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奉行的“打擊式教育”,對孩子有用嗎?其實只會讓他變糟糕

讓孩子捱揍不是最傷害孩子的行為,真正讓他變自卑、叛逆的原因其實是父母的那些語言暴力。每個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但是不同的父母表達愛的方式不同,大多數孩子與父母關係不太好的原因,幾乎都是因為父母不會好好說話!

比如:本來是誇獎孩子的話,沒想到從有的父母嘴裡說出來就成了批評的語句,讓本來很高興的孩子瞬間變得失落。

李琳過生日,邀請了自己的幾個好朋友來家裡做客,到了中午的時候,李琳的女兒從背後拿出了一束鮮花,走到自己媽媽面前開心的說道:“媽媽,生日快樂!”。

家長奉行的“打擊式教育”,對孩子有用嗎?其實只會讓他變糟糕

李琳看到女兒手裡的花時,眼睛裡明顯閃過一抹驚喜,但是嘴上卻對女兒嚴肅的說道:“怎麼整天就知道整這些沒用的,你以為爸爸媽媽的錢都是大風颳來的嗎?要是你能把這份心放在學習上,那你學習一定不會差!”

女兒聽完瞬間難過了起來,十分委屈的說道:“媽媽,我沒有亂花錢,這是你上週給我的零花錢,我把它們都攢起來才夠買一束花的。”小丫頭說完就哭了起來,導致氣氛很是尷尬。

其實很多人都能看出來,李琳是十分喜歡那束花的,只不過她用了一句反話想要告訴女兒:要勤儉節約,要好好學習。但是這些話對於心理還沒有發育成熟的孩子來說,就是批評的意思。

家長奉行的“打擊式教育”,對孩子有用嗎?其實只會讓他變糟糕

所以,家長在對孩子說話時一定要注意說話的方式,“打擊式教育”在很多時候對孩子來說,都像是一把無形的刀子,把他們的自信心一點點擊碎。

那麼,父母該如何好好的跟孩子說話呢?

改掉那些命令式的語言

很多父母在很孩子講話時都喜歡用命令式的語氣,因為他們覺得,只有命令式的話才能讓孩子變得聽話。其實,命令式的語言只會讓孩子變得缺乏自信心,看不到自己的價值。

家長奉行的“打擊式教育”,對孩子有用嗎?其實只會讓他變糟糕

不要吝嗇對孩子的誇獎

“中國式”家長為了防止孩子有驕傲自滿的情緒,所以不太習慣對孩子說出讚美的話,儘管孩子在一些時候表現真的很好,他們也不大喜歡錶揚孩子。其實,誇獎的好處有很多,孩子在家長的誇獎下會變得越來越自信,越來越開朗。

請不要吝嗇你的讚美,比起批評,孩子更希望聽到的是讚美和鼓勵。

家長奉行的“打擊式教育”,對孩子有用嗎?其實只會讓他變糟糕

嘗試與孩子做朋友,建立平等的關係

大多數喜歡用“打擊式教育”跟孩子溝通的家長,都沒有把孩子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潛意識裡認為小孩子就是需要依靠父母而活的,沒有什麼獨立的想法,更不用講究面子,所以說出的話可能會比較傷人。

其實,小孩子也是有自己想法的,他們會很在意父母對自己的看法,會因為被誤解而委屈,會因為批評而開始自我懷疑,也會因為某些傷人的話而難過。當父母的話太傷人時,孩子可能就會慢慢疏遠父母。

家長奉行的“打擊式教育”,對孩子有用嗎?其實只會讓他變糟糕

家長想要跟孩子關係親密,前提是要跟他建立一個平等的關係,嘗試著跟孩子做朋友,把他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嘗試跟孩子好好溝通。

好好說話是每一個人的必修課,一個會說話的人不僅會有一段幸福美滿的婚姻,還會有一個彼此親密無間的孩子。

最後,希望每一位家長都能學好說話這門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