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葉問4》最後一戰,為何看得很感動?


《葉問4》上映前夜,導演葉偉信和武術指導袁和平攜眾主演出席了首映禮。在現場交流環節,導演葉偉信表示這部電影是《葉問》系列的完結之作,多有不捨,但人生就是這樣,總要面對告別。

這不禁讓人心生感慨,就像電影本身所呈現的那樣,它依舊是相當精彩的功夫電影,卻在看完之後,內心會湧出陣陣感動。

實際上,《葉問4》擁有著“最快的出手速度”、“最燃的動作場面”以及“最強的巔峰之戰”,它顯然是一部足以令觀眾看得很熱血的功夫電影。儘管故事的主線處理得相對簡單,人物的塑造也多少有些主角光環的味道,但作為功夫電影,它的完成度和視聽表現,依舊代表了近些年華語電影的上佳水準。

電影《葉問4》最後一戰,為何看得很感動?

我們能夠從這部電影裡收穫暢爽的觀影體驗,因為它的節奏明快不拖沓,文戲簡練,動作戲酣暢淋漓且極具觀賞性。加上有葉問“習武之人,遇到不公義的事情就要挺身而出”的俠義精神以及“用功夫打破外國人偏見”的民族氣節,更是能令人看得很燃很熱血。

可是在燃過、熱血沸騰過之後,內心會有陣陣感動,這是為什麼呢?

電影《葉問4》最後一戰,為何看得很感動?

我首先想到的,是時間。

2008年,《葉問》系列的第一部初登銀幕。甄子丹塑造的“葉問”,一身武藝,卻不問虛名,低調、內斂、溫和又不失幽默,頗有謙謙君子的儒雅氣質。但他在危難時刻的勇於擔當,面對外敵時的霸氣出手,“一個打十個”的高超功夫,都彰顯了“一代宗師”的風範。

影片一經推出,不僅贏得了大量觀眾的喜愛,也收穫了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的殊榮。隨後,《葉問2》在2010年上映,甄子丹與洪金寶那一場打戲,剛柔並濟,令人印象深刻;到了2015年上映的《葉問3》,“拳王”泰森的狠辣與張晉的凌厲,也給《葉問》系列添加了精彩看點。

電影《葉問4》最後一戰,為何看得很感動?

也許這樣概括起來好似輕描淡寫很輕鬆,但實際上,從《葉問》第一部到今天的完結篇,前後橫跨近12年。

這個時間跨度,對於電影而言是“一個系列的開始到結束”,但對於電影創作者而言,則意味著歲月的流逝。這種歲月感,會體現在片中愈來愈沉穩的“葉問先生”身上,會體現在越來越有成熟魅力的主演甄子丹身上,更會體現在已近七十五歲的武術指導袁和平身上。

我個人對於這一點的感觸會更深一些,因為此前在參加央視一檔節目的錄製中,有近距離接觸過袁和平導演。對於我這種通過香港電影啟蒙、有著濃烈港片情結的影迷而言,袁和平導演是一個令人敬重的存在。他導演或擔當武術指導的電影(如《蛇形刁手》、《太極張三丰》、《黑客帝國》、《臥虎藏龍》等)都給我留下過難忘的觀看記憶,而他在年歲增長的過程中,仍然能那麼投入地參與到電影創作,這本身就很令人敬畏。

電影《葉問4》最後一戰,為何看得很感動?

時間的力量總是最易引發感慨:銀幕上,《葉問》系列在橫跨近十二年後迎來完結;銀幕下,袁和平、葉偉信、甄子丹等主創,也在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添歲月感;而對於觀眾而言,時間一晃而過,我們大多數的青春或年少也都成為過去——尤其對於那些喜愛《葉問》系列的影迷而言,看著這個系列長大或成熟,如今要告別,內心難免也會有不捨,有感動。

而《葉問4》處理得比較溫情的是,它在片尾來了一段“回憶殺”:影片行將結束時,銀幕上出現一幕幕《葉問》系列前作的畫面,看著“葉問先生”從當時的年輕力壯到鬢角泛白的變化,看著他溫和對待妻子、強硬對抗外敵的模樣,內心不禁翻湧一段段回憶。

電影《葉問4》最後一戰,為何看得很感動?

這些回憶裡會有關乎電影的部分,也會有關乎自己的部分——一想到十二年前自己還是學生時代,如今已經而立之年,這種回憶帶來的感慨,是很能觸動心絃的。這種“回憶殺”的設計很容易引發觀眾的共情,進而產生感動。實不相瞞,我在看到片尾那段回顧片段時,便生出了濃烈的感動——也許這是很個人的體驗,因為我對這個系列存在一種情結(喜歡看功夫電影)。

其次,片中的“葉問”迎來了最後一戰,這個英雄式的人物本身也足以令人感動。

當我們回顧《葉問》整個系列,在橫跨近十二年的時間推移中,它不單單展現了我們華語功夫電影的品質,還讓我們真正認識了葉問先生。

從第一部時期的勇敢無畏到第二部時期的堅強不屈,從第三部時期的不卑不亢到現在完結篇的鐵骨柔情,葉問先生的儒雅、低調、剛強、勇敢、正直等品質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現,而他面對挑戰時的不溫不火、面對強敵時的不慌不忙、面對外辱時的不畏不懼,都讓觀眾生出一股敬意。

電影《葉問4》最後一戰,為何看得很感動?

即便整個系列出於製造戲劇衝突與塑造英雄人物的考慮,在一定程度上給了葉問先生主角的光環,但也不會讓人覺得突兀,反倒會生出一種燃情——看著敬畏的英雄擊敗一個個強敵,會感到很燃。

在《葉問4》這部完結篇裡,葉問上演了多次較量中打敗對手的好戲,幾場打戲雖然少了幾分激烈感,但卻多了不少遊刃有餘的從容感,增強了“一代宗師”的韻味。

電影《葉問4》最後一戰,為何看得很感動?

但在這些精彩的打戲之餘,影片也鋪陳了葉問與兒子葉正之間的情感線。作為父親的葉問在給兒子尋找美國學校的過程中,逐漸懂得自己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每晚準點準時的越洋電話,折射的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掛念。而在後面呈現的父子打木樁練拳的畫面,則意味著父子關係的和解,更意味著詠春武術精神的傳承。

影片對父子情感關係的勾勒,是能夠產生感動效應的。而主演甄子丹這次在塑造葉問這個角色的時候,以一種從容有度的方式既展現了角色的大齡狀態,又呈現了他溫和柔軟的一面,確實演得很好。整個系列雖然就此告一段落,但觀眾對“葉問”這個人物的認知,會更長久。

電影《葉問4》最後一戰,為何看得很感動?

最後,作為港片影迷,我對這部電影反映出的香港電影人的創作精神,也會很有觸動。

可以說,《葉問》系列是這些年最具質感的功夫電影,它讓人看到了香港電影人的用心與努力,也讓人感受到以往港片的味道。葉偉信導演對視聽語言的把控,讓這個系列的作品具備了很高的觀賞度。而分別擔任過這個系列武術指導的洪金寶與袁和平,則保障了影片作為功夫電影的精彩。

這些年來,香港電影人拍攝製作的功夫電影或武俠電影在數量上有著明顯的減少,這不禁令人感慨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真的一去不復返。但好在仍然有不少香港電影人,在堅持用心地創作具有港片味道的作品。

《葉問》系列算得上新世紀以來極具代表意義的功夫電影,這得益於創作者們的努力。尤其聽到武術指導“八爺”袁和平在現場說著“動作戲不完美不喊過”之後,就會對他們這些電影人生出一股敬意。

電影《葉問4》最後一戰,為何看得很感動?

還有,影片中出現的李小龍(陳國坤飾演)的戲份,也讓我這個影迷大為感動。那個競技賽場上首次露面的畫面,似乎就是根據真實畫面的再現。而在餐廳外面的打戲,則讓我想起了李小龍電影裡他那些凌厲快速的功夫動作,也讓我想起了當初看李小龍電影時那份激動的熱血豪情。

李小龍作為已故的功夫巨星,對很多影迷而言,是一個不朽的存在。能夠在大銀幕上看到他和師傅葉問“同框”,看到他那熟悉的抹鼻子的動作、擺出那個熟練的打鬥造型(這裡要感謝陳國坤的精彩演繹),確實會產生一陣感動。

電影《葉問4》最後一戰,為何看得很感動?

總之,《葉問4》作為貓眼評分9.5的上映新片,是一部很燃、很熱血的功夫電影,其中團結一致的民族精神,足以點燃觀眾的豪情。但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樣,這部完結篇對於很多影迷而言,或許也會有很多的感動吧。

在此向葉問先生致以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