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皇的白內障 紀曉嵐的菸袋鍋 影視劇中的小道具背後的障眼法

當導演拍電影是一件非常複雜的工作,不僅要精心挑選劇本、演員,還要為一些細枝末節的小事兒操心,當年在拍攝電影《唐山大地震》時,大導演馮小剛可沒少為道具的事情發愁。

唐明皇的白內障 紀曉嵐的菸袋鍋 影視劇中的小道具背後的障眼法

馮小剛發出舊物徵集令

由於劇組缺少上世紀70年代的道具,《唐山大地震》始終拍不出那種懷舊的效果,雖然,這部新片有著將近兩億元的投資,但是跟這些紛繁複雜的道具製作比起來,依然是杯水車薪。按照馮小剛的想法,拍一個七十年代的大街,拍一個騎自行車的鏡頭,那個時代大街上都是飛鴿、永久牌自行車,要是弄幾千輛這樣的車可要不少的錢?更別說解放牌的大卡車了,過去滿大街都是,放現在找幾輛都難,拍解放軍救援起碼要幾十輛這樣的汽車,如果都要花錢弄,算下來得要幾十億的投資,難怪馮小剛當年會愁得每天晚上都睡不著覺。

唐明皇的白內障 紀曉嵐的菸袋鍋 影視劇中的小道具背後的障眼法

劇組頒發的榮譽證書

後來,馮小剛腦瓜一轉,藉著媒體發佈會的機會,向社會發出了“舊物徵集令”,募集那個年代的生活用品,就在徵集令發出後不久,一批老百姓捐贈的飛鴿牌自行車,紅燈牌收音機紛紛進入了劇組。對此,馮導演不僅是喜出望外,而且還鄭重其事地給這些捐贈者們頒贈了榮譽證書,以表達自己的謝意。

唐明皇的白內障 紀曉嵐的菸袋鍋 影視劇中的小道具背後的障眼法

《唐山大地震》劇照

一件小小的道具,卻能讓馮小剛急得睡不著覺,可見這看似稀鬆平常的小玩意兒,在一部影視劇中是多麼的重要。而實際上,不光是馮小剛的這部《唐山大地震》,在很多影視劇中,這些小道具都曾發揮過極大的作用。

唐明皇的白內障 紀曉嵐的菸袋鍋 影視劇中的小道具背後的障眼法

劉威扮演的老年唐明皇

讓劉威得以成名的電視劇《唐明皇》拍攝於1992年,當時中國的電視劇製作水平自然無法與現在相提並論,而劇中情節又要求劉威把角色從20歲一直演到78歲,於是,用什麼樣的道具來製造唐明皇老態龍鍾的效果,特別是如何呈現出唐明皇眼球白內障的效果就成為了當時劇組最大的難題。劇組的化妝師聽說把麻將牌磨成隱形眼鏡戴上,能有白內障的效果,專程跑到王府井賣麻將的地方,買了純白的麻將,按照劉威的瞳孔尺寸做出了一副隱形眼鏡。

唐明皇的白內障 紀曉嵐的菸袋鍋 影視劇中的小道具背後的障眼法

劉威扮演的老年唐明皇

能用麻將牌做隱形眼鏡,這樣的創意絕對算得上是天馬行空,雖然這實際拍攝的效果還算不錯,但這小玩意兒也把我們這位熒幕上的“九五之尊”折騰得夠嗆。這種土法上馬做出來的隱形眼鏡最大的感受就是戴上就跟眼睛裡進了沙子一樣,不僅看東西都是毛邊,還會不斷地刺激眼球流眼淚。所以劉威拍每場戲之前都得先哭一場,等眼淚流得差不多了才能進入拍攝,可以說,當年為了拍這個戲,劉威的眼睛沒少遭罪。

唐明皇的白內障 紀曉嵐的菸袋鍋 影視劇中的小道具背後的障眼法

範偉飾演的範德彪吞燈泡

傻乎乎的範德彪吞燈泡,是《馬大帥》中最出彩的戲碼,這個情節原本劇本是沒有的,在圍讀劇本時,範偉提到國外有這麼個真實事兒,有個偏執的人看見燈泡包裝上的提示說燈泡勿吞服,就納悶為什麼,偏要親自體驗下,結果把燈泡放在嘴裡真的就出不來了。範偉認為這個情節比較符合範德彪彪呼呼的性格,強烈建議加到劇本里,趙本山一看,應該挺有戲劇效果的,就給揉到劇本里了。

唐明皇的白內障 紀曉嵐的菸袋鍋 影視劇中的小道具背後的障眼法

範德彪吞燈泡

故事雖然有趣,但要真正實現卻是難上加難,當時,道具人員花了整整三天的時間,才找到了與範偉的嘴型大小相近的燈泡。而在實際拍攝時,範偉當然不會像範德彪那樣缺心眼,真的把燈泡往嘴裡放,當時放進嘴裡的是纏上了紗布的小几號的燈泡,知識範偉的嘴一直做鼓脹狀,這一真一假兩個燈泡就在鏡頭前,給觀眾使起了障眼法。

唐明皇的白內障 紀曉嵐的菸袋鍋 影視劇中的小道具背後的障眼法

張國立飾演的紀曉嵐號稱紀大煙袋

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男主角常被人稱作“紀大煙袋”,碩大無比的煙槍,自然是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最重要的道具,實際上,這個與茶杯口徑差不多大小的菸袋鍋,足足可以裝下一整盒菸絲,要是統統點燃相信誰的身體也扛不住,那麼既要拍出紀曉嵐每每遇到重大變故時成竹在胸的瀟灑,又要顧及演員的健康,這就需要道具人員在菸袋上動一動腦筋了。這個煙槍的鍋底比話筒還大,道具人員在底上挖了一個小眼兒,每次放一個平常大家抽的點燃的香菸菸頭。即使這樣,一天下來 12個小時,天天抽這個,也把張國立抽得夠嗆。

剛才講到的這些小物件兒還都只是拍戲時候一些有趣的小插曲,而實際上那些槍林彈雨的警匪片和戰爭片,他們的拍攝則更加充滿了玄機。

唐明皇的白內障 紀曉嵐的菸袋鍋 影視劇中的小道具背後的障眼法

電影劇照

甭管是國產電影還是進口大片,槍戰場面一直都是最受影迷追捧的橋段,那麼在影視劇中,演員中彈流血的場面是如何被拍攝出來的呢?其實,這都離不開一個小裝置——反應彈,是人身體中彈做的效果,是一種特技效果,當然,這種效果是安全的傷不到人的,大家所看到的血漿也就是人工色素,配置的一種。裝置固定好還需要跟電源相連,在拍攝到中槍的一瞬間,由演員拉動引爆裝置,反應彈中的人造血漿就會噴濺而出,而據說,人造血漿最高可以噴濺到一米的高度。

唐明皇的白內障 紀曉嵐的菸袋鍋 影視劇中的小道具背後的障眼法

《集結號》劇照

在《集結號》的故事中,任泉飾演的指導員為了要攻取一個陣地,被突然飛來的炮彈擊中,身體在半空中被炸成兩截。而實際上,演員不可能真的遭遇這樣的慘境,那麼如何才能拍出逼真的效果來呢?為此,劇組從韓國特製了一個與任泉一模一樣的假人,讓他替演員在攻堅戰中“挨炮彈”。

唐明皇的白內障 紀曉嵐的菸袋鍋 影視劇中的小道具背後的障眼法

《集結號》劇照

雖然,假人可以替任泉完成爆破場面,但是在拍攝被炸後的近景時,就要演員親力親為了。以往拍戲的時候,可能嘴裡有口血慢慢說著話就死了,但任泉飾演的指導員被炸成了兩節,那個血在往出湧,所以拍攝當天任泉在喝血的時候,被導演給制止了,導演說,要真的大口的血往出湧一股血在流,後期都沒法配音,那個氣泡的聲音沒法配的。一般來說,拍戲時用的人造血漿都是化學制劑,演員不可能大量使用,因此一種在視覺上足以亂真,又不會對人體有太大傷害的新型血漿,成為了《集結號》的又一個秘密武器,這種血漿。基本上是蜂蜜、色料、化學的東西特殊做的,給人的感覺特別真實,幾乎跟真的血一模一樣。

都說“天有不測風雲”,有很多時候多變的天氣,確實會給劇組的拍攝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當你特別需要一場大雪,來為自己的電影製造氛圍的時候,卻偏偏就是等不來,而在這時人工造雪的技術就派上了用場。

唐明皇的白內障 紀曉嵐的菸袋鍋 影視劇中的小道具背後的障眼法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劇照

在電影《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中,趙薇拎著包毅然離開家門的鏡頭,也是整部電影拍攝的最後一個鏡頭,此時,恰好需要用雪來烘托這場戲的氣氛,拍攝這個鏡頭時,隆冬時節的鞍山雖然“賊冷賊冷”的,但就是不下雪。無奈之下,導演許鞍華只好求助於造雪機,來了一次人工降雪。

唐明皇的白內障 紀曉嵐的菸袋鍋 影視劇中的小道具背後的障眼法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拍攝現場

在造雪機的幫助下,整部《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得以順利殺青,而從實際的視覺效果上看也是足夠逼真,只不過,這造出來的雪只能遠觀,一旦拿在手上把玩就要露餡兒了,因為鑿出來的這種雪,放在手裡不會融化。

唐明皇的白內障 紀曉嵐的菸袋鍋 影視劇中的小道具背後的障眼法

《集結號》劇照

而同樣有過這樣苦等雪天經歷的,還有《集結號》劇組,當時為了能在遼寧拍攝最艱難的陣地戰場景,《集結號》劇組就曾花去了大半年的時間苦苦等待下雪,最後迫於無奈的馮小剛指揮劇組買來了整整一噸化肥,才完成了九連陣地的雪景佈置。實際上,觀眾所看到的在雪地裡戰鬥的九連弟兄,拍攝時就是在一堆化肥上面打滾兒。

如上講到的造雪特技,都還只是在隆冬季節為電影的拍攝錦上添花,製造理想的視覺效果,而接下來的這些拍攝特技,他們所要完成的都是製造與現實季節完全相反的效果。

唐明皇的白內障 紀曉嵐的菸袋鍋 影視劇中的小道具背後的障眼法

《荊軻傳奇》劇照

在《荊軻傳奇》中有一場十分重頭的打戲,就是劉燁扮演的大俠荊軻在夏日的暴雨中與人比劍的橋段,而當時卻恰恰正值隆冬時節,不可能等到天降大雨的機會,為此,劇組的特技人員想到,從旁邊的湖中抽取湖水來模擬暴雨的效果。結果,一場戲實拍下來在雨中打鬥的劉燁,早已凍的是嘴唇發紫,而特技人員卻還要下到湖中調試設備,這其中的辛苦外人是無法體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