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成為“老頑童”豐子愷的粉絲吧——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一起成為“老頑童”豐子愷的粉絲吧——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一起成為“老頑童”豐子愷的粉絲吧——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一起成為“老頑童”豐子愷的粉絲吧——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一起成為“老頑童”豐子愷的粉絲吧——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一起成為“老頑童”豐子愷的粉絲吧——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豐子愷


一起成為“老頑童”豐子愷的粉絲吧——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很多人瞭解豐子愷,緣於各類報刊,豐子愷充滿童趣的文字和圖畫總能不經意打動我們,然後才發現他的那本《緣緣堂隨筆》,這是豐子愷的第一本散文集,書中收錄的文字和幾十幅溫馨有趣的精品漫畫,都在向我們展示這位一代大師的有情人生與童趣世界。


一起成為“老頑童”豐子愷的粉絲吧——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緣緣堂”這個名字,聽起來既風雅又可愛,實際上卻是弘一法師李叔同幫豐子愷抓鬮抓出來的。


1926年,豐子愷請老師為自己的居所取齋號。弘一法師便在紙上寫了許多風雅的字,團成一些小紙球,撒在釋迦摩尼佛畫像前的供桌上,讓豐子愷抓鬮來決定齋名。結果,豐子愷摸到的第一個字是“緣”,打開第二個紙團,依然是“緣”,於是他便愉快地將這所雅潔幽靜的小宅子,定名為“緣緣堂”


一起成為“老頑童”豐子愷的粉絲吧——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緣緣堂


《緣緣堂隨筆》的最大特色是什麼呢?我贊同郁達夫先生的評價——對於小孩子的愛,是他散文裡的特色。


1


兒童的崇拜者


豐子愷先生曾自稱是“兒童的崇拜者”,也許這份對兒童的崇拜與愛,實際上是源於他對自己快樂童年的思念和追憶。


在全書開篇的《憶兒時》一文中,豐子愷回憶了跟著祖母養蠶、中秋賞月吃蟹和與鄰居王囡囡釣魚的三件童年趣事。在回憶養蠶時,豐子愷動情地寫道:


一起成為“老頑童”豐子愷的粉絲吧——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現在我回憶這兒時的事,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蔣五伯、七娘娘和諸姐都像童話裡、戲劇裡的人物了。且在我看來,他們當時這劇的主人公便是我。何等甜美的回憶!

一起成為“老頑童”豐子愷的粉絲吧——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美好的童年生活,還賦予了豐子愷強大的共情能力。初讀《緣緣堂隨筆》中《華瞻的日記》一文,我驚歎於豐子愷對兒童如此細緻入微的觀察,也不禁對此文充滿趣味以及獨特的寫法拍案叫絕。


一般寫兒童題材的文章,作者大抵會以旁觀者的角度,描繪出孩子們逗趣的行為或是言語。豐子愷則獨闢蹊徑,完完全全地把自己代入長子豐華瞻的角色,用小瞻瞻可愛的語氣和口吻,寫出了這篇惹人發笑的經典隨筆。


因為見到兒子和鄰居小女孩鄭德菱玩得好,豐子愷便在日記中揣測出瞻瞻的想法:


一起成為“老頑童”豐子愷的粉絲吧——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兒童世界與成人世界


其實照我想來,像我們這樣的同志,天天在一塊吃飯,在一塊睡覺,多好呢?何必分作兩家?即使要分作兩家,反正爸爸同鄭德菱的爸爸很要好,媽媽也同鄭德菱的媽媽常常談笑,儘可你們大人作一塊,我們小孩子作一塊,不更好麼?這“家”的分配法,不知是誰定的,真是無理之極了。

一起成為“老頑童”豐子愷的粉絲吧——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華瞻看見理髮師傅到家中給豐子愷剃頭捶背,露出害怕和不解的神情,豐子愷便完全模仿小孩子的口氣,寫出了這些令人捧腹的言語:


大人們的所為,這還能是越看越稀奇了!爸爸何以甘心被這麻臉的陌生人割呢?痛不痛呢?


我恨那麻子,這一定不是好人。我想對媽媽說,拿棒去打他。然而我終於不說。因為據我的經驗,大人們的意見往往與我相左。


明明是爸爸被割項頸,割耳朵,又被用拳頭打,大家卻置之不問,任我一個人恐怖又疑惑。唉,有誰同情於我的恐怖?有誰為我解釋這疑惑呢?

一起成為“老頑童”豐子愷的粉絲吧——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一起成為“老頑童”豐子愷的粉絲吧——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嘗試


可愛的豐子愷,他不僅是子女們的好玩伴、好朋友,我想他自己就是一個天真純粹、可可愛愛的大小孩、老頑童啊!


2


不泯的赤子之心


巴金先生曾如此評價豐子愷——我的腦子裡有一個“豐先生”的形象:一個與人無爭、無所不愛、一顆純潔無垢的孩子的心。我想,巴金想稱讚的,是豐子愷這顆歷盡千帆而未曾泯滅的珍貴赤子心。


《給我的孩子們》是《緣緣堂隨筆》收錄的一篇著名散文,此文也是《子愷畫集》的代序。文章開頭,豐子愷便直抒胸臆地對自己的孩子們表達了他心中的憧憬與愛:“我的孩子們!我憧憬於你們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


緊接著,他詳細地描寫出兒女們最真實可愛的童真一面:

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頭了,小貓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兩分鐘。

我每次剃了頭,你真心地疑我變了和尚,好幾時不要我抱。最是今年夏天,你坐在我膝上發見了我腋下的長毛,當作黃鼠狼的時候,你何等傷心。

一起成為“老頑童”豐子愷的粉絲吧——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


阿寶!有一晚你拿軟軟的新鞋子,和自己腳上脫下來的鞋子,給凳子的腳穿了,剗襪立在地上,得意地叫“阿寶兩隻腳,凳子四隻腳”的時候,你母親喊著“齷齪了襪子!”


豐子愷曾說:“我的心為四事所佔據,天上的神明與星辰,人間的藝術與兒童。”


而他的藝術就通過兒童的視角,展現出他獨有的溫柔與童真。


因此,在他的筆下,孩子是出現最多的,而且不再是簡單呆板的胖娃娃,而是“人間最富靈氣的”一種。


文章最後面,豐子愷又一次對兒女們深情地讚歎和表白了起來:


我在世間,永沒有逢到像你們這樣出肝肺相示的人。世間的人群結合,永沒有像你們樣的徹底地真實而純潔。


我的孩子們!憧憬於你們的生活的我,痴心要為你們永遠挽留這黃金時代在這冊子裡。

一起成為“老頑童”豐子愷的粉絲吧——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一起成為“老頑童”豐子愷的粉絲吧——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你給我削瓜,我給你打扇


而到長女豐陳寶十四歲的時候,豐子愷則專門寫了一篇《送阿寶出黃金時代》,來表達自己不願女兒長大,懷念女兒幼時的哀傷心情。


已為人父或人母的你,或許早已忘記自己兒時調皮、任性、噘嘴、發脾氣、故意跟父母“作對”、跟兄弟姐妹打架時,心裡在想些什麼了。而今天站在你面前的小孩,他們表達自己心境和情緒的方式,與當年的你一模一樣。


其實大人,也只是過了期的小朋友啊!大人們並非生來就如此剋制而嚴肅,只是年歲不可遏制地增長,生活所給與的重擔和壓力,迫使我們漸漸戴上人格面具,那個“黃金時代的幸福兒”,也就慢慢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一起成為“老頑童”豐子愷的粉絲吧——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星期日是母親的煩惱日


3


生活處處皆是趣


除了諸多兒童題材的散文,《緣緣堂隨筆》中的另一大特色,便是豐子愷寫家常瑣事時,平實文筆中蘊含的那種深永之致。


日本作家谷崎潤一郎曾如此評說豐子愷的散文隨筆——他取材的題材,原並不是什麼有實用或深奧的東西,任何瑣屑輕微的事物,一到他的筆端,就有一種風韻,殊不可思議。


一起成為“老頑童”豐子愷的粉絲吧——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白鵝》,又名《沙坪小屋的鵝》,是豐子愷在1946年夏天寫於重慶的一篇隨筆。豐子愷在文中盛讚這隻大白鵝對於他們全家,於物質上和精神上,都有不可磨滅的貢獻。


物質上的貢獻,是生蛋。大白鵝每天或隔天便下一個蛋,豐子愷的孩子們總是“把蛋熱熱地撿起,藏在背後拿進屋子來,說是怕鵝看見了要生氣。”


至於精神上,那便是:


因為我們這屋實在太簡陋,環境實在太荒涼,生活實在太岑寂了。賴有這一隻白鵝,點綴庭院,增加生機,慰我寂寥。


一起成為“老頑童”豐子愷的粉絲吧——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文章最後,豐子愷深情地寫道:


原來一切眾生,本是同根,凡屬血氣,皆有共感。所以這禽鳥比這房屋更是牽惹人情,更能使人留戀。現在我寫這篇短文,就好比為一個永訣的朋友立傳,寫照。

一起成為“老頑童”豐子愷的粉絲吧——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因為疫情的緣故而困居於家中,想必是今年春節大多數人的一段難忘經歷了。宅在家中,換個說法,也可稱是“閒居”。豐子愷曾著有《閒居》一文,開頭他便愉快地點名了自己對於閒居的態度:“閒居,在生活上人都說是不幸的,但在情趣上我覺得是最快適的了。”


一起成為“老頑童”豐子愷的粉絲吧——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今朝風日好或恐有人來


豐子愷浪漫地把閒居的生活情調用音樂來比喻:“春日是門德爾松,夏日是貝多芬,秋日是肖邦、舒曼,冬日是舒伯特。”


一個心中有樂的人,生活處處皆是趣。一個眼裡有光的老頑童,他心中的世界,真是美好得讓人讚歎不絕,心馳神往。


一起成為“老頑童”豐子愷的粉絲吧——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兒童不知春,問草何故綠


朱自清先生曾如此評議豐子愷的作品:“你的文和畫就像一首首小詩,我們就像吃橄欖似的,老咂著那滋味兒。”


這段時間,受疫情影響,大概許多人常會覺得生活麻煩,困惑不斷。那不如就讓我們捧起一本《緣緣堂隨筆》,讀兩篇短文,賞一賞豐先生的漫畫。


就如豐子愷在書中所寫:“人間的事,只要生機不滅,即使重遭天災人禍,暫被阻抑,終有抬頭的日子。”


就算大雨快要把整個世界都傾倒,我們也不要放棄希望,不要忘記愛。翻開這本書,咂幾口橄欖,任何一個時代,都可以是黃金時代。


-END-


一起成為“老頑童”豐子愷的粉絲吧——你若愛,生活哪裡都可愛

作者 | 吳曉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