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爭氣,基金不掙錢!貨基規模下降,這些基金公司淨利縮水

在已公佈2019年業績的基金公司中,多家公司出現了利潤下滑,其中,中銀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國投瑞銀基金等同比下滑10%左右,而申萬菱信基金、長城基金、長盛基金等同比下滑超過20%。

根據數據分析來看,管理規模尤其是貨幣基金管理規模的下降對許多公司造成了影響,如中銀基金、國聯安基金、農銀匯理基金等基金公司,2019年貨基管理規模同比均下降超過20%。

目前,基金行業馬太效應顯著,頭部機構穩健增長的同時,部分中小機構卻步履維艱,如浙商基金與南華基金,已連續兩年虧損。

貨基規模下降成背後推手

管理規模的下降是利潤下滑的一大誘因,而根據目前情況來看,下滑主要集中在貨幣基金。

中銀基金2019年淨利潤8.68億元,同比減少10.79%。根據Wind數據顯示,相較2018年,中銀基金的總管理規模同比下滑5%,其中,貨幣基金的管理規模下降最為嚴重,同比減少近40%,縮水846億元。

按照中銀活期寶的年報來看,該貨基548億的規模約可以為中銀基金帶來9000萬元的管理費收入。以此計算,中銀縮水了的846億元貨基規模將造成1.38億元左右的損失。不過,2019年中銀基金的非貨幣基金規模也有所增長,在業績上可形成一定對沖。

與中銀基金情況類似的還有國聯安基金與農銀匯理基金,這兩家基金公司2019年淨利潤分別下滑38.24%與39.18%。根據Wind數據統計,國聯安2019年貨幣基金管理規模同比下降21%,縮水23億元;農銀匯理2019年貨幣基金管理規模同比下降27%,縮水345億元。

在貨幣基金收益持續走低的當下,貨基對投資者的吸引力也越來越低。根據Wind數據顯示,全市場718只貨幣市場型基金(份額分開計算)中,超過300只貨基的7日年化收益率已經跌破了2%。而在2018年初,貨幣市場型基金的7日年化平均收益率尚還高於4%。

天弘基金認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面臨衰退危機,海外央行進入一輪新的貨幣寬鬆週期。在此背景下,中國央行也實行更加寬鬆的貨幣政策,向金融市場投放大量流動性,以保證金融體系穩定,以更好支持實體有序恢復活力。以3個月存款利率為代表的貨幣市場利率從春節前2.8%附近的利率水平下行至當前1.8%以下的利率水平,隔夜回購利率更是一度下降到0.8%的低位。貨幣市場基金主要的投資品種是短久期國債、金融債、高等級信用債、存款、存單和質押式逆回購等資產,此類資產與央行的貨幣政策、銀行間的資金面高度相關。在當前寬鬆的貨幣背景下,可投資的資產收益都出現了大幅下調,故而收益進而跟隨下行。

金鷹基金2019年淨利潤同比腰斬

金鷹基金2019年營收3.1億元,淨利3033萬元,分別同比降低13%、51%。在Wind統計整理的非貨基金規模排行中,相較2018年,金鷹基金的名次下滑了23位。

根據Wind數據顯示,2019年金鷹基金偏股主動型基金規模減少24億元,同比下降24.5%;債券型基金規模減少93億元,同比下降48.1%;貨幣市場型基金規模減少122億,同比下降39.8%。

規模減少的同時,產品業績也不如人意。在金鷹基金2019已正常運作的42只產品中,共有10只產品跑輸基準收益率,其中,金鷹技術領先基金與金鷹鑫瑞基金均跑輸基準收益率10個點以上。

在中信證券對廣州證券的百億併購中,金鷹基金的股權也被剝離退還給了廣州證券原控股股東——越秀金控。據悉,金鷹基金於2020年1月3日收到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審批局出具的准予變更登記(備案)通知書,廣州證券將其所持金鷹基金股權轉讓予越秀金控事項已完成工商變更登記。

兩家基金連續兩年虧損

而在已披露經營業績的基金公司中,南華基金和浙商基金仍處於連續兩年虧損的狀態。截至2019年12月31日,南華基金2019年度實現營業收入2,932.78萬元,淨利潤-437.83萬元;浙商基金2019年度實現營業收入1168.66萬元,淨利潤-1,066.75 萬元。

而這兩家基金公司目前的管理規模均不足百億,據券商中國記者瞭解,南華基金於2019年共發行3只產品,但清一色均為債券型基金,合計規模不足15億;而浙商基金則於2019發行了9只產品。

當下,基金業的馬太效應愈加顯著,行業利潤主要被頭部機構所佔據,頭部機構穩健增長之時,中小型機構卻步履維艱,中小型基金公司想要脫穎而出愈發困難。

小公司獲取資源的難度正在不斷加大,業內人士表示,“渠道端目前對基金公司和基金產品的選擇越來越嚴格,產品池主要面向頭部機構。除此以外,想要獲得資源,小公司付出的成本也不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