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種植技術:自己栽培蘑菇並不難,菌種選擇與播種問題分析

導讀:自己栽培蘑菇並不難,菌種選擇與播種問題分析

近年來有許多人依靠種植蘑菇發了財,那麼這些種植蘑菇的真的發財了嗎?經過不斷的調查研究種植蘑菇雖然不會一夜暴富但是也確實是一個可以掙錢的好項目,但是想要做到高收益,首先就要學會種植蘑菇。最關鍵的前提就是選擇好優良的品種並掌握播種技巧,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如何才能做好這兩點吧。

農業種植技術:自己栽培蘑菇並不難,菌種選擇與播種問題分析

一、如何選擇與鑑定蘑菇菌種?

我國各地氣候差異甚大,栽培方式也略有不同,在選用菌種之前,必須首先了解該菌種的栽培性狀,包括菌絲生長類型,對營養、溫度、溼度等條件的要求,出菇早遲,轉潮快慢,產量高低,質量好壞,菇形大小,抗病性強弱等。

農業種植技術:自己栽培蘑菇並不難,菌種選擇與播種問題分析

目前,國內的蘑菇菌株有氣生型和貼生型兩類。氣生型菌株:出菇較慢,產量主要分佈在第一、二、三潮,潮次明顯,菇體質量較高,適合於制罐出口。該類型菌株易形成菌被,產量較低。貼生型菌株:出菇較快,產量主要集中在前幾潮,潮次不甚明顯,每潮出菇量大,菇體較小,畸形菇也較多,易開傘,菇體質量較差,不適合於制罐,適於鮮銷或製鹽水菇。

農業種植技術:自己栽培蘑菇並不難,菌種選擇與播種問題分析

優質菌種還應具備無病蟲雜菌,瓶內上下菌絲不萎縮退化,無黃水,少或無菌被,萌發力強,菌絲粗壯,生活力旺盛等在具體挑選菌種時要仔細檢查瓶壁四周、料面、瓶塞等處,不得有綠斑、黃斑、黑斑、鏽斑等不正常斑塊。菌種選購好後,若暫不使用,應置於陰涼、通風、乾燥、乾淨的地方,不可放在陽光直射、悶熱、潮溼、不通風的地方。

農業種植技術:自己栽培蘑菇並不難,菌種選擇與播種問題分析

二、蘑菇播種後容易出現哪些問題?如何防止?

(1)菌種不萌發正常情況下,播種後1晝夜,菌種塊菌絲應開始萌發。倘若播種後2天菌種塊仍不萌發,必須及時檢查原因,看料內是否有氨氣放出,料溫是否持續上升,菌種本身是否有活力。在培養料進菇房時和播種前就應及時處理消除氨臭,若播種後還有氨臭而抑制菌絲萌發,應及時加強菇房通風,在料內戳洞,促進氨氣散發。若料溫持續上升,說明培養料過生,後發酵不徹底,應立即加強菇房和料內的通風以散發熱量,降低料溫。若是由於菌。

農業種植技術:自己栽培蘑菇並不難,菌種選擇與播種問題分析

(2)菌種萌發但不吃料正常情況下,播種3天后菌絲已開始向培養料中生長。分解利用培養料,使料中的蒿稈由棕褐色變成棕色。如果菌種萌發正常,但不使料中的蒿稈色澤變淺,說明沒吃料。如果播種後5~7天尚未吃料,就必須查明原因,採取相應措施,進行補救。

農業種植技術:自己栽培蘑菇並不難,菌種選擇與播種問題分析

培養料發黏發臭,不適於菌絲生長利用而不吃料。這種情況在播種前就應拌入石膏粉以改善培養料的理化性質,但效果不甚理想,通常較難補救;培養料過酸或過鹼,可在播種前拌入石灰粉或過磷酸鈣;培養料過幹而不吃料,應及時補水,並覆蓋報紙,每天噴水1~2次。1星期內仍未生長,則說明菌種已死,要重新播種。培養料過溼而料中缺氧,菌絲無法生長,應加強菇房及料中的通風,散發水分。

農業種植技術:自己栽培蘑菇並不難,菌種選擇與播種問題分析

(3)菌絲定植並長滿床面,但不往料內生長或生長緩慢、菌絲封面。需及時加大菇房的通風,降低空氣和料面的溼度,促進菌絲向料內繼續生長,否則菌絲往往停留在料面,不往料內生長。播種後定植前如遇高溫氣候,則菌種塊菌絲容易出現萎縮現象,此時必須加強菇房的降溫管理,白天關閉門窗,晚上打開門窗通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