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佛教的生活實踐:“心生萬法,萬法唯心”

禪,佛教的生活實踐:“心生萬法,萬法唯心”

美國國際華嚴會會長陳紹恭講述了禪的起源、禪宗對中國文化的影響、“禪”對人類文明的影響。

陳紹恭指出,物質文明可由科技去創造,而人類的信仰危機和精神空虛是無法用高科技來解決,找到真正的安心處,是“禪”對人類文明的價值所在。

禪文明是人類文化的精髓,不僅僅是用來提高修養、淨化心靈、啟迪智慧,而且能圓滿回答人類文明的根本問題,蘊含著拯救文明危機的智慧,牽涉到整個人類文明的開始和結束。

從禪的角度看來,人類文明的開始,應是“心生萬法,萬法唯心”,從而認識自己的本心。人類文明的終極目標,應是使每個人都能明心見性,瞭解活在當下的意義,達到永恆極樂的涅槃境界。為了達到這一目標,禪宗有一整套理論與實踐方法,可以運用我們的生活中,直入本心,明心見性。簡而易的禪法,直接從自我調心入手,觀看自己的每一個念頭的生起與滅亡,這一生滅過程的長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由自淨其心而主宰自我,因主宰自我而主宰世界,這就是生命的昇華與圓滿。

佛教產生印度,兩千多年前傳到中國與本土文化交流互鑑,形成了中國佛教大乘的八大宗派(三論宗、唯識宗、天台宗、華嚴宗、禪宗、淨土宗、律宗、密宗),還有小乘兩個(成實宗與具舍宗)。尤其是禪宗對中國周邊國家,如日本、韓國、越南及東南亞各國都產生深遠影響。

近百年來佛教從亞洲傳入歐美各國:如日本禪師鈴木大拙(1870~1966),他是世界禪學權威,日本著名禪宗研究者與思想家。曾任東京帝國大學講師、大谷大學教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客座教授等職。在鎌倉圓覺寺從著名禪師今洪北川開始學禪,曾從事佛教典籍的英譯和西方哲學、神學著作的日譯,熟悉西方近代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成就。多次到美國和歐洲各國教學、演講。晚年赴中國進行佛教實地考察。一生著述豐富,除日文著作外,並用英文寫作了大量有關禪宗的著作,在西方思想界引起了強烈反響。研究內容除禪宗思想外,還包括華嚴、淨土等佛教思想。1970年在其百年誕辰時,日本編輯出版了共有32卷《鈴木大拙全集》由於他對禪學的宣揚,使得歐美國家開始對佛教產生興趣,也刺激了東方人對佛教的再度關注。他對於禪宗最大的貢獻在於編輯與翻譯禪宗著作,並在自己論禪的作品中把禪學與科學、神秘主義相聯繫,從而激起西方世界對禪學的普遍興趣。

禪,佛教的生活實踐:“心生萬法,萬法唯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