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的苦,誰人知曉?

距今范冰冰與李晨兩人分手已經有一年之久了,范冰冰事件已經逐漸被淡忘,而此時的她也嘗試復出。在前段時間出席一些活動的時候,范冰冰春光滿面,信心十足,但是當時的事件對她的影響還是非常大的,她的前途估計有些艱難,但起碼她很有信心。

而另一邊的李晨在分手之後,很少接受採訪,即使接受採訪的時候也從來不提范冰冰。就李晨接受採訪的態度我想說:這些都證明了他遇事不知所措、慌張,膽小怕事,把小事情及情緒無限放大直至恐懼的心理狀態。而這些都與他小時候被父親家暴有關。

李晨的苦,誰人知曉?


李晨在參加一個綜藝節目的時候,他似乎瘦的臉都有些變形,難道是舊情難忘?

李晨是個什麼樣的人?表層好人+中層單挑慫仗勢牛的冷血暴力爭贏狂+深層的孤獨自卑的孩子。

李晨小時候遭遇過家長的暴力對待,因為從這種家庭成大的孩子,已經學會了忍受皮肉之苦,也會對他人的遭遇的痛苦完全沒有同情心,李晨在跑男中展示的冷血暴力完全符合這種特徵。

往往被父母家暴經歷的孩子常成為施暴者欺負別人,來宣洩內心的恨。

李晨的苦,誰人知曉?


在家暴中,往往孩子為了發洩,他會破壞東西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砸一切可砸之物,以破壞為目的。按照心理學說,估計是因為在家庭裡他是被壓迫的階級,找不到比他地位更低級的生命體來發洩。

這樣的家庭氛圍造就了孩子脾氣暴躁,破壞力強。同時能隱忍下來的時候是沒有任何殺傷力的,甚至是以憋壞自己,委屈自己,傷害自己為手段的隱忍。

在同學和同事面前,他會產生自卑感。他覺得自己是極度窮兇極惡的狂暴或極度萎靡懦弱者。他無法處理好自己身上的情緒。

或許他有正確的價值觀,是非觀,但由於情緒紊亂,導致無法拿捏當下。他們會極度的渴望別人給予溫暖和愛。

李晨的苦,誰人知曉?


我覺得大部分家暴中成長的人都會一樣,心裡極度的渴求一份平靜與安詳。需要我們給他一個信任目光,渴望理解和寬容我。讓他們變得好起來,在群體中建立友誼,伸出友誼之手。

提起李晨,我們想到的作品除了綜藝《奔跑吧兄弟》剩下的也沒什麼了,而更多的就是他的前任和前前任撕逼的故事、他和前任每天瘋狂秀恩愛的故事、再到他們分手,最後沉寂杳無音息。當然,這是人家的自由,但習於家暴的父母,自己婚姻一般也不是很幸福。孩子在這種家庭中雖然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可不代表我們認命;我們完全可以樂觀、開朗、向上。我們可以戀愛、結婚,生兒育女,建立一個幸福家庭,而不是惡性循環。

李晨近日因“渣男案”維權遭受嘲諷,還被熱情的吃瓜網友頂上熱搜第一。這真的不是助紂為虐嗎?

李晨“渣男案”維權明星作為公眾人物,一舉一動被無限放大,更不可思議的是:有些人捕風捉影惡意造謠之類的糟心事……

據瞭解,該事件起因於2018年。范冰冰因為“陰陽合同”事件跌入事業低谷,李晨又沒有太多表示,有自媒體作者就把李晨多年來的感情糾葛和為人處事寫成長文在網絡傳播。

李晨看到這篇文章後,認為侵犯了自己的名譽權,要求被告公開賠禮道歉,並賠償經濟損失15萬元,精神損害撫慰金20萬元。

因此,我想說:作為明星你要用法律武器捍衛自己的權益,這是物保護自己最好的方式。

李晨的苦,誰人知曉?


這場侵權官司雖然沒打贏,但我想說:對於公眾人物,批評可以,侮辱不行,討厭一個明星是權利,但行使網絡暴力不行。相反,若官司打贏了你因為批評和侮辱別人的人格,真的讓你拿出20w,你是否拿得出?即使拿得出,是不是很冤枉?

更可惡的是轉發謠言再加上“理性討論”的字樣就不算侵權,這簡直是在給汙衊者提供了完美逃避法律責任的思路。

明星固然不能只要讚美,把網絡暴力當作遮羞布禁止大眾討論。但是群眾也應該有法制概念,不是什麼段子都能說的。

希望每個成年人要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進行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