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都說東北大米好吃?南北方大米究竟有什麼區別?

在中國,東北大米是公認的好大米,

東北大米品種尤為豐富,既有晶瑩圓潤可匹敵日本大米的東北珍珠米,又有米香四溢的稻花香大米與泰國香米相媲美,還有性價比極高的長粒香米。

在很多人眼中,水稻一直是一種南方農作物,準確地說是淮河以南。溫和溼潤的氣候,確實適宜種植水稻,但東北黑土地上長出的大米卻不得不讓許多中國南方人歎服:中國大米靠東北,東北大米靠五常。

為什麼在中國最北邊的寒風冰雪下,卻能培育出了全中國最好吃的大米?

為什麼都說東北大米好吃?南北方大米究竟有什麼區別?

東北大米

東北大米和南方大米的區別

這兩種米中澱粉結構的不同,可能與氣溫和地域也有相關。我國地域廣闊,南北方氣候差異大,北方秋季光照充分、晝夜溫差大,稻米中直鏈澱粉含量低、質軟、口感好。

相反,南方是在高溫、晝夜溫差小的環境下種植的水稻,稻米中直鏈澱粉含量高、質硬、口感相對就差。而且,晚稻要比早稻的蛋白質含量略低一點。

當然,東北米和南方米在營養學上也是各有千秋。一般來說,秈米的蛋白質含量較粳米要高約2%,尼克酸含量也比粳米要高一些。

秈米黏性較差,煮熟之後米粒顆顆鬆散,適合用來製作炒飯。用它煮飯的時候,要適當多加點水,比較“出飯”。粳米黏性適中,適合用來煮飯或煮粥,吃水比較少,“不出飯”。東北米容易消化吸收,適合消化不良的人群。但是同時它的血糖反應要高一些,升糖速度快,糖尿病人要適量。而南方的大米,消化慢,升糖也慢,相對糖尿病人更有利於調節血糖。

為什麼都說東北大米好吃?南北方大米究竟有什麼區別?

同是大米卻產生如此大的差異,最重要的原因是地域的不同。我國南方多為亞熱帶,雨季長,光照多,年平均溫度高,大米的生長期一年兩成,有的地方甚至一年三成;而東北是暖溫帶,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黑土地地質肥沃,生長期一年一成,加上水源主要為松花江、遼河等天然無公害水,生產出來的大米自然香甜可口,米香濃郁,健康安全,營養豐富。

南方的秈米,顏色發灰,透明度很低,質脆易碎,粘性比較低,蒸熟後比較散,吃起來口感略“粉”,沒有韌性,也沒有特別的香味。在基本很少的水就能蒸出一鍋米飯,而且基本上沒有糯糯的感覺,這裡不是在貶低南方大米,南方每年可以種植兩季水稻,生長週期短,大米中的澱粉含量相對北方較低,所以從味道上肯定沒法和東北比,但是口感上比北方大米要好一些。

我們常吃的米,用最簡單的分法,可分為粳米、秈米和糯米。就黏性來說,糯米的黏性最強、秈米最弱,粳米居中。如果是做米飯的話,喜歡吃粳米飯的人會最多,因為它的口感適中,彈性適度,相對來講,做米飯味道也最好。 從產地上來分的話,北方的米多為粳米(又稱大米,硬米,稻米)。從外形來看,粳米體型短粗,長相大多是“胖胖的”,做出的飯口感油潤、彈性好;而秈米則體型細長,是一副十足的“苗條身材”,做出來的飯比較松爽、彈性稍差。

東北的氣候特點是晝夜溫差大,特別是立秋之後,白天和夜晚相差10℃以上是很正常的,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大大提高了水稻口感。同時由於東北無霜期短,只能種植一季作物,水稻生育期大多在120以上,生育期比秈稻明顯長很多,就如同養一年的豬肉要比養5個月的豬肉好吃一樣。

為什麼都說東北大米好吃?南北方大米究竟有什麼區別?

南方的小夥伴們也不要懊惱。“相傳神農氏是教會農民種稻技術的第一人!也就是水稻創始人,相傳他是湖北人”。如此看來,大米的發源地還是在南方,只不過北方的地理環境更適宜水稻的生長。這也讓東北大米在南方地區廣受歡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