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原來泉州的民營老闆都是這麼拼出來的,安通控股的上市歷程

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兼具閩南人“愛拼才會贏”的堅韌性格,作為改革開放同齡人郭東澤、郭東聖兄弟倆出生於三面環海的泉州石獅市蚶江鎮的一個漁村。郭父在兄弟倆小時候順應當時80年代的航運潮流加入海運隊伍,後因市場低迷退出市場。

生於斯長於斯,從小受航海文化薰陶的兄弟倆在90年代創業初期奔走於全國各地為石獅民營船隻拉單,從事貨物代理的生意。

勵志!原來泉州的民營老闆都是這麼拼出來的,安通控股的上市歷程

2002年,兄弟倆與其他兩名股東以經會計事務所出具驗資報告的船舶,出資設立泉州安盛船務有限公司,公司註冊資本505萬。哥哥郭東澤出資額196萬,持有39%,時年27歲。弟弟郭東聖出資151萬,持有30%,時年24歲,其餘股份由其他兩名股東持有。

設立之初,公司擁有4條船,運力7000載重噸。隨後一步一步做大,經多次增資擴股,至2014年上市前,安盛船務註冊資本達到45000萬,郭東澤持有44.88%,郭東聖持有36.08%的股份。

2003年,兄弟倆又以貨幣資金成立了泉州安通物流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000萬,至2014年上市前註冊資金達到8247.4萬,郭東澤持有51.33%,郭東聖持有33.73%的股份。(安通控股即為上市公司的母公司,即在交易所交易的公司,而安通物流和安盛船務為安通控股的全資子公司,在上市的時候這兩家公司為安通控股控制的所有資產。後文多次提到,在此說明,以免混淆。)

至此,上述兩家公司即為上市公司安通控股(600179)的前身,在12年的時間裡迅速發展成為一家集裝箱船舶企業綜合運力排名在全球第28位的企業(國際集裝箱權威研究機構法國 Alphaliner發佈的2014年年末數據)。安盛船務設立時經評估的淨資產為562萬,至2014年12月31日經審計的淨資產為61318萬,兄弟倆始終保持絕對控股,我們可以粗略測算年複合增長率達到48%。

船運行業屬於典型的週期性行業,安通控股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2008年金融危機波及全球,航運市場低迷的倒閉潮。在外圍環境險惡,多數人不看好行業的情況下,正是考驗創業者戰略眼光和優秀企業彎道超車的時機,任何行業都一樣。

勵志!原來泉州的民營老闆都是這麼拼出來的,安通控股的上市歷程

安通物流在這樣的背景下在全國各地廣拓網絡、設辦事處以及開闢新航線,並推行“散改集”戰略。所謂“散改集”就是散貨船改成集裝箱船,集裝箱貨運的好處是顯而易見,整個貨運過程中只需要把整個集裝箱吊起吊落,在公路、水路、鐵路之間轉換,大大提升了運輸效率。這也造就公司推行“多式聯運”的基礎,實現門到門的貨物運輸服務。

勵志!原來泉州的民營老闆都是這麼拼出來的,安通控股的上市歷程

在公司上市之前,上述兩家公司始終以“仁建安通”的品牌運營,並在泉州和海外分別設立了“泉州仁建安通物流有限責任公司”和“仁建安通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公司的初衷是打算在海外上市,後來又改在A股上市。由於公開的資料有限,我們無法清除了解到具體要在哪裡上市,為什麼組織架構設立好了和協議都簽訂好了而又終止海外上市計劃。

勵志!原來泉州的民營老闆都是這麼拼出來的,安通控股的上市歷程

安通是怎樣借殼上市的呢?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