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天小長假”,部分行業可以先休起來

文丨圳論評論員 王森

隨著我國境內疫情防控向好態勢持續鞏固,多地陸續出臺政策鼓勵居民外出增加消費。近期,江西、浙江和甘肅隴南等地提出鼓勵推行每週2.5天休假。其中,浙江和江西還計劃投放消費券和推出景區優惠等政策,進一步刺激文旅消費。

“2.5天小長假”,部分行業可以先休起來

休假非小事。“可以支配的時間,就是財富的本身。”從現代社會管理的角度看,休假制度設計,事關勞動者權益,關乎社會生產、生活秩序,最終也會影響個人的獲得感、幸福感。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與進步,科學地調整休假制度,人們就能獲得合理的休憩時間,更好地享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

休假時間增加,是建立在生產效率提高的基礎上的。人們的工作時長,隨著科技進步持續下降,增加假期是發展大趨勢。休假制度的調整,也必須適應社會經濟運行的規律。週休二日,是20世紀初期由福特汽車工廠率先實施的工作制度,它符合流水線生產的要求。但到了信息化的21世紀,就不那麼合適了,國內不少智慧密集型企業,特別是文化創意企業,已經在法律框架內,嘗試實施彈性工作制了。

當前,我國已經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可以說,吃“人口紅利”的日子就要一去不復返了,單純靠“堆疊”工作時間帶來經濟增長的模式,已經遇到邊際效益遞減的瓶頸。讓勞動者享受更多的假期,也是提升勞動生產率的有效方法。

一方面,用制度擠出工作時間中的水分,能引導企業提高生產要素利用率。比如,因為此次疫情,許多人在家遠程辦公,就深刻體會到平日裡不少會議是低效且非必要的;一些企業也發現,採用互聯網工具進行管理,效率提高了不少。另一方面,勞動者也是消費者,消費是生產的原動力,假日增加將帶來的消費增長,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

“2.5天小長假”,部分行業可以先休起來

休假制度的設計與執行,考驗著我們的社會治理水平。如果脫離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大開“假期支票”,相關政策過於粗放,不分產業的強制休假,只會打亂一些傳統企業和勞動者正常的生產、經營安排,導致工人收入減少甚至失業。這方面一些國家和地區已有前車之鑑。

只有在不影響經濟社會運行、不減損勞動者收入等各項權益的前提下,延長休假時間才能真正成為勞動者之福。休假制度,應當保持彈性,考慮到當前多元豐富的經濟樣態。在保障勞動者權益、縮減工作時間的大前提下,可以讓一部分發展質量較高的行業、企業先試行“2.5天小長假”。更關鍵的是,要強化當下勞動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確保“休假底線”,先著力解決“996”“007”這類社會反映強烈的問題,幫助企業解決集中長時間用工與休假制度之間的衝突,讓更科學、靈活的休假制度服務於企業高質量發展轉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