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從檯球菜鳥練成職業選手?一篇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的文章!

前言:

現在的我過了而立之年,也許是因為閱歷的積累,或是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對斯諾克的認識比年輕時透徹了許多。現在也會有人甚至是老外從慕名而來,找我學習檯球,但我不再願意去教別人檯球技術,我更願意去讓學員親身去感受斯諾克的魅力,享受斯諾克的樂趣。至於“AK點是什麼”、“發力是小臂還是手腕”這樣的問題,作為斯諾克愛好者你並不需要急著去理解。

有人問我,斯諾克單杆過百是怎樣練成的,我想這並不是我手把手就能教會的,現在我能告訴你們我的經歷和所學。如果你正在苦惱怎樣提高自己的水平,看下去,也許你會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許你能發現你曾忽視的地方,或者在不知不覺中你對斯諾克又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此文獻給所有愛好檯球的人們。首先我們從接觸檯球開始。

如何從檯球菜鳥練成職業選手?一篇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的文章!

王桁

第一章 初次接觸

不知道你小時候有沒有被父母揪著耳朵從各種遊戲廳、檯球廳裡拽出來過,那會兒,應該說是在上個世紀的中國,是禁止學生去“三室兩廳”的。這裡的“三室兩廳”可不是戶型,是指棋牌室、遊戲室、檯球室和舞廳、錄像廳。

第一次為什麼走進檯球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經歷,但想必多人起初是陪著朋友去的,從沒興趣到成為愛好,也是從試著打打開始。現在臺球廳裡的女生也多了起來,在臺球桌前,女生的魅力不言而喻,只要姿勢架起來往桌子上一趴,身材的完美曲線盡顯無疑,檯球絕對是女孩展示魅力的最佳運動,也是球房裡一道靚麗的風景。

說到自己,1997年我正在上初三,和現在的孩子不一樣,我初三那會過的就是住校的生活。都說逃離了家就是自由的生活,當然如果不是這樣,我與斯諾克也許就不會結緣了。那天是宿舍的哥們拉著我去了檯球廳,我並不會玩檯球,更別說能不能和別人打上幾局了,不過小時候就是有無限的天真,我們幾個人圍著一張臺子,你一杆我一杆的瞎打著,現在還記得當時同伴們的笑聲。

在那之後,檯球彷彿成了我尋找快樂的地方,初三畢業後的暑假,我沒事就會去家附近的檯球廳看別人打球,開始並不常摸杆去打,只是在旁邊看看,球廳的老闆是個檯球愛好者,他自己也會研究一些打球的動作,由於我經常去,慢慢的便與老闆熟悉了起來,老闆是我第一個不算正規的老師,他告訴我說擊球時大臂和球杆要在一條直線,於是我在家的時候也經常對著鏡子擺擺看大臂是否正確。

其實,說是檯球廳,那個時候的條件相當差,球杆的杆頭都是大頭的,球是石頭做的,甚至有的球上還有坑,翹粉也是很少見的,要打低杆的時候就用杆頭蹭下牆上的石灰,也會有一點翹粉的作用。想想要是以這個條件去打斯諾克,別說147了,估計連奧沙利文也要摔杆子了。

如何從檯球菜鳥練成職業選手?一篇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的文章!

在90年代的中國,檯球可謂是那遍佈城市的大街小巷,小賣部門口、車站前、菜市場裡,只要是能擺得下的地方,總會出現幾張露天的球檯。這項“紳士運動”漂洋過海後來到這裡,脫去了光鮮的禮服,卻深深的扎到了民眾中。那時斯諾克並不流行,電視上甚至還沒有開始轉播斯諾克賽事,大行其道的是隻有15顆球的小球檯,在這裡,沒人會規定必須穿服裝,你甚至可以赤膊上陣,你也不必保持紳士風度,打球時手架的手裡夾著根冒著煙的煙,或是拿著沒吃完的羊肉串,如果你的眼睛夠用,還可以對迎面走來的美女吹個口哨。

最開始,我們自然也是玩小臺,在小臺上一般的有兩種玩法,一是按照順序打進1號到15號,看誰得的分數多誰就贏。還有一種就是現在很流行的黑八打法,以8號球為線,1-7號為小號球,9-15號為大號球,誰先打完自己號的球以後再打進黑色8號球,最終能率先打進黑八的獲勝。

我們一開始打球,只會想著多進幾個或者打進一些難度很大的球就很開心,幾個朋友在一起打球,嘻嘻哈哈的,一會取笑你打滑桿了,又或是白球掉袋了,對輸贏是沒概念,也分辨不出別人水平的好壞。只是想著今天自己進了幾個球,或是誰打了個匪夷所思的走位,這些都是要拿出來炫耀的。雖然在旁人看來純屬瞎胡鬧,但卻不能否認每個打球的人都會有一段這樣的經歷。現在看著那些剛開始打球的小孩,半天才能打進一個球,卻也樂在其中,不禁讓我想起自己剛開始打球的樣子。

練習檯球,打的次數多了以後對球就會有記憶,哪些球是經常遇到而且好打進的,哪些是經常容易打薄或者厚的,通過總結和調整,能打進的球也就越來越多,興趣也在一點一點提高。在這方面,誰對球用心了記住了,誰的進步就越快,善於思考的人更適合打檯球。

對於剛開始打球的這個階段(我把這個階段稱作檯球的業餘一級),對臺球是沒有多少認識和理解的,所以一開始只需要掌握一個基本的擊球動作就可以,比如手架怎麼放,後手怎麼握杆等,如果身邊有會打球的朋友,可以讓他們指點一二,等打的次數多了,動作和出杆也就慢慢熟練了,前期最重要的是儘快能打進球。

有的人會想,如果一開始找個專業的教練把動作擺標準了,以後打球會不會事半功倍?我經常接到很多家長的電話,說孩子幾歲了,完全不會打球,想從一開始就進行專業培養。其實這大可不必。一開始就找專業教練會讓人覺得檯球很枯燥,光擺動作就花了很長時間,完全沒有了打球的樂趣,其實前期只要有個相對舒適的動作即可,不需要完全按照標準要求去做,以後有了興趣再找時間改動作也不會有什麼影響,前期享受檯球的樂趣才最重要。

如何從檯球菜鳥練成職業選手?一篇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的文章!

童年時代的丁俊暉

其實,丁俊暉在很小的時候也是因為有機會經常去球房,在沒有專業人士指導的情況下,自己打了一段時間才表現出了超過常人的天賦,具備了一定基礎後才決定去進行專業訓練,他的動作也是在日後慢慢的改變調整才變成今天這樣。所以在愛上斯諾克的道路上並沒有說明書,你踏出第一步,嘗試了,喜歡了,有了想去打的更好的慾望,才是最重要的開始。

第二章--超越我的對手

過了最開始接觸檯球的那個階段,就會有人開始喜歡鑽研一些東西了。比如有的人會想球到底是打哪才能進去?他們會想各種瞄點的方法,一直在瞄點的思路上鑽研。有的人呢,看過各種杆法好玩,什麼高杆、低杆、加塞,怎麼炫怎麼學,模仿高手的各種杆法並加以琢磨。

今天的網絡已經讓人們能夠輕易的獲取各種信息,網上的檯球教程也是不少,於是在這個階段,很多人會去潛心學習各種教程。不過在那個連彩色電視機都還沒有普及的年代,是沒有這樣的條件的。在我印象裡,我在這個階段時,滿腦子想的是怎麼多進幾個球,然後能多贏對手幾盤了。

那時候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很少有人會高出一大節來,所以同學、朋友都是經常聚在一起打球。並不像現在的按小時計費,5毛錢一盤是那個年代的標準價,每個球檯旁邊的牆上都會掛著一塊小黑板,用“正”字記錄每張球檯的盤數。

輸的掏錢也是我們的老規矩,所以能否贏下一盤,對於當時口袋裡並沒有多少鋼鏰的我們顯得至關重要。要是哪天輸了誰幾塊錢,第二天就連上課的時候也在算計著,放學後怎麼給他贏回來。不過常在一起玩耍的我們,也會趁著老闆不注意的時候,把打進的球偷偷的掏出來,一盤打個一小時也是常有的事情。

如何從檯球菜鳥練成職業選手?一篇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的文章!

要說“目標”、“偶像”,也是有的,我常去的那個球廳裡,就有兩個高手。一個是附近醫科大學的學生,他來自鄰市韶東,我們管他叫韶東仔。他有一個特點是喜歡用水洗完手以後把水擦在球杆上,那個時候我特別羨慕那些打一些球敢用杆法敢發力的人,他就是這樣,出杆很果斷,喜歡用杆法,低杆打的很好。在當時會打低杆的人都很少見,更別說像他這種杆法打的那麼炫的人了,真是讓旁人又羨慕又佩服。

另外一個來自邵陽,人長的很帥,卻不愛說話,打球不溫不火,卻總能連續進一些球,有時我會因為打進一個難度很大的球而沾沾自喜,然後緊接著就會出現一個非常簡單的低級失誤,而他打每顆球都表現的很淡定,每次看到他都是在那裡自己打自己的球,外邊的世界在這個時刻完全與他無關,球廳裡吵雜的環境,一旁一群人的大聲說笑,彷彿是另一個世界的事情,所以我們很少見他輸球。

每次只要他倆來了,就會圍著很多人看,欣賞著他們的進球和各種杆法,球廳是沒有人敢像他們挑戰,那純屬是自找苦吃,請他們打球而已。我當然也是圍觀群眾的一員,站在人群中靜靜的看著他們的表演,連續的進攻下球,強力的低杆拉回,會讓你覺得他們的球杆上像是被施了魔法,我甚至會盯著他們的球杆看一會兒,想著這真的與我用的球杆有什麼不同嗎?我並不敢冒然上前與他們交談,更別說和他們打上一局了,韶東仔和邵陽哥在我眼裡是一個標杆的存在,能贏的了他們倆,也成為了當時一個遙不可以及的目標。

就這樣,我升至了高中。高中的每天中午都會有兩個半小時的午休時間,我就趁著這段時間在另一個離學校近的球廳自己練球。老闆人很好,看我如此痴迷,從來沒有問過我要臺費,就這樣練了一年。

到了高二,我突然發現身邊的同學都打不過我了,漸漸的他們也不願意和我打了。於是我只能回到之前的球廳,找一些水平更高的人一起打,然後再回學校附近自己練球。那時我開始能感覺到心裡的變化,當對手咣咣打進幾個球領先我以後,我就慌了,開始畏首畏尾的,什麼球都打不進去了。當然也有反過來我打的好的時候,看到對手也開始緊張起來我就心裡有底了。

那一年我的進步非常快,他們都看到了我的進步,從初學者轉變成了一個在別人眼裡打的還不錯的少年。我時常會想起韶東仔和邵陽哥,想去和他們打一盤,但我始終不能確定自己的實力是否能與他們一戰,每次想到這,都有一種打遊戲時要去挑戰最終BOSS的感覺,不由得就會有一種緊張與興奮。

機會來的很突然,終於,我與他們兩人同臺進行了一次較量,這個我之前一直憧憬的場景變為了現實,我的餘光裡能感覺到四周聚滿了人,人們在議論著我們的每一次精彩擊球,我的手心充滿了汗水,每一杆進球都讓我興奮不已。有時旁邊的人也會影響我,他們看著我打的不好的時候,我會分心,就會想他們是不是覺得我水平很差,我就更打不好了。有時打進幾個漂亮的球讓旁人看到了,頓時心裡美滋滋的,就越打越好,而且看的人越多就越有表演慾。至於最後誰贏了,現在我已經記不清了,但那時我確是能與自己的目標一較高下了,高中一年的埋頭苦練讓我進步了太多。

在這個階段裡(我把它稱之為“業餘二級”),會對臺球有了一些初步的認識,比如我清楚了哪些球我能打進,哪些並不容易,而且也知道了當自己打的越好的時候,對手就會更容易犯錯。這時所有的注意力都是在進球上,只是因為打的多了就知道了哪些球能進哪些球不能進,關於瞄點方法是完全不懂的。

其實在這個階段,並不在於要找到什麼瞄點的方法,或者別的技巧,大量的練習會讓你產生進球的記憶,這才是最有效的,要學會自己創新並靈活運用,並且你要懂得如何把你的能力在對抗中發揮出來。在對抗中激發你自身最大的潛能,懂得贏球的技巧和戰術,檯球並不僅僅是隻把球打進的運動,是要看在什麼情況下打進以及如何運用自己的能力贏下對手,這才是檯球的根本。打進一個無關緊要的難度球和打進一個簡單的關鍵制勝球對心裡的幫助是完全不同的,這才是競技體育最大的魅力。

現在,作為教練在俱樂部裡經常看到學員們用並不熟練的動作擊球,雖然很少進球,但也打的不亦樂乎,有時還非要跟對方分出個高低強弱。其實大部分人的檯球歷程裡都會有這樣一個階段,幾個水平差不多的夥伴們一起打球,雖然打的並不好,但卻能縱情的享受檯球帶給每個人的歡樂,腦子裡只想著怎麼把球打進,贏下對手,別無雜念, 這也許是檯球裡最快樂也是進步最快的一段時期。

第三章--控制白球的魔力

我開始深入去鑽研檯球是過了第二個階段,在這之前我基本都是在享受打球的樂趣,只有進球和贏球。

如何從檯球菜鳥練成職業選手?一篇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的文章!

第一次看到斯諾克是通過中央電視臺播了一檔節目叫做《檯球城》,電視機上,兩位衣著紳士、水平極高的人經常一上手就把檯面密密麻麻的球全部打光了。那時我就幻想,什麼時候我也能穿上襯衣馬甲、繫上領結,在電視上像他們那樣打那麼好。但是那會是沒錢去打斯諾克的,而且水平也很菜,基本是單個進球都很困難的階段。不過從那時起這便成了我的一個夢想,斯諾克從此進入了我的人生。

高二的時候,我天天去練球的球房添置了一張斯諾克球檯,這也讓我欣喜若狂,我連忙拿起球杆在寬大又略顯霸氣的斯諾克球檯上打了起來,但它卻立馬讓我認識到,在這麼大的球檯上想進一個球有多麼的困難。不過我也認識到自己對斯諾克的喜愛,它的那份寧靜優雅是你在小臺上無法找尋的。可無奈的是,我當時還是個學生,囊腫羞澀,也只能在攢夠了錢後偶爾打打斯諾克。

自從球廳裡多了斯諾克的球檯,我發現高手也變得越來越多。高手可以再斯諾克上連續打下十幾個球,但我卻最多連續進兩三個,並且很多也都是低分球,一面對黑球心裡就犯怵。細心觀察打斯諾克的高手們,我發現想連續下球的首要條件,就是在你打下一顆球后讓白球停在最合適的位置,差一點都不行,這也是我之前打小臺時沒有特別去在意的,後來我漸漸明白這就是控制白球的奧秘。我開始羨慕他們能夠連續的得分,隨意的控制白球的走位,怎樣才能讓白球最終停在想要的位置,也是讓我苦苦不得解。

或許是種機緣,正在我不斷思索如何破解白球走位的難題時,我在同桌的物理奧賽題上看到了一道關於兩球相撞的動量分析題。以何種角度的碰撞,會使兩顆球改變多少各自的前進方向和速度,這是物理學中要解釋的問題,但恰恰是我最需要的知識。於是我迫不及待的跑去球廳,去試驗所學到的物理原理的可行性,結果恰如物理題中所講的驚奇,慢慢的我便理解了進球點的原理以及白球撞擊目標球后的分離角是什麼,我開始體會到了控制白球的樂趣。

練習的時候,我把球擺成了一排,然後按照順序擊打,在我每次擊球之前都會設想一下白球要停的位置,起初十次裡有一次是和我預想的一樣,成功率很低。那時我遇到過一個角度偏大的球(30到45度角),要用力量很輕的低杆才能控制住白球,我練了很多天始終掌握不好,要麼力量大了白球跑遠了,要麼力量輕了低杆變成了推杆的效果,這種小力低杆始終不知道是怎樣出杆的,練習了半個多月,也沒法控制的很好。

有時一顆球我能練兩個小時,今天感覺不錯了,我就多練會,下午的課就不去了,可到了第二天又不會了,又得重新找感覺。我會為了一個角度的球反覆練習很久,今天不行就明天,明天不行就後天,每天腦子裡就一直想著這個角度,總之一定要把它練會才滿意。

但是加塞沒練多久就明白了,我知道加塞肯定不是正常的瞄點,一開始我就試著打,打歪了以後我就往相反的方向打,慢慢就明白了順塞要往薄了瞄,反塞要往厚了瞄,至於瞄多少並不用在意,就憑感覺差不多能進了就出杆。順塞進球的成功率還挺高,出杆也順暢點,但反塞總是打不進去,很容易打薄,出杆也彆扭,後來我就很少用反塞打球,也不去管它了。至於加塞以後白球會怎麼走以及撞庫後有什麼變化,我理解的也快,就跟左右手一樣,右塞就往右,左塞就往左(低杆是相反的,這是後來才知道的,當時低杆加塞根本打不出來)。

有的杆法當我練會以後,我就會換個角度試試,看同樣的杆法不同的角度白球是怎麼走的,其實有很多地方是相通的,會了一種杆法就等於會了好幾種線路,慢慢的就掌握了很多杆法和線路,也能看懂電視裡那些高手用的杆法和線路了,有時還能猜到他們下一杆會怎麼打。而且對於進球也有了新的理解,有時只要杆法和力度配合好了球就能進,不用刻意去瞄點了。

練習控制白球這個過程是非常煎熬的,但隨著我預想的白球線路和實際的相差越來越少,我會的杆法和線路越來越多,我體會到了比打進球更有樂趣的地方,那就是白球的控制,這讓我更加的喜歡上了檯球,對臺球的認識又更深刻了一些。

在平時的對抗中,現在身邊的朋友更是沒有人能打的過我了,他們便也不再愛和我打球,當時我在學校裡也算小有名氣的檯球高手,如果那節課我沒來,老師不用想便知道我準時逃課去打球了。

對於斯諾克,單杆得分是檢驗一個人水平高低的最直觀的方法,我們那裡,那會兒單杆能打60分以上的絕對是市裡頂尖的高手了。從一開始根本摸不著黑球,到現在慢慢的偶爾也有打過20多分的時候,第一次超過20分也把我高興了好些天。一旁在打斯諾克的高手,看到我也會投來詫異的目光,我聽到他們小聲議論著,心裡也是偷偷的在樂,他們會說我年紀輕輕就有這樣的水準,過兩年一定是咱們這的頂尖人物。就這樣我開始接觸了斯諾克,並且深深的迷戀上了這項運動。

記得1999年的國慶節,正值國慶五十週年慶典大閱兵,而我卻一個人在斯諾克的臺子上練球,無意中我竟打出了一杆單杆56分,這是我第一次打出那麼高的分數,也讓旁人驚訝了一番,球廳的老闆也覺得自己球廳鍛煉出來了一位小高手,逢人就說我們那有個學生單杆能打56分,滿是自豪。可惜到了高三所有人都在認真準備高考,我也不例外,於是打球的時間就變得很少了,我很少會再出現在球廳裡,當時我有個志向,高考要考就要考到北京去,在北京必定是高手雲集的地方。懷揣著這個志向,在書本堆裡我度過了高中的最後一年時光。

這個階段通常是業餘愛好者的一個分水嶺(我把它稱作“業餘三級”),有的人由於打球時間不多,並且一直停留在只想打進球的階段,所以水平一直停滯不前,時間長了對臺球的興趣也就淡了。相反有的人在這個階段如果找到了新的興趣點,不斷鑽研和練習,水平不但能繼續提高,對臺球也會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甚至達到痴迷的狀態。

現在會遇到這樣一些學員,在剛開始練習走位的時候由於嚴重影響了準度,很快就放棄了走位練習。還有一種是教會她一種杆法,她就真的只會這一種杆法,稍微變換點角度就不會了。他們會跟我說,我連球都打不進去,還怎麼去考慮走位?其實這就是一個認知問題。

有的人覺得水平高的人就是準度好而且穩定,而我卻認為是因為他們白球控制的好,總是在打簡單球所以他們的失誤少,能夠不斷連續進球,才顯得他們厲害。檯球最大的魅力就在於控制,不僅要控制目標球進袋,也要控制住白球的位置,這才是一個完整的過程。如果只是片面的去研究怎樣進球而忽略白球的控制,你永遠都得不到最根本的解決問題的答案。而且我確信,白球控制好的人,準度是會跟著提高的。在練習控制白球走位的過程中,你會深刻的理解擊球點、擊球角度、兩球撞擊的分離角等很多物理知識,自然對準度的控制就會越來越得心應手。

在練習控制白球的過程中,開始你一定會感覺自己的準度會有下降,甚至會打不進一顆你覺得很簡單的球,但你需要做的是堅持下來,去感受控制白球手法。要靠自己去理解白球運行的原理,想在其他人的口中得到最正確的答案是不可行的,只有靠自己練習和總結,掌握控制白球的魔力,無疑是你球技質的飛躍。

在打檯球的頭三個階段,應該是最單純最不應該有雜念的時期,不要在這個階段去研究太多技術上的知識,有些東西在你水平沒到的時候想多了只會是負擔,會讓人走彎路。很多人停留在這個階段沒有進步的原因,一是在對抗當中沒有找到取勝的方法,競技能力沒有提高;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錯誤的地方以致走了很多彎路。

在方向正確的前提下,從初次打球到實現一杆清檯一般需要一年左右的時間(當然是要在有充分的打球時間條件下)。希望通過我的文章能讓你有所啟發,找到打檯球的正確方向,少走彎路。如果你能順利度過第三階段,那麼恭喜你,你已經超越了一多半人的水平,達到了業餘中級的水準。而接下來才是真正的考驗,如何實現在斯諾克上單杆過百?

第四章--初次比賽

一直走到這之前,我一直對我的檯球水平是充滿信心的,不管面對什麼樣的高手我也不怕,要準度我也有,要杆法線路我也會,所以我覺得我是能贏任何人的,那時就覺得只欠缺一個舞臺來表現自己。

如何從檯球菜鳥練成職業選手?一篇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的文章!

在2001年,考上大學的第二個學期,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北京某俱樂部要舉辦一個冠軍3000元的比賽,我當時就想機會來了,我可以好好證明一下自己了,於是充滿信心的就報名參加了。去比賽的那一天,我在賽場上看到了一張面孔,彷彿是在電視裡看到過的一個全國冠軍張凱,當時就想這樣的人也來參加比賽了嗎?我當時就蒙了,就在我還沒有回過神的時候,我的對手很快就一杆清檯,在比賽裡我一盤也沒贏就輸掉了。

輸完比賽以後我沒有離開賽場,而是在現場看了很久的比賽,我曾以為很難攻破的難度球,在那些選手眼裡總是輕而易舉的就做到了。各種遠臺發力打進並且精確控制白球,各種反塞打進走位,還有貼庫球根本沒有障礙,很輕鬆的就打進去了。

看著他們強有力的衝球,一盤盤精彩的一杆清檯,這我才意識到我原來有多麼的不堪,跟這些人比起來,我簡直是菜鳥中的菜鳥,我還自以為自己無敵了呢,這就是我第一次參加比賽的情形,一次檯球路上重大的轉折,真正見識到了職業高手的厲害,懂得了人外有人的道理。

那個時候我經常瀏覽各個檯球網站和論壇,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球友,我們每個週末都聚在一起打球,一起聚餐,一起K歌。這種聚會式的打球也是我們這些學生最喜歡的,每個人交十塊二十塊的就能打好幾個小時,有時甚至是通宵,還能結識到很多的球友在一起切磋提高,並且在那個俱樂部裡有個職業高手駐場--馬志宇。

如何從檯球菜鳥練成職業選手?一篇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的文章!

每次去都能欣賞到他高超的球技,我看著他打貼庫球一打一個準,而且一杆清檯對他來說簡直輕而易舉,他好像從來不會出現簡單失誤,而且我是第一次親眼見到他打了單杆過百,我真不敢相信這樣的人居然就在我眼前,我以為只有在電視上才會有,當時在我眼裡他就是世界級的高手,我就覺得他和奧沙利文的差距就僅僅是他沒有去打比賽而已。

那個時候週末有比賽我有時間也會去參加,不過基本都是一輪遊,然後欣賞著那些高手的表演。雖然沒有怎麼贏過比賽,但我打球的熱情卻一直沒減,只要有時間就會去現場看那些高手打球,那個時候見到了很多的高手,當時小臺裡打的最好的三個人是李明文,馬志宇,凌一。馬志宇打球華麗流暢,攻擊力超強,具有觀賞性,所以喜歡他的球迷很多。凌一打球簡單實用,球風穩健,贏球效率極高。記得有一場比賽的決賽是馬志宇對凌一,他們兩人誰先開球誰就是一杆清檯,讓所有在場的球迷看的熱血沸騰,他們倆也被業界寄予厚望。

還有李明文,當時馬志宇成名早,李明文為了提高球技一直追著馬志宇打球,不管是斯諾克還是小臺,我雖然沒有現場看過他們倆打,可是一想到那種場景都覺得緊張刺激,李明文的進步非常迅速,他打球善於思考,處理球合理巧妙讓人意想不到,心理素質極佳,漸漸的在他們三人中處於優勢。而且在一次斯諾克的比賽中,我在現場見到他連續戰勝了龐衛國、蔡劍忠,在我眼裡他就是國內打的最好的了。

2002年前後也出現了一些新人,以劉海濤王曉倩為代表的新生代,球風相當生猛,準度驚人,在比賽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那個時候他們倆還參加斯諾克全國賽,在廣東比賽時就是靠開放式的進攻把南方斯諾克防守派打法徹底震驚了。當時在南方出現了一個15歲的斯諾克神童,據說在全國已經沒有人是他的對手,他的名字就叫做丁-俊-暉!

如何從檯球菜鳥練成職業選手?一篇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的文章!

到了這個階段,我覺得我最大的變化就是見識到了一些職業高手,從而對自己水平有了一個更客觀的認識,明白了檯球並非是像我之前想像的那樣,只是簡單的把球打進和走到位就能無敵了。這對我能清晰的自我定位是很有幫助的,我明白了在臺球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且有可能這輩子也到不了那樣的高度。

精確的控制白球,全盤球勢的佈局,合理的選擇,以及永不失誤的準度,這些都是我之前連想都沒有去想過的東西,而這裡的每一樣我都不知道是如何才能做到,我覺得我的檯球水平可能就一直停留在這個階段了,因為我根本就不知道要從何做起,我有太多不足,跟職業高手比起來沒有一點可取之處。

在這個階段是非常難受的,在之前的幾個階段裡,就只是在自己的圈子裡打自己的球,別人打的好壞根本不會去比較,無非也就是跟身邊幾個水平差不多的人爭個輸贏而已,那是一段非常開心並且自我的階段。而到了這個階段,你會越來越清楚的意識到與高手的差距會有多大,你不明白那些高手是怎樣做到的,他們就像掌握了檯球秘籍,總是那麼準而且永遠不會失誤。

如何從檯球菜鳥練成職業選手?一篇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的文章!

於是你會不由自主的開始思考這些問題,並且開始研究和模仿他們,學習他們的動作,出杆,發力等等,而不管你怎麼去模仿,你的水平始終沒有提高,甚至會打的不如以前,你會越打越痛苦,越來越難以從檯球中找到樂趣,可怕的是這段過程你不知道還要熬多久,就像是走進了一個迷宮,不管怎麼打球都被堵住了停止不前,迷失了再也出不來了。

能度過這個階段的業餘愛好者非常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一般人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到檯球中來,要想度過這個階段,必須要經歷一段長期系統的練習才有可能。

第五章--潛心練球的歷程

在第四個階段裡,我的球技並沒有明顯的提高,只是見到的高手多了,明白了我的水平不過如此而已,跟高手比起來差距還太大,也知道要達到他們那樣的水平是不可能的,要有他們的一半也就知足了。後來我找到了馬志宇學球,開始進行專門的練球,我用一個暑假的時間專門住在俱樂部裡,每天練8個小時的球。

如何從檯球菜鳥練成職業選手?一篇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的文章!

那個俱樂部的生意很好,每天下午2點以後就滿臺,我們就沒有地方練球了,於是我就改成夜裡練,每天把時差倒過來,白天睡覺夜裡練球,剛開始練球的時候,我聽了教練的把動作改了,每天對著鏡子擺動作,基本沒怎麼打球,後來動作改了半個月才開始打直球,練蛇彩,教練說了我基本功不行,杆法走位不行,思路不行,總之沒有一樣是行的。

俱樂部裡當時還有幾個學徒,他們經常在一起玩,而我總是自己在一張球檯上練,很少和別人打球,一練就是一宿。我心裡想著,既然花錢學了就要好好練,平時打球不捨得花錢,這次交了那麼多的學費還不打夠本了,不就浪費了麼。於是我一直堅持著這樣練了下去,差不多一個月的時候,我在對抗當中打了一杆單杆70分,這也算是對我這一個月來練球的回報吧。

從這個時候起,我開始憧憬著什麼時候能打一杆過百呢?那樣我的檯球也算是略有所成了,於是單杆過百就成了我練球的唯一目標。

我有一些經常在一起打球的朋友,水平一直差不多,他們打球是為了玩,平時自己不會單獨練球,我呢還專門找了職業高手(徐鑫健和宋偉飛)在他們那每天練4、5個小時的球,就這樣半年多時間過去了,我的水平並沒有提高,我跟朋友打還是不相上下,他們就取笑我說這半年多都練什麼了,怎麼一點進步沒有,我也納悶了,怎麼成天練球也沒見有一點進步呢?是我沒有天分,不適合打球嗎?我開始懷疑我自己的能力了。

在那段時間裡,我也經常去參加比賽,一般能贏一到兩輪,再往後基本就沒戲了。總是對自己的信心不夠,遇到稍微厲害點的就發揮不出自己的水平,失誤連連。總覺得自己是遇到一個坎了,而這個坎可能永遠也跨不過去,我覺得我的水平可能就到頭了,想再往上提高很難了,過百可能沒機會了。

我曾經在過百這個問題上困擾了很久,哪怕我已經打過很多次的70+,但始終沒有過百。我也一直在找原因,今天覺得站位不對了就琢磨站位,明天覺得握杆不對了就研究握杆,還有研究該如何發力,我的低杆很差,稍微遠點就拉不回來。今天學奧沙利文的動作,明天又想嘗試亨得利的動作,而且每次一變的時候都會有新的感覺,會讓我瞬間打的很好,這讓我很興奮的以為找到了檯球秘籍,可沒過幾天,這種感覺就消失了,再也找不到了,水平又回到了之前那樣,所以又開始改,就這樣那段時間一直在重複這個過程。

就這樣一直改來改去,唯一沒變的就是我還是沒有過百,到了最後我覺得我是不是真的不適合打檯球這條路。

如何從檯球菜鳥練成職業選手?一篇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的文章!

通過這段將近一年多時間的練球,我發現我的行為和態度在發生轉變,動作上不再像個毛毛躁躁的菜鳥,讓人一看就有很多毛病,而是在一招一式上變的專業起來,態度上也開始明白要認真對待每一杆的擊打,整個人的節奏和行為都在變得專業,雖然球技上並沒有實質上的突破,可是讓旁人一看,卻也有個高手的模樣了。

漸漸的我彷彿找到了那扇門,而在這之前我所有的一切都只是在瞎打亂撞,一直只是在門外轉悠找不到方向,推開那扇門,我就能找到職業檯球道路的起點,這時我才覺得我在這條路上,才剛剛起步而已。想把球打好,首先必須得有個好的態度,對每一次的擊球和選擇都要認真嚴謹,這是我一個非常大的觀念上的轉變。

過了這個階段的人可以說是讓很多人都羨慕的業餘高手了,成為這樣的高手要說是有什麼秘訣的話,那就是所有到了這個階段的人,必然都會有一段不分晝夜,潛心鑽研,刻苦練習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成為高手的唯一秘籍。

這個過程你付出的越多,你以後的收穫就越多,說明你能到的水平就越高,不要懷疑你現在的付出是否有意義,是否能有回報,在臺球的世界裡,任何真心的付出都一定會有回報的,有的人可能已經花了很長的時間在刻苦練習,卻絲毫不見提高,有的只是時候未到,還沒練到那個份上,有的或者是急於求成總想找捷徑,把精力花在了錯誤的地方以致繞了彎路耽誤了時間。

在練球的階段裡,必須要固定一種方式方法堅持打下去,哪怕明知是不完美的,如果總是在改變,那永遠都只是在原地打轉,而不能往前走。

在這也奉勸一些初學者,不要試圖從他們身上找到任何竅門,因為他們任何的方法都是經過成千上萬次的練習得來的,沒有人可以直接拿過來就能管用的。

第六章--找到自我,實現單杆過百

後來我到了需要上班找工作的年齡,對於走職業檯球的夢想,我想以我的年齡和檯球資質,恐怕不現實了,我得承認我不是個有檯球天賦的人。所以思前想後我最終放棄了專業練球的道路,找了一個跟檯球無關的工作。

那時我每天定時定點的上下班,有時會趁著晚上的時間去打打球,只是不再執著於能不能打好和過不過百了,也不再糾結怎樣打才是對的,怎麼舒服怎麼來,畢竟打球的時間有限,心裡一直放不下對臺球的感情,所以我很珍惜每次打球的時間,我會讓自己更投入更認真,提高打球的效率,不再去想那些跟球無關的技術問題了。

這樣的打球狀態讓我的心一下放開了,輕鬆了,對臺球那種久違的樂趣也慢慢找回了。加上我之前練了一年多的時間,基本功還在,很多時候我反而能打的更好了。也就是在上班以後的第三個月,2003年的某一天,我打出了第一杆過百,105分,就在我什麼都沒有去想的時候,居然莫名奇妙的實現了過百的夢想。

我一直以為過百應該是在找到了某種不會失誤的秘籍後,或者是動作出杆上沒有任何瑕疵才能完成的,所以之前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在研究這些東西,這就在無形中形成了一種自我懷疑的意識,這些技術到底是對還是不對?所以不管我嘗試用哪種方式打球,我都無法確定這是否正確,每當出現失誤的時候,我就會開始懷疑自己,也許這個方法不對,這種不自信沒有自我的心態最終導致我的球技無法突破瓶頸。

所以我的第一次過百,僅僅就是因為我當時什麼都沒在意,只想著進球和把白球走到我想要的位置,就像我最開始打球的那樣,簡單而投入,僅此而已。我需要做的是強大自己的內心,不要讓它有任何動搖和疑惑,我就是我,哪怕明知道有不足,那又能說明什麼?哪個人打球能沒有不足?沒有人是完美的,檯球裡也沒有絕對正確的技術,什麼是對?真正對的在於自己的內心,在於肯定自我。我只需要了解自己,找到自我,把我的特點發揮到極致就足夠了。

之後我參加了一個小臺比賽,北京的高手幾乎都來參加了,小臺有李明文、馬志宇、石鑫,斯諾克有蔡劍忠、徐鑫健、宋偉飛等等,大概有100人左右。最後我一路過關斬將,連續贏下了幾大高手進入了半決賽,我當時的心態就是高手也是普通人,也會有出現失誤的時候,我只要抓住他們的失誤就能贏。

帶著這種自信在半決賽面對李明文,我絲毫不怵。可結果是我一點贏的機會都沒有,很快2:6就敗陣下來,當時給我的印象就是他處理局面以及控制白球的水平遠遠高出了其他人。同樣是一杆清檯,有的人是按部就班的打完,我覺得我打好了也能做到,而有的人,每一杆處理的相當巧妙合理,是我連想都想不到的,我想這就是真正的高手與別人的不同,他們的每一杆都是有內容有深度的,是對每一杆的處理花了很多心思去思考的。

單杆過百,就意味著最少要連續打進26顆球,在這期間你要很好的控制住白球,也要做到準度上不能有半點失誤,同時還要剋制住內心的緊張和波動,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也是所有打斯諾克業餘愛好者的夢想。

很多業餘愛好者都在說,打了這麼多年的斯諾克就希望能過一次百,那就知足了。也就是因為這一個目標,多少人徹夜不眠的打球,眼看著目標離自己越來越近,卻總是實現不了。經常在單杆6、70分以後就會出現各種懊惱的簡單失誤,這到底是為什麼?是技術不過關,還是心態不夠好?

如何從檯球菜鳥練成職業選手?一篇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的文章!

斯諾克就是一個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的過程,當你經歷過一切,付出了所有,最後再把所有雜念都拋開,回到你最初打球的狀態,也許過百就離你不遠了。在我看來,過百僅僅就是因為不管怎樣我都堅持下來了,我始終都沒有放棄過檯球,到了該發生的時候它自然就發生了。

不要刻意去改變自己,只要你能打70分了,就說明你有些東西就是對的,你需要堅信自我,樹立自己的風格,並真正瞭解自己。如果你能善於分析每次失誤時的原因,找出自己的問題所在,並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瞭如指掌,然後加以針對性的練習,你就會一直進步。同樣是打70分,有的人是依靠準度,那就需要加強走位的練習。而有的人白球控制的不錯,那就需要控制好節奏,越到後來越要控制好自己心理的波動,要清楚自己到什麼程度時會開始失控,要懂得在這個時候調整自己,讓自己專注起來,當然這些東西要做到讓它順其自然的發生,才會有效果。

最後我想說,到了這個階段的人,想提高是非常困難的,哪怕是一點小小的毛病,也不是通過一個簡單的改變和模仿就能提高的,這是需要你花上成千上萬次的練習才有可能改變,可真當你改掉了這一點點的問題,可能就是質的飛躍。(作者:王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