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橋:“一綱三目”擦亮改革金名片

【核心閱讀】

3月末,浙江省2019年度全面深化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考評結果出爐,路橋區躋身全省年度改革“大考”第一方陣,獲評優秀,居全市首位。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我省的金字招牌。一直以來,路橋區深入貫徹落實省市改革精神,融合“五心”“媽媽式”服務,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綱,以公民、企業和政府領域改革為目,系統集成、協同高效推進各項改革重點任務,跑出了“路橋特色”。其中,紅色驛站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項目等工作相繼獲得省領導批示肯定。

路桥:“一纲三目”擦亮改革金名片

路橋區全面深化改革暨機關內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會

延伸便民渠道,跑出服務“零距離”

群眾的需求就是改革的方向。2016年12月,我省正式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被視為最大的為民實事。

去年1月11日,路橋區委改革辦正式掛牌成立,合力推動“最多跑一次”改革提質提效。改革不斷向公共服務領域延伸,最大程度惠及群眾。

今年春節,新冠肺炎疫情來勢洶洶。依託紅色驛站,路橋區基層黨員幹部積極投身疫情防控一線。路北街道金宸花園附近的“紅色驛站”內,負責人陳慶財幾乎每天準時“報到”,帶領驛站14名黨員幹部開展人員排查、防疫宣傳工作;路橋區中醫院醫共體總院紅色驛站結合“紅色杏林工程”,為發熱患者提供就診諮詢、轉診指導、愛心輪椅等服務。

目前,路橋10個鎮(街道)96個村(社區)共建立了116家紅色驛站。這些家門口的服務點整合行政審批、公共服務、社會民生等369個政務事項,並結合黨員志願服務建立“先鋒代辦”服務隊,實現群眾辦事就近“最多跑一次”。截至去年年底,紅色驛站累計辦理政務服務6萬餘件,受惠群眾達15萬餘人次。

改革每向前一步,群眾便多一分獲得感。2月中旬,市民王先生的女兒在路橋區第二人民醫院出生。“因為疫情,很擔心新生兒的相關證件辦不了。”王先生告訴記者,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才發現自己的擔心是多餘的。“醫院有新生兒‘出生一件事’辦理窗口,不到10分鐘就能辦完所有手續,十分便捷。”

去年5月,路橋區委改革辦牽頭整合行政服務中心、醫保、公安、衛健局、醫院、稅務和銀行等資源,通過部門間相關基礎信息的動態共享,實現“出生一件事”一站式聯辦、一體化服務。台州恩澤醫療中心(集團)恩澤醫院、路橋區中醫院、路橋區第二人民醫院等6家醫療機構均設立新生兒“出生一件事”辦理窗口。

在此基礎上,路橋區進一步梳理公民“一件事”“最多跑一次”辦事事項,全力推動身後、就醫、就業、救助、退休、軍人退役、入學等“一件事”的改革落地。

“最多跑一次”改革中,路橋區還深化“政銀聯通”工程,將更多的政務服務事項向銀行網點下放;推進“無證明城市”建設,切實解決群眾辦事材料多、雜的問題……一系列具有標誌性、關鍵性、引領性的措施落地生根,讓“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承諾變為現實。

路桥:“一纲三目”擦亮改革金名片

工業互聯網助力復工復產

優化營商環境,跑出發展“加速度”

4月1日,路橋區行政服務中心內,防疫助企“一件事”專窗正式設立。

“企業可以辦理房產稅優惠減免、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減免,將大大緩解資金壓力,真是雪中送炭!”受疫情影響,台州市餘泰電纜有限公司的生產訂單下滑。瞭解到助企相關政策之後,公司總經理龐餘喜出望外。

記者瞭解到,防疫助企“一件事”專窗為受疫情影響的企業集成提供房產稅優惠核准(困難減免)、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核准(困難減免)、對納稅人延期繳納稅款的核準、穩崗返還失業保險費(穩崗補貼)、小微企業工會經費全額返還、延期繳納社保費申請、企業社會保險費申報(階段性減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申報(減免)等13項政策辦理服務。

“這13項業務涉及稅務、人力社保、醫保、工會、殘聯等5個部門,都是企業辦理的高頻業務。現在,企業只需跑一個窗口,填寫一張申請表,選擇好辦理事項後,剩下的就全部交給專窗辦理。”路橋區委改革促進中心主任李文初表示, 企業一次性辦好所有的優惠政策享受,可以減少跑腿的次數,也能更好更快地渡過難關。

“數據多跑”“企業少跑”。路橋區從企業設立、運營、發展等各個環節出發,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企業滿意度。

為了給企業提供更優質、高效的服務,路橋區稅務局建成全省首個24小時電子稅務局體驗中心,開通289項業務。企業辦理申報納稅、退稅、繳納稅款、領購發票和證明出具等事項都可以在網上完成。

為助推企業數字化轉型,實現效率提升和產品質量升級,台州工業互聯網服務平臺應運而生。目前,平臺註冊企業7659家,已實施企業339家,接入設備3237臺;4家小微企業園完成了以“園區大腦”應用為核心的小微園數字化改造方案。復工復產階段,該平臺每日實時更新復工企業和人員信息,為路橋企業復工防疫提供可靠依據。

路桥:“一纲三目”擦亮改革金名片

工作人員介紹電子稅務局操作流程

路橋區還全面推行“標準地+承諾制”改革。帶著建設規劃、能耗、環境、投資強度、畝產稅收等一系列標準進行出讓的建設用地,企業拿地後通過“一窗受理”即可開工,建成投產後按照法定條件和既定標準進行驗收。2019年,該區共出讓13宗299.8畝“標準地”,完成“最多30天”審批項目20個;落實一般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最多90天”目標,已核發施工許可證項目40個,全部實現開工前審批“最多60天”。

同時,路橋通過設立企業開辦專窗、建立免費幫辦員隊伍、成立刻章聯合體、實行“3+X”銀行開戶模式等措施,實現企業開辦全流程“一件事”一日辦結。去年,新設立企業3119戶,同比增加15.2%。

推動精準轉型,跑出政務“高效率”

“申請公務員事務辦理,受理機構區委組織部公務員管理科”“國家工作人員因私出境登記備案-路橋區,受理機構區公安分局”……今年初,台州市機關內部“最多跑一次”平臺正式上線運行。登錄該平臺,記者看到,“高頻事項”“常用事項”“一件事”“普通事項”四個子欄目下,各個待辦事項清晰在列。

機關部門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關鍵節點,如果機關內部跑不動、效率低下,為群眾、企業辦事也就快不起來。

路桥:“一纲三目”擦亮改革金名片

新生兒“出生一件事”辦理

針對機關內部涉及“多科室跑”、多部門聯辦的事項,2019年以來,路橋區對區本級部門間事項辦事指南和辦事流程圖進行流程再造,努力實現“一件事”全流程“最多跑一次”。

按照省市事項目錄,目前該區梳理出部門間辦事事項262項,實現“最多跑一次”事項215件,達82%。其中高頻事項102件,全部實現“最多跑一次”;多部門聯辦“一件事”事項33件,實現“最多跑一次”28件,達84.8%,極大推動機關內部辦事材料精簡、流程優化、效率提升。

“接下來,我們將梳理聚合更多的‘一件事’,讓機關幹部少跑腿。同時我們還要加強督查,把機關內部‘最多跑一次’事項真正落實到位。”李文初說。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初心和使命,“最多跑一次”改革正成為路橋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金鑰匙”。

去年12月,路橋區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成立。該中心整合了區委政法委、區信訪局、區人民法院、區司法局和區人力社保局5家常駐單位及社會組織等功能室,通過“一個門受理、一站式解決、一條龍服務”,實現矛盾糾紛化解“最多跑一地”。

清明小長假過後,家住螺洋街道的王國偉來到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辦理公證業務,半小時時間,手續全部辦妥,“我事先給中心打了電話諮詢,他們已經把公證所需要的各種文件告訴了我”。

權力下放到基層、區域資源統籌共享,基層服務群眾的能力實現了長足進步。今年以來,路橋區深化“就近辦理、集成服務”改革,積極推進公安、市場監管、國土、水電氣等基層站所及相關服務機構全面進駐基層便民服務中心,社保、醫保等民生事項全面下放“家門口”辦理,鎮(街道)437項實現“一站式”“一窗式”服務。

2019年,路橋區躋身全省年度改革“大考”第一方陣,獲評優秀,居全市首位。路橋“最多跑一次”改革結出的累累碩果,讓群眾獲得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為推動路橋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路橋區委改革辦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