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中有杆稱

剛剛有時間看了一下新聞,可能朋友們和我一樣,都看了馮小剛的《十問崔永元》這篇文章。

不知到朋友們看完有何感想,但本人認為,做為一個著名的導演,社會知名人士,不論怎樣,就事論事,不能對其人身攻擊,語言要文明!你問崔十問,你整篇也沒有說明闡述崔所提出“合同”的問題呀!你為什麼避而不談天價片酬的事呢?那麼崔永元說的事在你們娛樂圈,現實當中難道不存在嗎?你馮導是圈中人,比誰都清楚。

在這篇文章中,你提到電影業的發展創下多少億的票房收入,已直逼好萊塢,言下之意你和你的同行們,為國家,為社會和民族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一樣,話又說回來了,就是有重大貢獻,也是建立在國家強勝的基礎上而取得的,一個國家的繁榮昌盛才能帶來百業俱興,百花齊放,百家爭嗚!國家現在的強大是那些為之無私奉獻人的功勞,他們默默無聞,沒有向你們那樣張揚,沒有向你們那樣向社會索取鉅額的回報。袁隆平院士,以是高齡老人,還工作在第一線,他的貢獻你們誰能比,但他的年收入又能和你們誰比?航母航載機殲一15飛鯊飛機的總設計師羅陽,為了祖國的國防軍工事業,拪牲在工作崗位上,他的收入回報有你們多麼?上週未我們同城的十幾個軍校同學小聚一下,中間兩位同學談起他們回母校去的情況,說他們的隊長去世一年多了,我當時很驚訝,這位隊長年歲並不大呀,不到六十歲呀!其中的一位同學對我說“隊長的病和我爸爸是一樣的”。聽到這句話我完全明白了,我們這位隊長二十歲就在青藏線上當兵,常年奔走於二千多公里的青藏線,整整十七年,最後身體不適應高原才調回內地,而我這位同學的父親在西藏軍區從基層一名防化排長做起,一直到林芝軍分區副司令的位置,整整三十個春秋,母親在遼西一座城市一邊工作,一邊照看他們姐弟倆人,按規定全家都可隨軍,可是為了他們姐弟倆人的各方面成長,母親放棄了隨軍,父親退休後回到遼西老家,全家人才團聚,可這也只僅僅四年多點的時光,父親就離開了這個世界,在我與這位同學戰友相識相處二十多年的時光,他言談之中很少談起他的父親,給我的感覺父親在他的心中只是個代名詞……這些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的貢獻比不了你們影視界、娛樂圈的人士嗎?他們只有一種東西比不了你們,那就是物質的回報!

百姓心中有杆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