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為什麼總是耐心又消極,氣憤又積極?

文|小熊

教師為什麼總是耐心又消極,氣憤又積極?

-1-

曾經網上瘋傳著“衣帶漸寬終不悔,教師生活累脫水”的現狀描述,根據我國近幾年的調查研究發現,教師職業壓力水平基本上達到70%-80%,並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我國有半數以上的中小學教師面臨職業壓力。

許多專家學者也對教師職業壓力及緩解策略進行研究,為了瞭解小學教師職業壓力現狀和影響因素,小熊開展了調查研究,

在75 名被測對象中,“沒有壓力”2 人,佔 3%;“壓力較小”5人,佔 7%;“壓力一般”15人,佔 20%,“壓力較大”38人,佔51%;“壓力非常大”15 人,佔 20%。

壓力是把雙面刃,運用得當是動力,為你推波助瀾;運用欠妥便是阻力,讓你步履維艱。

由此可見,教師職業壓力的問題亟待解決,小熊結合自己的經驗,談談教師簇擁繁花似錦的詩意生活需要的三個法寶:俯下身子需愛心、走近家長需誠心、跨過挫折需恆心。


一、擁有愛心,俯下身子收穫學生的親暱


教師為什麼總是耐心又消極,氣憤又積極?

-2-

著名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沒有兩個性格完全相同的人。”

在學校這個大集體中,教師面對著來自不同家庭教育和知識基礎的學生,學生多,差異大,在課堂教學設計和特殊學生輔導中面臨著巨大的壓力與挑戰。

小熊與教師進行交流中,有些教師說道:

在課堂上難以照顧所有學生的不同發展,考慮了大部分學生,而忽略了個別學生,或照顧到了中等生和學困生,但沒有使好學生得到發展;


教師教學壓力大,沒有足夠的精力深入剖析學生的特點;


學生的兩極分化大;


一個班學生數大,每個學生擁有不同的特點,要做到面面俱到實屬不易;


學生的興趣與愛好不能長久保持……

由此可見,教師在面對學生的成長與成材時遇到不少的阻力與困惑,如何化解面對學生巨大差異的壓力,擁有積極健康的心態和智慧的教學方法是許多一線教師孜孜以求的夢想。

教師善用智慧與愛心的力量,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因材施教,材是因,教是果,教師“施教”要“因材”,要適應不同學生的特點,揚長與補短是因材施教的有效途徑,真正給學生營造“天高任鳥飛,海闊憑魚跳”的自由發展氛圍。

教師花點時間和精力瞭解學生的優缺點、學習方式、實際生活經驗,並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進行因勢利導,將因材施教體現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如分層備課、分層提問、分層佈置作業。

正如一些教師說道:“根據學生的掌握程度,佈置難、易、適中的作業”;“對於較好的學生進行拔高教學,對較慢的學生只進行基礎知識的教學”等。

姚向雲老師曾經說過:“俯下身,在孩子們的世界裡收穫與成長”,我們在遇到不同差異的學生時,俯下身,在賞識和導行中等待發芽;俯下身,用孩子的視角和思維理解問題;俯下身,為孩子求異的思維點贊;俯下身,做一個篤行的學習者。

教師為什麼總是耐心又消極,氣憤又積極?

-3-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藝術的基礎在於教師能夠在多種程度上理解和感覺到學生的內心世界,”我堅信在愛與智慧的召喚下,教師一定可以化解來自學生方面的壓力,在教師職業生涯中,源於對教育的思考與付出而擁有濃墨重彩的人生美好體驗。


二、擁有誠心,走進家長收穫家長的信任

教師為什麼總是耐心又消極,氣憤又積極?

-4-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渴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理所當然作為教師的我們被“賦予”助力孩子飛黃騰達的義務與責任。現實反饋情況是,家長與教師的合作不容樂觀,交流阻隔,障礙重重。

社會發展經歷著深刻的變革,家長的教育觀念與價值取向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轉變,家長們對涉及學生切身利益的學校生活渴望有知情權,對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渴望有話語權,家長們時刻深切關注著孩子在教師教育下是否可以得到全面發展。

教師與家長思維和角色的差異性導致了教育的分歧,研究揭示,許多家長存在對教師工作的挑剔和批評,教師對期望過高的家長缺乏耐心,對懷疑教師能力的家長感到氣憤,對那些不斷批評現有教育制度的家長更是委屈不已;

相反,面對信任與支持教師工作的家長,教師感到身心愉悅。擁有對自己、對家長的信心,作為教師如何化解源自家長的壓力,並尋求家長的合作與支持,建立愉悅和積極的良好關係是我們工作重要的一環。

1.信息共享:信息缺乏是形成家校衝突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師與家長通過及時的交流溝通,深入理解彼此的期望和孩子的需要,建立合作基礎。


巧借信息技術的力量,通過班級qq群、微信群、UMU互動建設,小窗口,大舞臺,架構交流的橋樑有效的緩解教師的壓力;


2.文化建設:努力創造接納與兼容的班級文化氛圍,讓家長成為班級的成員,利用家長的見識與修養群力群策,協同家長的力量一起管理班級,在合適的時機表達對家長的感謝,讓家長油然而生出集體歸屬感,使家長的工作有價值並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尊重與重視,溫馨和諧的關係對於教師的職業生活起著調劑作用,對教書育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協同目標:教師保持開放的心態,與家長尋求平衡點,為實現共同的教育目標攜手並進。教師與家長共同制定一個彼此認可的目標,該目標賦予每個角色一定的期望,通過對目標的逐步分解與放權,把目標具體化為一個一個可實現的方法,以確保目標的實現。

教師為什麼總是耐心又消極,氣憤又積極?

-5-

共同教育願景的實現均基於教師與家長建立的信任基礎,彼此互相寄予信心,彼此走進才會彼此靠近。合作不單單是一種目標,更是一種分享與交流的過程,合作關係是一種動態的過程,隨著合作的進程而發生變化,教師需要根據進度不斷的協調合作關係,實現互利互惠的大局勢。


三、擁有恆心,跨過挫折收穫成功的青睞。

教師為什麼總是耐心又消極,氣憤又積極?

-6-

焦慮與機遇並存的當下,教師被競爭環境與個人發展雙重壓力裹挾著,在教師生涯中學會自我緩解、解決問題、走出困境,讓教師的身心得到健康發展,這至關重要。

在恆心的保駕護航下,如何突破教師自身的困境,是當下我們需要不斷實踐與反思的主題。

1.積累經驗。陸游曾經說過:“為善如築臺,成功由積累”,學會積累,任何事情總是一面鏡子,悄悄照見我們的內心和思維。


作為教師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緊急和突發事件,在經驗與智慧缺乏時,容易犯錯,遇到事情正視自己存在的問題,積極反思,沒有經過反省的教師生涯沒有進步的空間,從而調整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通過反思筆記、微信公眾號、教學隨筆等形式逐步積累自己的教學經驗,教師日常是細流,孕育著深邃,只要你肯積累;


2.學習者。李笑來曾經說過:“我們只有一個身份,那便是學習者。”眾所周知,書籍是積累眾人智慧的不滅的明燈。


作為教師在面對壓力時,通過閱讀,從中汲取知識來緩解和安撫自己的情緒,書中別有洞天,書中柳暗花明,我們不經意間洞察了事情的真相,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策略。


通過讀書筆記、讀書分享和摘抄,豐富的知識必將為教師工作提供一帆風順的機會。

教師為什麼總是耐心又消極,氣憤又積極?

-7-

幸運與智慧的降臨往往寵幸擁有堅毅恆心的你,恆心讓你跨過愁悶不堪的遭遇與困頓,伴你走出荊棘,遇見春暖花開。

世間所有的收穫,都只靠兩件事情:策略和堅持,而堅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教師路漫漫,恆心長相伴。


教師為什麼總是耐心又消極,氣憤又積極?

-8-

作為教師的我們,為什麼總是說“沒有時間”“沒有精力”,耐心又消極?面對四面八方席捲而來的壓力,氣憤又積極?

學生個性越來越強,教學與管理上困難重重,逐步提高自身的人文與專業素養,學會因材施教讓教師的壓力得到緩解;

家長望子成龍成鳳的倒逼模式,教師氣喘吁吁,學會協調合作讓教師的壓力得到緩解;

自身專業發展與職業倦怠襲來,教師停步不前,學會積累與學習讓教師的壓力得到緩解。

尋覓適合自己舒緩壓力的策略:擁有愛心,俯下身子收穫學生的親暱;擁有誠心,走進家長收穫家長的信任;擁有恆心,跨過挫折收穫成功的青睞。

全文2958字,第22篇原創,未完待續️️,關注與支持 。

文章配圖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立即與我聯繫,我將及時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