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歸國”愛豆一代不如一代了?

為什麼“歸國”愛豆一代不如一代了?

要問什麼才能形容各路粉絲見到《咖啡》這首歌時的心情?

想必“活久見”這三個字再合適不過了,黃子韜的一聲“隊長”更是讓曾經的十二人糰粉,一夜夢迴“行星飯大戰四葉草”的年代。

为什么“归国”爱豆一代不如一代了?

就在上個月,騰訊公佈的《創造營2020》的導師陣容也被網友們戲稱是“前SM務工人員團建節目”。

2018年以前,歸國愛豆們一度開啟了內娛流量時代,然而在最近幾年,雖然越來越多的在韓務工愛豆選擇回國發展,但很明顯的是,“歸國”所能給他們帶來的光環,已經越來越淡了。

歸國愛豆變遷史

2005年,以Super Junior組合成員身份出道的韓庚成為了第一個在韓國出道的中國人。

Super Junior在最初被設定為實驗團,由於當時多種規定的限制,早年間的韓庚在登臺時甚至必須佩戴面具。原定僅有三個月壽命的SJ在走紅後存活了下來,計劃進軍中國市場的SM公司也在2008年4月推出了由韓庚擔任隊長的SJ-M分隊,一經出道就火遍全國。

为什么“归国”爱豆一代不如一代了?

但好景不長,因與公司發展理念不和等多種原因,韓庚在次年年末提出解約訴訟,成為了第一代歸國愛豆。

在2009年至今的十年裡,陸續共有十餘位曾在韓國出道的愛豆選擇了回國發展。

为什么“归国”爱豆一代不如一代了?

跟前輩們載譽而歸的狀態不同,近幾年“歸國”藝人在國內的亮相方式主要是上國內的綜藝節目。

大眾對於“歸國愛豆”指代的藝人認知,普遍集中在幾位前SM務工人員身上。他們也的確是目前內娛知名度、人氣共存的佼佼者。但這並不代表歸國愛豆都能在內地娛樂圈順風順水,也有許多人正面臨著

不溫不火,即將淪落到“查無此人”的境況。

韓流衰退,光環不再

剛解約時的韓庚到底有多火?這張圖就可以很好的解釋。

新浪微博上線於2009年8月,在2010年的年度熱詞中,僅有韓庚一個人名上榜

为什么“归国”爱豆一代不如一代了?

順著韓流在內地的熱潮,自帶大批粉絲歸國的天朝四子正式開啟了內娛流量時代,國民綜藝、名導電影、奢品代言資源不斷。但隨著韓娛影響力在內地的衰退,也僅僅只有這批初代歸國藝人嚐到了最後一口蛋糕。

從時間軸也可以明顯發現,初代歸國愛豆均出自於韓國三大娛樂公司,而新生代歸國愛豆則大多出自知名度相對較低的公司

在“限韓”的客觀因素下,在內地已有一定知名度的頭部韓團也難逃人氣下滑的命運,又何況是在毫無內地曝光情況下的腰部韓團。沒有自帶大批流量歸國的愛豆,“歸國”光環已經無法為人氣增長添磚加瓦。

即使是來自EXO師弟團NCT的黃旭熙,且在剛剛回國發展就拿到了《奔跑吧》這一國民綜藝,也不再擁有先天優勢,難以復刻前輩的爆火之路。而鹿晗即使曾因公佈戀情有過粉絲流失的情況,近一季度的人氣依舊在前排。由於國民度已經很高,除了微博新增粉絲數較少,反映鹿晗熱度的各項數據都在A級

为什么“归国”爱豆一代不如一代了?

作品才是第一生產力

大多數歸國愛豆在回國發展後,都選擇了轉型演員的嘗試。在韓國習慣了唱跳舞臺的他們對於演技的專業培訓幾乎空白,雖然戲是一部接一部地拍,但從作品表現來看,許多歸國愛豆們的影視表現都有些一言難盡。

为什么“归国”爱豆一代不如一代了?

根據FUNJI所整理的數據來看,歸國愛豆們主演的作品(番位在前四名內)共有59部,其中有近70%

的作品豆瓣評分低於6分,粉絲控評也沒能挽救的作品評分:

为什么“归国”爱豆一代不如一代了?

除了作品質量外,如何“出圈”也成了一大難題。

在這59部作品中,豆瓣評分人數低於低於1萬的佔23.7%,低於5萬的佔50.8%。其中評分人數最多,同時也是唯一一部評分超過50萬人的作品,是2019年上映豆瓣評分4.5的《誅仙》。

为什么“归国”爱豆一代不如一代了?

對於新生代歸國愛豆而言,他們不僅缺少基礎流量,更需要面對內娛的殘酷競爭。而初代歸國愛豆雖然能獲得更多的資源,演技也在一部部戲的磨練中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對比科班出身的專業演員,差距仍然不可忽視,偶像轉型依舊是個老大難問題。

格局激變,資源分流

2018年後,《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頭部選秀綜藝不僅讓幾位頭部選手躋身頂流,更捧紅了大批新生代愛豆。

《鎮魂》《親愛的,熱愛的》《陳情令》等劇集爆紅也讓主演們在一兩個月內從“籍籍無名”一躍成為當紅偶像。

为什么“归国”爱豆一代不如一代了?

隨著內地娛樂圈格局的急速變化,觀眾們的需求和喜好也正向著多元化發展的趨式前進。

越來越多的新生代偶像為娛樂圈源源不斷的注入著新鮮血液,面臨著“全網300追星女孩”的現狀,來不及轉型的歸國愛豆們自然會被瓜分資源和人氣。

在如今,“歸國”光環仍然具有一定的先天優勢。

相較於內地娛樂圈,韓娛擁有著更成熟且系統化的偶像打造體系,想要在每年出道上百個團體的韓娛圈生存下去,不管是練習生時期還是已經出道的藝人都時刻需要不斷的自我提升,“業務能力強”一度是歸國愛豆們的代名詞。

在音樂作品上,歸國前輩們通過粉絲能量和藝人熱度,也為他們相比做演員更為擅長的音樂事業,帶來更多曝光。即使是近兩年,出圈的音樂作品裡也依舊有他們的身影:吳亦凡的《大碗寬面》一經上線就迅速火出了圈;鹿晗的《勳章》成為了新聞聯播裡中國隊里約奧運征程的短片配樂;張藝興的兩張專輯《HONEY》《夢不落雨林》銷量位居QQ音樂數字專輯銷售總榜第三名、第五名。

为什么“归国”爱豆一代不如一代了?

在舞臺表現上,曾接受過系統培訓的歸國愛豆們也同樣具有不小的優勢,前輩們的精彩舞臺不多贅述,2018年通過《創造101》出道的新一批歸國愛豆孟美岐、吳宣儀也都曾在節目內外獻出過精彩的出圈舞臺。

为什么“归国”爱豆一代不如一代了?

但這個優勢似乎也不夠愛豆火起來了。

目前,內地娛樂圈在長期的限韓環境下正在長出高度分散的新業態,國內涉及偶像業務的藝人經紀公司已經多達400家。今年《青春有你2》和《創造營2020》的選手,就由

160餘家經紀公司負責選送,雖然依然有歸國人員的參賽,但現在青你2的高人氣選手幾乎都來自本土培養

为什么“归国”爱豆一代不如一代了?

面臨在韓發展的重重限制和國內的機會可能,越來越多的“在韓務工人員”都開始選擇歸國發展或兩地並行。

在“歸國”光環和含金量越來越弱的當下,要想火,還得從頭來。

————END————

往期精選:

粉絲訴求丨選秀公司丨數據女工丨飯圈抗疫

豆瓣小組丨控評文化丨飯圈花銷丨飯圈援助

視頻彈幕丨耽改作品丨N 季綜藝丨電子刊物

为什么“归国”爱豆一代不如一代了?

你追過“歸國”愛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