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戰“疫”錄:大型工業企業全面復工復產 成經濟穩定器

中新社北京4月18日電 (記者 劉育英)3月份中國工業生產加速恢復,工業增加值幾乎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超出預期。其中,大型工業企業的復工復產發揮了穩定器作用。

國家統計局17日發佈的數據顯示,一季度,中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8.4%。其中,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下降1.1%,降幅比1-2月份收窄12.4個百分點。從環比看,3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32.13%。

反映製造業景氣度的中國官方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也在3月份發生深V反彈。據統計,3月份製造業PMI為52.0%,比上月回升16.3個百分點。

疫情對工業生產的負面衝擊得到緩解。賽迪智庫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秦海林表示,各地有序復工復產,工業企業生產雖經歷1-2月短暫管控,但3月工業企業進入快速返工期。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截至4月14日,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已達99%,人員復崗率達到94%。

3月份,前兩個月受影響較大的外資、股份制和民營企業迅速實現復工。其中汽車製造由於產業鏈長,此前是受疫情衝擊最大的行業,3月份日均產量相比1-2月份實現了超過40%的增幅。

數字化相關行業,例如集成電路,工業機器人3月份也實現了超過10%的增長。下游的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3月增加值增速為9.9%。

醫藥製造的表現尤為亮眼,3月份增加值增長超過10%。分析認為這與疫情之下口罩、呼吸機等醫療物資企業加大生產有關。

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厲克奧博認為,中國具有齊全的工業門類,大規模的工業生產能力,較完備的工業配套基礎,是工業企業率先實現大幅反彈的重要條件。

工業企業出口也在增加。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李奇霖認為,在內需逐步修復的同時,1-2月製造業企業停工停產所積壓的訂單在3月生產,3月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3.1%,創下2019年5月以來新高,這也是推動3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超預期的核心支撐。

大型企業處在產業鏈關鍵位置。秦海林認為,大企業、產業鏈的龍頭企業復工復產,有效地帶動了上下游企業的有序生產,產業鏈供應鏈得以快速恢復。

工信部對92家大型龍頭企業堅持日調度,推動7600餘家核心配套企業復工復產,帶動上下游40多萬家中小企業。

厲克奧博認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資本密集型企業佔比相對較高,自動化程度高,抵禦疫情衝擊的能力較強。例如鋼鐵行業在一季度依舊實現正增長,武漢鋼鐵甚至在封城期間都在正常生產。

不過,值得關注的是,國外疫情拐點未到,海外訂單萎縮,還面臨很大不確定性。一季度,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67.3%,比上年同期下降8.6個百分點。製造業產能利用率為67.2%,下降9.1個百分點。

李奇霖表示,出口依賴度較高的企業和行業,如果長期沒有現金流,將會影響生產。

厲克奧博表示,要做好國際疫情對中國產業鏈二次衝擊的準備。應當提前幫助相關企業梳理可能的生產替代方案,準備好應急的生產及進口等相關行政許可的流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