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綠色包裝”,我們需要思考這些問題

再談“綠色包裝”,我們需要思考這些問題

隨著時間的推移,距離兩部門出臺的兩項快遞綠色包裝國家標準的實施時間越來越近了,7月1日,著力推廣快遞綠色包裝,減少航空運輸二次包裝的《全生物降解物流快遞運輸與投遞用包裝塑料膜、袋》和《快件航空運輸信息交換規範》兩項快遞綠色包裝國家標準將正式實施,這兩項標準的實施將加快快遞包裝綠色治理進程,推進郵政業生態環保工作順利開展。

說起“綠色包裝”,不管是不是物流運輸行業的從業者,都不陌生,然而你可能不知道,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就開始生產和使用綠色包裝材料和製品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紙漿模塑和蜂窩紙板製品,僅僅十幾年的時間,除了偏遠的山區以外,到處都可以見到綠色包裝企業的蹤跡,也就是在那時候,“綠色包裝”開始慢慢被人們認識並發展起來。

迴歸正題,我們對“綠色包裝”的認識到發展,再到重視的這樣一個過程中,其落地實施的進程似乎有些緩慢,而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出現了新特點和新方向,物流運輸過程中的“綠色包裝”在新經濟下多次重提,就是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為何一直持續到現在仍然還有許多堵點和難點,新形勢下我們又需要思考些哪些問題呢?

“綠色包裝”從發展到實施,目前形勢到底如何?

“綠色包裝”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讓我們更加重視起來的?

先來看一組數據,2013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2013年,我國電子商務交易規模突破10萬億元大關,網絡零售交易規模1.85萬億元,相當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7.8%。2014年2月,中國就業促進會發布《網絡創業就業統計和社保研究項目報告》顯示,全國網店直接就業總計962萬人,間接就業超120萬,成為創業就業新的增長點,2014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3.32億,我國網民使用網絡購物的比例為52.5%。到了2019年,電子商務司負責人指出:2019年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達4.82萬億元,同比增長17.8%,增速進一步加快。其中B2C零售額佔全國網絡零售額的比重達75.8%,較上年同期提升4.1個百分點。化妝品、智能家居、保健品等商品成為旺銷品,銷售額同比增速均超過30%。

從以上數據來看,我國網購規模越來越龐大,而在這些龐大的消費數據的背後,是源源不斷的快遞包裹,產生的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包裝汙染群,隨著時間的推移,海量包裝廢棄物給環境帶來了沉重負擔。

山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王鳳希在接受《現代物流報》全媒體記者電話採訪時說:“2013年我國電商發展迅猛,零售規模超過了美國,除了一些偏遠地區以外,網購正在成為中國家庭購物的主要方式,“綠色包裝”讓一些專家學者更加重視起來,但重視並不代表已經解決,我們要走的路還有很遠。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可以說,當前環境問題日益凸顯,要想真正實現‘綠水青山’,就要從根源解決物流行業的包裝汙染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2019年全國兩會上也指出,近年來我國快遞業務量不斷攀升,然而配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包裹,需要消耗編織袋、塑料袋、包裝箱、膠帶、快遞運單等多種耗材,而快遞垃圾回收體系不健全,導致這些包裝材料只能滿足一次性使用需求,而可循環包裝的推廣則存在一定的現實難題;另外,伴隨著冷鏈物流的極速興起,冷鏈商品的耗材回收問題更值得關注。

據《現代物流報》全媒體記者查閱發現,從2014年到2020年,短短六年時間,國家發佈了近十五條有關於“綠色包裝”的政策法規,從國家層面看,政府也在逐步填補行業政策的空白,比如在2017年11月,國家郵政局、國家發改委等十個部門聯合發佈《關於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意見》中提到,到2020年可降解的綠色包裝材料應用比例提高到50%;主要快遞品牌協議客戶電子運單使用率達到90%以上; 2019年3月,國家發改委等24部委聯合發佈《關於推動物流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意見》要求加快綠色物流發展。以綠色物流為突破口,帶動上下游企業發展綠色供應鏈,使用綠色包材,推廣循環包裝,減少過度包裝和二次包裝,推行實施貨物包裝和物流器具綠色化、減量化;2019年5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了推薦性國家標準《綠色包裝評價方法與準則》,針對綠色包裝產品低碳、節能、環保、安全的要求,規定了綠色包裝的評價準則、評價方法、評價報告內容和格式。

“政策密集出臺,對推動‘綠色包裝’的發展有一定積極作用,但是政策的實施更應該注意提高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如果政策無法落地,那麼就是‘一紙空文’。另外,還應該加快構建快遞業包裝廢棄物回收體系,明確安全性、環保性、可靠性、可追溯性等要求及技術標準,並且建立非環保包裝的退出機制,這樣才能逐步實現快遞包裝全面綠色化。”王鳳希說。

國外推行“綠色包裝”的經驗,對我們有何啟示?

作為企業的,其最終目的就是實現“營收”,那麼成本的直接影響著企業的利潤。目前,由於環保可降解的包裝物料價格較高,出於成本考慮,不少電商和快遞企業的外包裝還在使用不可降解材料。以快遞包裝中需要大量消耗的膠帶為例,目前,絕大多數快遞包裹用的都是不可降解膠帶,而非環保可降解的牛皮紙膠帶。 

另一方面,受貨運風險影響,眾多電商被迫“過度包裝”。外包裝塑料袋、紙箱、填充物、商品自帶包裝等等。通常,一件網購商品送到用戶手上都被包得裡三層外三層,有時包裝物重量甚至遠超商品本身。雖然這樣的包裝既費錢又費力,但為了運輸安全,大多數電商在快遞包裝上都會選擇“寧多勿少”。

據《現代物流報》全媒體記者瞭解,為防止包裝材料及其廢棄物對環境造成傷害,或不合理的包裝容器物對使用者本身的健康威脅,美國及歐盟等國家對於再生、再分解包裝材料制定了法規,以及為鼓勵再生循環資源出臺各類稅費等經濟措施;澳大利亞、新西蘭、菲律賓等頒佈過為保護生態環境防止包裝物內的病蟲、細菌、微生物所制定法規制度。同時德國、法國、日本等國還對各類包裝物綠色標誌實行了相互認證模式。

比如在德國,在20世紀90年代,出臺了《包裝廢棄物管理辦法》,提出包裝廢棄物管理應按照“減量化、再利用、再循環、最終處置”的順序進行,並設定了不同包裝廢棄物的回收目標和時限,強制性要求包裝生產商、銷售商對包裝回收共同負責。該辦法還制定了包裝廢棄物從收集到最終處置的量化標準,使包裝處理的每個環節都有具體標準可依。而日本則鼓勵包裝再生利用,日本不僅制定並實施《包裝再生利用法》,還致力於回收體系的建設,鼓勵在境內建立大量的回收站,消費者將包裝廢棄物進行分類後,日本的收運系統將分類完的包裝廢棄物通過定時回收、集合中轉等方式,運輸至專門的處理中心進行再循環、再製造處理。美國:回收包裝企業可減稅。美國從上世紀90年代便開始關注綠色包裝。為了提高企業回收包裝的積極性,美國各州政府根據企業包裝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適當免除企業相關的稅收。同時,美國還在《資源保護與回收利用法》中規定,“減少包裝材料的消耗量,並對包裝廢棄物進行回收再利用”。目前,美國已在包裝廢棄物回收利用方面形成產業化運作,不僅改善了環境、提高了資源利用率,而且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

從以上各國的政策來看,《現代物流報》全媒體記者認為,在“綠色包裝”落地實施的過程中,“強制性”成為一個關鍵的點,而“強制性”的基礎則是要在實施過程中儘量減少相關企業的利益影響,維護企業的成本控制,德國強制性要求包裝生產商、銷售商對包裝回收共同負責,而美國則為了提高企業回收包裝的積極性,美國各州政府根據企業包裝回收利用率的高低,適當免除企業相關的稅收,如果將德國和美國的政策辦法結合實施,其效果或許更能事半功倍。

實現快遞包裝綠色發展,各方需要作出哪些努力?

國家政策出臺後,各大電商也在積極響應。比如2019年5月,菜鳥聯合申通、韻達、圓通、中通、百世共同發起“綠色快遞日”,並宣佈在全國鋪設5萬個綠色回收箱;目前3萬個回收箱已經走進全國各地的快遞末端網點,成為“家門口的綠色公益”。菜鳥的大數據和AI算法優化裝箱,可推薦合理的紙箱型號和裝箱方案,避免“大材小用”、過度包裝,可以平均減少15%的材料使用。過去一年,僅菜鳥倉內就“瘦身”了2.9億個快遞包裹。

有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包裝企業有近26萬餘家,包裝產業主營業務收入有2萬億元。對綠色包裝來說,減量是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小小瓶蓋功能一樣,但是重量卻不同,企業在生產時主動減輕重量,消費者在選擇時主動選擇輕薄的瓶蓋,就能減少數十萬噸的廢棄塑料垃圾。除了減量外,可循環使用也是綠色包裝的一個重要指標。

通過優化產品設計,實現減量化,重複使用,可循環,可降解,這些只是綠色包裝要遵循的基本原則。在政府發佈的《綠色包裝評價方法與準則》中,分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在一級指標中分別有資源屬性、能源屬性、環境屬性和產品屬性。在資源屬性中關於包裝材質種類,強調了在包裝設計和生產過程中,都要優先選用無毒無害環保型和單一材質的包裝材料;複合包裝材料生產要採用易於拆解或分離的加工技術。這就要求包裝企業在發展的同時,要更加重視企業的轉型升級。

要想包裝綠色起來,不僅是政府和企業的事,每位消費者更要行動起來。

有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7771.3億元,同比增長21.0%,增速高於全國3.2個百分點。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1873.6億元,同比增長25.3%。也就是說,快遞下沉市場的潛力開始釋放。為此,《現代物流報》全媒體記者認為,當前加強國民綠色意識更加重要,不僅僅是在城市大力倡導綠色環保,農村也要大力倡導綠色化生活方式,要更加全面的提升全民環保共識。在全社會宣傳和樹立綠色生活理念,人人擔負起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義務和責任。比如不管我們是在使用或者打開包裝的時候,是否都能考慮一下手裡的包裝是否是綠色包裝,是否能回收再利用?從根源來看,消費者的選擇最終會影響生產廠家選擇生產什麼樣的產品。包裝看起來很小,但卻涉及“節約適度、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廣東省物流行業協會一名張姓負責人向 《現代物流報》全媒體記者表示,當前政策很多,但是需要所涉及的相關部門和企業積極配合,讓政策“落地”成為重中之重,對於“綠色包裝”整個循環體系的建設也是當前的著力點。這首先需要政府完善配套規章制度並明確提出量化標準要求,提高操作性和政策實施效果。在立法與管理規定製定方面覆蓋到整個供應鏈條,重點關注設計與運輸環節。其次籌劃組建專業機構,建立新型回收系統,提高回收再利用的專業程度,並鼓勵社會各界多方參與;同時加強宣傳教育,促進群眾養成良好分類分揀的習慣。另一方面對再生資源的銷售和使用採取補貼政策,促進再生資源的使用。

本報全媒體記者:李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