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銅幣“鄂”字版與“湘”字版:一直被誤解的真實價值

古錢幣收藏一直以來都是熱門,尤其是目前錢幣收藏不斷在國內外拍場中一路走俏,讓眾多的投資者感受到了中國銅幣的收藏價值和潛力。

作為知名錢幣“大清銅幣”的價值更是不斷升級,因為年代距今較近,擁有大清銅幣的不僅僅是收藏家,普通百姓家中也會藏有。那麼大清銅幣值多少錢呢?它又有何價值呢?


大清銅幣“鄂”字版與“湘”字版:一直被誤解的真實價值


中國近代制幣十大名品之一“當十者”

清代機制銅元的鑄造始於1900年,止於1911年,是清朝末期最主要的輔幣。

從清光緒二十六年到宣統三年,大清銅幣鑄造流通的時間儘管只有十餘年,但其鼎盛時期全國共有十七省二十局開機鑄造銅元。

當時機制銅元的鑄造由廣東先行,各省緊跟其後。雖然因鑄造地各異導致版式繁多,但正好可以區分不同銅元的明顯特徵,其中尤以當十者最多。


大清銅幣“鄂”字版與“湘”字版:一直被誤解的真實價值

“大清銅幣戶部造湘字版當十文”



大清銅幣“鄂”字版與“湘”字版:一直被誤解的真實價值

“大清銅幣戶部造湘字版當十文”


“大清銅幣戶部造鄂字版當十文”

十七省二十局先後鑄造的當十銅元各有不同,版式明顯不同的有數百種之多。

如果真要以細微差別來給大清銅幣劃分陣營,其版式粗略估計應該在千種以上。

大清銅幣版面設計優雅,雕刻精良,且存世量極為稀少,而收集多種多樣的銅幣成為藏家們共同追求,以收藏到“大清銅幣”為樂事。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清銅幣呈現出很高的收藏價值和考據價值,也是眾多錢幣收藏愛好者及研究專家的珍愛之品,更在錢幣市場中價值不菲。

如今,許多收藏家對大清銅幣愛不釋手,大清銅幣光緒年戶部造當十文更是被譽為中國近代制幣中的十大名品之一。


大清銅幣戶部造“鄂”與“湘”的真實價值

如今的古錢幣收藏,對於普通藏友來說並非易事。

首先錢幣鑄造千姿百態,僅大清銅幣的版式就有上千種。

在眾多版式中,價值自然高低立下,能稱得上珍品的也就幾十種,特別是大清銅幣的存世價值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清朝末期鑄幣,二是鑄造流通時間較短,三是由於當時正值時局動盪,戰爭不斷,大清銅幣損失嚴重,能找到大清銅幣珍稀的版別實屬不易,才更顯彌足珍貴。

2013年,一枚品相完好的“大清銅幣”以80萬高價成交,轟動拍場。一枚宣統三年大清銅幣二十文,曾經也以128萬的高價成交。

如此令人匪夷所思的價值體現,足以印證大清銅幣是在錢幣市場中的一匹黑馬。


大清銅幣“鄂”字版與“湘”字版:一直被誤解的真實價值


大清銅幣“鄂”字版與“湘”字版:一直被誤解的真實價值


“大清銅幣戶部造鄂字版當十文”

大清銅幣“鄂”字版與“湘”字版:一直被誤解的真實價值


大清銅幣“鄂”字版與“湘”字版:一直被誤解的真實價值


“大清銅幣戶部造湘字版當十文”

以上兩枚大清銅幣,珠圈內有“大清銅幣”四個漢字,內嵌一小字代表地名,上端是滿文“大清銅幣”字樣,兩側為年份。

邊緣中間分別“戶部”二漢字,下端為“當制錢十文”。錢背中央為蟠龍圖,上端是“光緒年造”,下端英文字樣,意為大清帝國銅幣。

這兩枚大清銅幣整體保存較為完好,錢面完整清晰,磨損自然,包漿醇厚,充滿滄桑之感。它見證了中國歷史社會的發展,是中國近代貨幣史與錢幣學的重要組成,有非常高的收藏和歷史研究價值。

如今“大清銅幣”收藏市場熱度不減,造假技術應運而生,各位藏友更要謹慎為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