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易經天地數與大衍數的差別,理解易經應用數理原理

文:玄牝中道

易經”河圖”中的四方及中央共有兩圈黑白所組成的點,內圈數為”生數”,分別是1,2,3,4,而外圈是”成數”,分別是6,7,8,9,中間是5,和10,其中5與10在古籍”天原發微”的補註各類圖中記載為:”虛五與十即為太極”,也就是說5是幫助”生數”生成”成數”的催化劑,6是1加5,7是2加5,8是3加5,9是4加5,生數加了5就成了生數,5和10(10是5加5,為何又是太極?後面會說)既然是太極,那太極是什麼?自古許多先賢只說太極是宇宙混沌的兩股陰陽氣,很抽象,不易理解,但如果你細細再深讀諸子易理大著後,你就會發現5就是五行,5是陽極五行氣的總和,而10是陰極五行的總和,所以5和10是陰陽五行與五行的組合(合,衝,刑,害等各種形式,而這也是八字命理最重要的部分).沒有陰陽五行的清升濁降,萬物就不會產生.


從易經天地數與大衍數的差別,理解易經應用數理原理

1,3,5,7,9為奇數,和為25,25又稱為天數的滿數,2,4,6,8,10為偶數,和為30,30又稱為地數的滿數(在干支轉換太玄數算出太玄身命卦時天地數至關重要),天數與地數的總和是55,也就是說天地間數的總和是55.

那大衍數又是甚麼? 易傳曰:"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大衍是宇宙萬物衍化的數,古代是用它來卜噬看事情變化的.

它和天地數差了5,這5的差異就是因為5是五行,是虛的,它的用作只是將1,2,3,4變成6,7,8,9,10的催化劑,所以天地數55要減去5(但並沒有減去10,因為10是陰極五行,陽極五行是催化成數,而陰極五行是催化生數與成數變成萬物的,所以它屬於大衍數中),故大衍數是50.


從易經天地數與大衍數的差別,理解易經應用數理原理

自古有許多易儒解釋大衍之數五十:太極,稱太一也 ;兩儀:陽一,陰二 ;四象:太陽一 ,少陰二,少陽三,太陰四; 八卦: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推演出天地萬物,它們的和正好是五十 ,這種論點是比較合於易理的,而又與天地數減五不謀而合.它表示了時節的規律,當然也代表了事物變化的規律,自然能運用於卜噬的判斷信息.

最後一個要說明的就是"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為何五十數只用四十九?


從易經天地數與大衍數的差別,理解易經應用數理原理

其用四十有九,太一不用 ,太一即為遁去的一 ,維持萬物平衡的數據時五十 ,但是真正在起作用的只有四十九 ,這樣才有了萬物生長變化 .


分享到:


相關文章: