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做官”和“做冠”都不容易啊

【“貂蟬冠”與梁冠】《清平樂》第四集有一場難得的“大朝會”,可以算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國家典禮之一。這個時候不穿本朝服飾,會搬出最隆重古典禮服。給這場配置的就是大家熟悉的“朝服”和“貂蟬”,其實專用於“大朝會”等隆重場合。一年不一定能用得上一兩次。

【清平樂】“做官”和“做冠”都不容易啊


中國古典式的禮服有一個特點,就是服裝樣式基本相同,只通過冠冕佩綬等部分的細節來區分身份級別,所以乍看下大家穿的差別都不大。在大朝會時百官所穿都是朱衣、朱裳。並有蔽膝、革帶、大帶、錦綬、方心曲領(需要注意的是宋代方心為實心)、玉佩、烏履等一大堆配件,每個配件都有複雜的來源和意味。內層還得穿白中單、白裙襦等等。

【清平樂】“做官”和“做冠”都不容易啊


百官頭戴梁冠(即漢唐時的進賢冠),以梁數分等級。仁宗時期的梁冠分五、三、兩梁三個等級,一品、二品用五梁,以下遞減。有鎏金銀花額,冠後有銀立筆往前探出,這根筆是早期官員簪在耳上的做筆記用的,此時已經變成禮儀性純裝飾。

身份最高的幾位(宰臣、使相,中書、門下)戴的是一種特殊的”貂蟬冠“,冠上加籠巾、貂、蟬,籠巾就是罩在冠上半透明的武弁,側插一支貂鼠尾(也就是“狗尾續貂”的貂),正中有一大倒蟬鐺,籠巾兩側上各有三隻小金蟬。

【清平樂】“做官”和“做冠”都不容易啊


【清平樂】“做官”和“做冠”都不容易啊


這個所謂的“貂蟬冠”,實際上和美女“貂蟬”的名字是一回事。傳說貂蟬在宮中原掌管內侍冠帽,其上最顯著的符號就是貂和蟬,於是就以貂蟬名之,不稱呼她的本名了。

(雖然都是朝服,但小細節還是一直在變化和調整,僅在宋代就更動過很多次,比如梁的數目天聖時最多為五,到了元豐時增加到了七梁,後綬的紋樣也全部重新配置,大帶的顏色、蟬的材質等等也有調整,其實也反應了宋代職官制度和觀念上變化的趨勢,其實很有意思。若是復原的話很多細節值得注意。去年初在國家寶藏搞了一場小型的明代大朝會,這回宋代大朝會也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