜為了所謂的愛情和一己私慾,出軌小鮮肉這事,多麼值得宣揚與稱讚。

對安娜,我是同情多過讚賞,嘆息多過譴責。

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99%的婚姻悲劇,錯把慾望當愛情

意大利版《安娜·卡列尼娜》劇照

我苦苦思索著安娜婚姻悲劇的根源。

下面,我主要從社會背景、原生家庭、個人性格三個方面對此進行分析。最後從個人層面談談我對幸福婚姻的一點人生感悟。


一 從社會背景、原生家庭、個人性格三方面分析安娜悲劇的成因


① 社會背景


安娜所處的時代,是十八世紀中後期。那時,俄國貴族普遍都學法語,思想受到法語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以追求自由浪漫為遵旨。

上流社會以玩樂為主,而玩樂的方式極為開放。

貴族少爺以勾引紅粉佳人來彰顯自己的價值,貴族夫人以勾搭青年才俊來展現自己的魅力。

並且,並不以為恥,甚至以此作為自己在上流社會炫耀的資本。

伏淪斯基的母親,剛開始知道兒子勾搭上貴夫人安娜時,不但不勸阻,還誇讚兒子眼光不錯,誇安娜長得美、有魅力,甚至公開支持兒子勾引安娜這個有夫之婦,以此證明她兒子很有魅力,在上流社會混得風生水起。

這並不稀奇,因為伏淪斯基的母親自己就是一個開放且風流的女人,自從伏淪斯基的父親去世後,她的情人一個接著一個從未斷過,她的風流韻事也是上流社會所津津樂道的。

可戲劇性的一幕還是出現了。

某天,伏淪斯基的母親發現兒子竟然真的愛上了安娜,並不只是玩玩。

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99%的婚姻悲劇,錯把慾望當愛情


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99%的婚姻悲劇,錯把慾望當愛情


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99%的婚姻悲劇,錯把慾望當愛情


伏淪斯基為了安娜辭去了前程遠大的事業,一心鑽進安娜的溫柔鄉里,失去了一個男人該有的雄心壯志。

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99%的婚姻悲劇,錯把慾望當愛情


這點讓他母親很惱火,他母親覺得這只是上流社會玩的一種風流遊戲,是不能也不應該當真的。

所有人都以為伏淪斯基與安娜只是在遊戲。

可兩個當事人卻是走了火、入了魔,竟然當了真。

在情慾的豔陽中,兩人都誤以為這就是所謂的真愛。

為此,伏淪斯基狠心斬斷了自己事業的羽翼,捨棄了大好前程;安娜則狠心拋棄了自己美滿的婚姻和可愛的兒子,飛蛾撲火般地撲向了那熊熊燃燒的浴火之中。

開放的社會風氣,推進並縱容了兩個因慾念而昏頭的男女,最後又因他們的不按遊戲出牌(當了真)而被世俗批叛,以致最後安娜只能以死來堵住悠悠之口。

這是社會的悲哀,也是時代的悲哀。


② 原生家庭


安娜出生於貴族世家,很小時父母便去世了,她是由自己的姑母養大的。

這種因寄人籬下而不受重視的成長經歷,造就了安娜愛表現、愛出風頭的張揚個性。因為,唯有如此,她才能博得眾人的關注,獲得一種精神補償性的快感(存在感)。

有一句俗話:“缺什麼,補什麼”。

安娜不缺錢,但缺愛。

終其一生,安娜都在追尋那份遺失的“愛”。

安娜雖然是被姑母養大的,但她的物質條件相當優渥。安娜從未體驗過貧窮與艱苦,嫁給省長卡列寧後,她的物質生活則是更上一層樓。

因為從小不缺物質,所以安娜對丈夫卡列寧賜予她的貴婦生活,並不感恩,甚至不以為然。

安娜從小缺愛,因而對丈夫那種永遠冷冰冰的感情無法忍受,她從小就受夠了這種冷淡,她需要那瘋狂的、熾熱的愛來體驗自己的生命價值。

所以,安娜在社交場合所表現出的,那有意無意又恰到好處的嫵媚與挑逗,似乎是在向世人宣告:“看,我多有魅力,男人們都為我而傾倒。”以致伏淪斯基第一次看見安娜,就被安娜迷住了。

安娜享受這種被年輕男人迷戀的感覺,安娜從中獲得了久違的滿足感與價值感。

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99%的婚姻悲劇,錯把慾望當愛情


伏淪斯基的出現,一下子點燃了安娜壓抑已久的慾望,以致她錯把慾望當愛情,心甘情願地跳入那慾火熊熊的火炕,最後,把自己燒得面目全非、粉身碎骨。

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一些家中富有,卻缺少父母關愛的孩子,很容易早戀或私奔。

因為缺愛呀!

想起當年張愛玲被胡蘭成的愛情強攻而淪陷,淪為渣男的玩伴,最後孤身死於異國他鄉。

多麼可悲!

有些原生家庭的傷,得用一輩子來療。

在此,也給為人父母者提個醒,別光顧著給孩子優渥的物質生活,而忽略了對孩子的關愛與陪伴。

物質是水份,關愛是陽光,孩子唯有在這兩者的共同作用下,才能長成健康的身體和健全的人格。


③ 個人性格


安娜的性格具有一些雙重人格的特點,有時她很溫柔賢惠,對丈夫必躬必敬,對兒子盡心盡力;有時卻很自私武斷,對丈夫不冷不熱,對兒子提不起熱心。

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99%的婚姻悲劇,錯把慾望當愛情

安娜曾在高燒中說囈語,說自己心中住著兩個女人,一個對家庭很忠誠,一個不斷挑戰道德底線,追求情慾的滿足。

安娜的這種矛盾性格,使她不受控制地常常做出奇異之舉。

她明明知道丈夫卡列寧是個善良正派的好男人,但她無法說服自己愛上他。她明明知道伏淪斯基不是個值得託負終身的正經男人,卻仍然痴迷於他。

從九型人格看安娜的性格,分析其屬於典型的4號型人格(浪漫主義)。

九型人格學說把人分成九種不同性格的種類,其中4號型人格屬於典型的浪漫主義,她們標新立異,追求與眾不同。她們對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十分敏感,也十分在意。

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99%的婚姻悲劇,錯把慾望當愛情


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99%的婚姻悲劇,錯把慾望當愛情


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99%的婚姻悲劇,錯把慾望當愛情


安娜就是這樣,她情感豐富,忠於自己的感受,憑感覺做事,追求心靈刺激,情緒變化無常,同時也對異性散發出獨特的激情與魅力。

擁有這種人格特點的人,最大的致命缺陷是他們容易陷入負面情緒,容易迷戀缺失的美好。

安娜深陷伏淪斯基的激情之中,無法自拔。

同時,她又陷入對丈夫與兒子的愧疚之中。

遭受著這兩種情感的強力拉扯,最後精神崩潰,走向極端。


二 現實意義及對幸福婚姻的一些個人探索


① 婚姻的基石是擔當與責任,婚姻出了問題不是換個人就能解決的

當婚姻出現問題時,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是:

我怎麼跟這樣的人結婚的,他不是我的理想伴侶。我要換人,這一切都是他的錯。

安娜與丈夫卡列寧結婚九年,有一個八歲的兒子,他們在外人眼中是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

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99%的婚姻悲劇,錯把慾望當愛情

可安娜並不這樣認為,她認為他的丈夫只愛工作,從不愛她,她渴望那種濃烈的愛。然而卡列寧卻是一個工作狂,生性冷淡,不愛表達。

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99%的婚姻悲劇,錯把慾望當愛情

安娜如果沒有遇到伏淪斯基,或許會這樣將就著過一生,可伏淪斯基的出現,徹底激發了安娜心中強壓的慾望之火。

安娜沉浸在伏淪斯基的狂熱追求中,體會到了一種久違的激情,她誤認為這就是她心中渴望已久的愛情,伏淪斯基就是她要找的人。

可當安娜真的拋棄丈夫與兒子與伏淪斯基生活在一起時,她發現他們的生活並不是她想象的那麼美好。

她照樣受不了伏淪斯基為了工作一連七天不回家,她與伏淪斯基的生活又陷入了與卡列寧生活的另一種循環。

這時,安娜的愛情美夢破裂了。

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99%的婚姻悲劇,錯把慾望當愛情


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99%的婚姻悲劇,錯把慾望當愛情

安娜為了愛情捨棄了家庭與地位,還要遭受道德的折磨,而伏淪斯基的愛根本只是個泡影,安娜徹底崩潰了,她不顧一切地奔上火車輪,以死謝天下。

安娜的死,成就了托爾斯泰的悲劇之美。

有人問託翁為什麼給安娜安排這樣一個結局?

託翁答:

我那些男女主人公往往做出一些違反我本意的事來,他們做了在實際生活中常有的和應該做的事,而不是我所希望他們做的事。

這表明託翁的創作信條,即:嚴格遵守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忠實地表現生活的合理邏輯。

一切基於現實,遵循現實生活的真實邏輯,不憑空捏造,緊扣現實。這也是託翁作品經久不衰的一大亮點。

託翁用他高超的筆觸,在向我們傳達一種認知,即:婚姻光有愛情是遠遠不夠的,婚姻的基石是責任與擔當。


② 婚姻是神聖的,不容褻瀆,保持忠貞,學會正視自己的慾望


網上有人做過一個調查,問“婚姻中最不能忍受的是什麼?”

排名最前的是“我最不忍受另一半出軌”。

的確如此,“殺死一段婚姻,出一次軌就夠了”。

婚姻的核心要素之一便是彼此忠貞。如果做不到忠貞,那一切都無從談起。

安娜在慾望中迷失了自我,當她盡情地投入伏淪斯基的懷抱時,其實她已被自己的慾望支配著,絲毫不受意志的約束,或許,她也從未想過約束。

我想我們“人”之所以被稱之為“人”,而不是動物。就是因為我們脫離了動物的低級趣味,不會隨地大小便,不會隨意交配。

我們有一套被稱之為“文明”的行為準則,我們懂得適時地剋制自己的慾望。

這就好比,人人都喜歡錢,但大多數人都會剋制自己的慾望,不會去搶銀行。

其實,人人都有慾望,慾望本身也並不可恥,關鍵是你要

正視自己的慾望。

如果你喜歡錢,就光明正大地去掙,而不是走歪門邪道,不顧法律與道德的約束去搶銀行。


如果你喜歡一個,就離了婚,正大光明地去追,而不是不顧社會倫理道德,不惜以傷害另一個人為代價,為了一己私慾,把自己的慾望,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

安娜無法掌控自己的心魔(慾望),最後終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愛情真的很美,但一定是建立在道德的基礎上。

也許,這也是託翁隔著百年時空,送給我們這個時代,最有用的思想價值。

時代越開放,人越容易沉淪。名著之所以被稱之為名著,大概就是因為每個時代、每個人都能體會出新的意義,值得一讀再讀。

作者:子夜,深耕人物領域的文字人。男性思維,女性視角,解讀人物背後的故事。


我還寫了《一代名伶孟小冬,梅蘭芳傷我最深,杜月笙愛我最真》《“無性無愛”魯迅原配朱安臨終一句話,令魯迅汗顏》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