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中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預測題:傳古溯源,創新啟智

2020年高中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預測題:傳古溯源,創新啟智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2020年秋季高一學生將使用新的高中語文統編教材。在新的高中《語文》課本編寫過程中,設定哪些單元主題、選擇哪些作品,才能使語文學習更符合新的時代立德樹人的要求,曾引起廣泛討論。有網友列出以下主題,供大家探討:

生命讚歌家國情懷審美鑑賞科學之趣

文化傳承英雄情結思辨創新自然之美

請從中選擇兩個主題,並結合學過的語文課文,以即將畢業的高三學生身份,給高中語文教材主編寫一封信,表達你對語文教材與高中生良好品格養成關係的認識與思考。署名為“辛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 字。

【試題解析】

本作文題屬於真實情境 多元任務的任務驅動型材料作文,與2019年全國卷作文題類似。命題意圖為考查考生的價值觀、理性思維和審美情趣。對思考語文教材與高中生良好品格養成關係的認識和思考這一任務體現了高考作文的核心價值觀和“立德樹人”的思想,本次作文為關係型命題,考生要闡釋語文教材與高中生良好品格養成的關係。“關係”的成立與否,觀點明確與否,思考深刻與否,都會影響到作文的質量。

八個主題解讀:

1.生命讚歌,意在培養高中生讚美歌頌世間萬物生命之美、尊重熱愛生命、追求堅韌的良好品格。

2.家國情懷,意在增強高中生忠愛孝悌的情感認知及修齊治平的使命意識,包含重視親情、愛國主義、民族精神、鄉土觀念、天下為公等傳統思想。

3.審美鑑賞,意在培養高中生對文章內容、形式等方面的審美鑑賞思想,豐富美感體驗以提高審美鑑賞能力,更好地發現美、認識美並踐行美。

4.科學之趣,意在引導學生關注科學的豐富與奇妙,培養觀察世界、探究原理、總結規律的實踐習慣和邏輯思維,樹立嚴謹辯證的世界觀,激發高中生的科學興趣,提高科學素養,培養善於思考和勇於創新的科學品質。

5.文化傳承,意在引導高中生正確理解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文學藝術、規範、律法,制度、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審美情趣等的繼承與發展。

6.英雄情結,意在引導學生正確理解英雄內涵,正確地看待、評判英雄,追尋、學習英雄偉大的精神品格,培養高中生的英勇氣概,並更理性地思考、審視自身。

7.思辨創新,意在引導高中生針對現象的辯證分析、判斷、推理、總結等,提出有別於常規的見解,進而改進或創造出新的事物、方法、思維、路徑等活動,是一種抽象思維和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綜合能力。

8.自然之美,意在引導高中生關注與體驗大自然中日月山川、蟲魚鳥獸等的豐富與美麗,學習欣賞、尊重、思考美,形成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可持續發展觀念,留意環境保護等嚴峻問題。

【審題提示】

(一)限制性

1.真實情境的限制。材料提供的真實情境是,“2020年秋季高一學生將使用新的高中語文統編教材”,新課本“主題”“作品”等問題曾引發廣泛討論。討論的核心是,設定什麼主題,選擇哪些作品,才能使語文學習更符合新的時代立德樹人的要求。考生必須在這一客觀真實情境下參與討論,拋開此真實情境另找話題則屬於跑題。

2.典型任務的限制。

(1)主題範圍限制。考生只能從網友列出的八個主題中選擇兩個主題寫作,不能多選也不能少選,所選兩個主題要體現內在邏輯關係,要便於確定立意。

(2)書信體式限制。“結合學過的語文課文”(教材版本不限),考生的寫作身份是“即將畢業的高三學生”,寫作對象是“高中語文教材主編”,寫作內容是將所選擇的主題結合所學過的課文,表達自己對語文教材與高中生良好品格養成關係的認識與思考,考生本人署名為“辛昇”,要符合寫作身份,要有對象意識,要有交流意識。

3.價值判斷的限制。考生務必以“語文教材與高中生良好品格養成關係”為寫作方向,要符合立德樹人的主流價值觀,體現一代青年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高雅的審美情趣。

(二)開放性

1.主題選擇的開放。對於材料所列的八個主題,考生可任選兩個,兩個主題詞搭配可並列、可遞進。如:

(1)“自然之美”“科學之趣”搭配,去思考人類對自然、社會的觀察與思考,呼喚人類尊重自然、合理開發利用的正確態度。

(2)“家國情懷”“英雄情結”搭配,去分析“家國情懷”對於“英雄”的意義,通過課文的合理編排,加深學生對人類“英雄情結”的理解,從而培養學生的責任擔當意識。

2.寫作任務的開放。只要是學過的語文課文都可“結合”。

3.表達方式的開放自由。記敘、議論、抒情均可,議論佔優。

【參考立意】

1.切題立意:

(1)生命讚歌和家國情懷最能養德樹人。

(2)倡家國情懷,譜生命讚歌。

(3)傳古溯源,創新啟智。

(4)賞自然之美,悟科學之趣。

(5)家國情懷引領英雄情結。

……

2.偏題立意:

(1)生命有限,價值無限。(泛化材料主旨,忽略任務)

(2)珍惜生命。(題目要求選擇兩個主題)

(3)科學與美學。(審讀材料不嚴格,擴大外延,泛化概念)


2020年高中名校模擬高考作文預測題:傳古溯源,創新啟智

【佳作簡評】

傳古溯源,創新啟智

(標題扣住作文材料擬設;形式對偶,簡潔明瞭)

尊敬的高中語文教材主編:

您好!

(書信稱呼與問候語得當,格式準確。)

聽聞2020年秋季將採用新編語文教材,但編寫中單元主題與作品選用仍未定案,作為即將畢業的高三學子,我認為,結合舊版課文與新時代立德樹人要求,選擇“文化傳承”與“思辨創新”不失為明智之舉。傳古以溯源,創新以啟智,正是發揮教材薰陶性靈的目標的落腳之處。

(單刀直入。為高中語文新教材推薦“文化傳承”“思辨創新”兩個單元主題,簡述理由並提出教材目標在於“薰陶性靈”。寥寥數語,既落實了寫作任務,又呼應了標題,文字功力非淺。)

語文教材,是社會對人才要求的折射,是教育任務、家國期許的載體。優秀的語文教材,對高中生養成良好品格,具有深浸意遠、影響悠長的作用。新時代立德樹人,無論是對人才的內蘊還是實踐,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高中生厚植於悠遠文化傳統,啟智實踐於科技生產、文藝創造之巔,是語文教材的核心任務,應在其中鮮明表達。

(第二段結合語文教材在新的時代“立德樹人”的要求,論述這兩個單元主題對“高中生養成良好品格”的積極影響,為下文分層展開詳細論述張本。)

作為新教材,不變的核心任務之一仍應是延續文脈,豐富內蘊,陶冶性靈。舊時的語文教材,為我們高中學子帶來了岳陽樓之壯美、小石潭之清冽乃至天姥山之瑰奇。正如錢穆先生所言,國之史乃是國家存在之生命,新教材也應延續這一風格,讓新的高中學生得以在文史的長河中溯源,在鮮活的文脈上與中華文化一同呼吸。承古之文化精髓,以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君子,以優秀教材延伸華夏之文脈,雲胡不喜?

(第三段列舉舊教材中的課文,論述了“文化傳承”單元延續華夏文脈、薰陶學生性靈的作用。)

響應新時代的立德樹人要求,還應貫徹創新發展理念,以其培育學生品格的突出作用,作為培育學生創新理念的一大助力。在舊版教材中,詹天佑設計“人”字形鐵路的大膽創新,莊子與其友臨溪觀魚之思辨,都使我對思辨創新深深著迷。相應的,新設“思辨創新”單元,在課堂講解、師生互動與優化練習中為高中學子培養思辨之德、創新之智,正是對立德樹人的新詮釋。當今的中國,是玉兔踏月,是天宮輝熠,是長橋臥波,更是登巉巖、小天下之國際新極。屠呦呦名傳海外,林鳴提振國家自信,外交部言辭犀利思維敏銳……值得選入的優秀文章事例太多,但都傳遞著培養思辨能力、呼喚創新人才的時代心願。新教材欲立德樹人,思辨創新不可或缺,這即是核心之二。

(第四段以教材中的詹天佑、莊子為例,講述“思辨創新”單元在學生“養思辨之德,啟創新之智”方面的幫助,並結合時代特點,大膽進言,呼籲教材加入“思辨創新”的新內容。)

“新故相推,日生不滯。”厚植文化傳承,宣傳思辨創新,培君子,育人才,是新教材不可拋棄的兩大重要任務。翱翔於古代瑰麗文史傳統,立足於思辨創新之巔,相信新教材於新時代立德樹人,將會有突出效果!

(第五段借“新故相推,日生不滯”的道理,釐清“文化傳承”“思辨創新”兩個單元主題之間的關係。)

“我們一手執著科技的利刃開闢世界,一手提著傳承的藥箱為自己療傷”。正如中國智能研究院院長所言,傳古與創新,於新時代語文教材是重要核心,對高中生良好品格養成無可替代。願新的高中教材能領學子傳古溯源,創新啟智,成新時代亟需之棟材。

(結尾引用中國智能研究院院長之言,表達了對新教材的期望和嚮往。)

辛昇

2019.12

〖點評〗

本文作者眼界闊遠,筆力雄健。從傳承到創新,從舊教材到新教材,從人才培養到教材目標,立足時代,表達了青年對語文教材的深入思考。從寫信角度看,此文語氣略顯生硬。發展等級打在“豐富”和“深刻”上。擬評59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