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級作業時長有規定了!

長時間看書、看電視、看手機

你家孩子是不是也“眼睛很忙”

各年級作業時長有規定了!


近日,省教育廳等八部門印發《關於做好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工作的意見》,《意見》對各年級學生作業時長、學生體育課程節數等進行明確。《意見》同時規定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此外,對家長們也提出了一定的建議,一起來看看!


目標任務

到2023年,實現全省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在2018年的基礎上平均每年降低0.5個百分點以上

到2030年,實現兒童青少年新發近視率明顯下降、視力健康整體水平顯著提升。6歲兒童近視率控制在3%左右,小學生近視率控制在38%以下,初中生近視率控制在60%

以下,高中階段學生近視率控制在70%以下。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優秀率達25%以上。


各年級作業時長有規定了!



要求學校做到:

充實保健機構。加強學校衛生保健機構建設,可以採取聘用、購買服務、返聘退休醫務人員或者以編制備案制管理試點的方式聘任衛生技術人員等,充實學校衛生保健隊伍,確保每所公辦中小學(幼兒園)至少配備1名專業衛生技術人員,以保證學校衛生健康工作和視力健康管理工作正常開展。

改善視覺環境。改善教學設施和條件,使用符合標準的可調節課桌椅,為學生提供符合用眼衛生要求的學習環境。嚴格按照普通中小學校、中等職業學校設計規範等建設標準,落實教室、宿舍、圖書館(閱覽室)、實驗室等採光和照明要求,使用利於視力健康的照明設備。從2019年開始,在全省實施學校教室視覺環境達標工程,通過三年的努力,學校教室照明衛生標準達標率100%,課桌椅分配符合率達90%。進一步加強校園環境建設,增加校園綠色覆蓋率。統籌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建設項目,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現象。根據學生座位視角、教室採光照明狀況和學生視力變化情況,每月調整學生座位,每學期對學生課桌椅高度進行個性化調整,使其適應學生生長髮育變化。

拓展科普宣教。將近視防控知識納入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向學生講授保護視力的意義和方法,提高其主動保護視力的意識和能力。積極利用學校閉路電視、廣播、宣傳欄、家長會、家長學校等形式對學生和家長開展科學用眼護眼健康教育,通過學校和學生輻射教育家長,家校互動形成合力。培訓培養健康教育教師,開發和拓展健康教育課程資源。開展視力健康知識競賽,支持鼓勵學生成立健康教育社團,開展視力健康同伴教育。

科學保教保育。積極推進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指導幼兒園嚴格落實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區域整體實施課程遊戲化,嚴禁“小學化”教學。要保證兒童每天2小時以上戶外活動,寄宿制幼兒園不得少於3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結合地區、季節、學齡階段特點合理調整。為兒童提供營養均衡、有益於視力健康的膳食,促進視力保護。幼兒園教師開展保教工作時要主動控制使用電視、投影等設備的時間,每天不得超過1小時,其他電子產品一律不得使用。

減輕學業負擔。嚴格依照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組織安排教學活動,嚴格按照“零起點”正常教學,注重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改變難度、調整進度。嚴格控制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強化年級組和學科組對作業數量、時間和內容的統籌管理,完成好基礎性作業,強化實踐性作業,減少機械、重複訓練,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小學一二年級不得佈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鐘,初中不得超過90分鐘,高中階段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寄宿制學校要縮短學生晚上學習時間。

加強考試管理。全面推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含民辦學校)不得舉辦任何形式的入學考試(測試)。堅決控制義務教育階段校內統一考試次數,小學一二年級每學期不得超過1次,其他年級每學期不得超過2次。嚴禁以任何形式、方式公佈學生考試成績和排名;嚴禁以各類競賽獲獎證書、學科競賽成績或考級證明等作為招生入學依據;嚴禁以各種名義組織考試選拔學生。

推行陽光體育。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鍊,確保中小學生在校時每天1小時以上體育活動時間,每週參加中等強度體育活動3次以上。嚴格落實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確保小學一二年級每週4課時,三至六年級和初中每週3課時,高中階段每週2課時。中小學校每天安排30分鐘大課間體育活動。已患近視的兒童青少年應進一步增加戶外活動時間,延緩近視發展。全面實施週末及寒暑假學生體育家庭作業制度,督促檢查學生完成情況。學校體育運動場所在週末及寒暑假要面向本校學生免費開放。

培養良好習慣。中小學校要嚴格組織全體學生每天上下午各做1次眼保健操,認真執行眼保健操流程,做眼保健操之前提醒學生注意保持手部清潔衛生。教師要督促學生讀寫時坐姿端正並正確掌握執筆姿勢,保持“一尺、一拳、一寸”,即眼睛與書本距離應約為一尺、胸前與課桌距離應約為一拳、握筆的手指與筆尖距離應約為一寸,讀寫連續用眼時間不宜超過40分鐘。每堂課結束前,隨堂老師組織學生進行一分鐘“米”字眼運動。按照動靜結合、視近與視遠交替的原則,有序組織和督促學生在課間時到室外活動或遠眺,每天不少於4次,每次不少於5分鐘,防止學生持續疲勞用眼。發現學生出現看不清黑板、經常揉眼睛等跡象時,要向家長及時反饋。

控制使用電子產品。學校教育本著必要和必須的原則從嚴控制使用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學習30―40分鐘後,應休息遠眺放鬆10分鐘,年齡越小,連續使用電子產品的時間應越短。教學和佈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使用電子產品開展教學時長原則上不超過教學總時長的30%,原則上採用紙質作業。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學校的要進行統一保管。

定期開展視力監測。小學要接收醫療衛生機構轉來的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電子檔案,確保一人一檔,並隨學籍變化實時轉移。在衛生健康部門指導下,嚴格落實學生健康體檢制度和每學期2次視力監測制度,加強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和新發率的統計分析,對視力異常的學生進行提醒教育,為其開具個人運動處方和保健處方,及時告知家長帶學生到眼科醫療機構檢查。學校和醫療衛生機構要及時把視力監測和篩查結果記入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電子檔案。

家長可以這樣做:

依法履行監護職責。家長要依法切實履行監護人職責,保護未成年人休息、玩耍等合法權益,關注兒童青少年視力健康,鼓勵支持兒童青少年參加各種形式的課餘體育鍛煉,形成良好的家庭運動氛圍。督促兒童青少年認真完成周末及寒暑假體育作業,引導兒童青少年從小養成終身鍛鍊習慣。監督並隨時糾正兒童青少年不良讀寫姿勢以及在走路時、吃飯時、臥床時、晃動的車廂內、光線闇弱或陽光直射等情況下看書或使用電子產品的不良習慣。控制學生非學習目的的電子產品使用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家長陪伴兒童青少年時應儘量減少使用電子產品。家長不得將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作為玩具替代品給0-6歲的兒童使用。

優化家庭衛生環境。改善家庭室內照明狀況,為兒童青少年創設良好的視覺環境。掌握兒童青少年的眼睛發育和視力健康狀況,當兒童青少年視力出現異常跡象時,應及時到正規眼科醫療機構檢查,遵從醫囑進行科學干預和近視矯治,避免近視程度加重。

保障兒童青少年睡眠時間,確保小學生每天睡眠10個小時、初中生9個小時、高中階段學生8個小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不熬夜、少吃糖、不挑食,多食用魚類、水果、綠色蔬菜等有益於視力健康的食品。

密切家校協同溝通。各中小學校要全面實施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報告書制度,定期向家長反饋學生眼健康和個性化建議等情況。健全家委會參與學校健康管理工作的機制辦法,督促家長履行保護子女視力健康的義務。家長要結合學校教育指導,幫助學生增強健康意識,掌握科學用眼護眼知識,積極關注自身視力狀況,自我感覺視力異常時要及時告知家長和教師,儘早到醫療機構檢查和治療。家長要與學校保持密切溝通,隨時瞭解學生在校期間的讀寫坐姿、握筆姿勢、用眼習慣以及體育鍛煉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輔助教育。家長應樹立科學的育兒觀,挖掘孩子的潛力,開展適合的教育,配合學校減輕學生學業負擔,不要盲目參加課外培訓、跟風報班,應根據學生興趣愛好合理選擇,避免學校減負、家庭增負。

保護孩子心靈的窗戶

需要我們一起攜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